前言
娛樂圈的年齡差故事總在刷新認知,前有 73 歲的張紀中第五次當爹,惹來不少議論;
如今86 歲的書畫大師范曾,娶了 37 歲的徐萌,兩人相差整整 50 歲,這段被稱作 “爺孫戀” 的婚姻一經曝光,便惹來不少爭議。
那么,這到底是真感情,還是像 “閨女照料老爹”?這對特殊夫妻的日子,到底過得咋樣?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請理性觀看
“爺孫戀” 照進現實
社會總對 “年齡差婚姻” 格外敏感,張紀中與小 31 歲的杜星霖出門,常被人打趣 “像帶女兒”;李雙江和小 27 歲的夢鴿站在一起,也總有人念叨 “差了輩兒”。
可這些在 87 歲范曾和 37 歲徐萌面前,似乎都成了 “小場面”——這對夫妻差了整整 50 歲。
最近范曾慶生的里,徐萌穿旗袍捧鮮花站在他身邊,兩人笑盈盈的畫面,又讓 “年齡差該不該成為感情阻礙” 的討論熱了起來。
其實往深了看,范曾這輩子選伴侶的路數,從來都帶著 “不按常理出牌” 的勁兒,而這些選擇的背后,藏著他從青年到暮年的底氣、需求,以及普通人也逃不開的現實邏輯。
能畫能捐
范曾能在87歲時擁有一段相差半百的婚姻,不是靠運氣,他手里的 “本錢”,是熬了一輩子攢下的真本事,這本事讓他有底氣做任何 “不常規” 的選擇。
年輕時的他,在南開大學啃過古籍,到中央美院練過筆墨,筆頭子硬得很,畫里的人物,不管是《靈泉道風圖》里的仙風道骨,還是《廣陵散》里的慷慨激昂,都帶著一股獨有的 “范家味兒”。
懂行的人說,他的畫 “有古意,有風骨”,這種辨識度成了他的 “硬通貨”。
這些年,他的畫在拍賣市場上一直搶手,單幅過千萬不稀奇,就算是小尺寸的作品,在嘉德、保利這些大拍賣行里,幾十萬、上百萬也常能成交。
光會畫畫還不夠,他的名字還和 “社會聲望” 綁在一起,汶川地震,他捐了一千萬;玉樹地震,又捐了一千萬;后來為了保護四川羌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又掏了三百萬。
這些事都被媒體記在紙上,成了他 “有擔當” 的證明。
藝術造詣打底,社會聲望加持,讓他即便到了暮年,也不是 “需要依附別人的老人”,反倒是能給身邊人帶來資源和安全感的存在。
這份 “底氣”,就像他手里的一張底牌,讓他不管在哪個年紀,做選擇時都少了些 “瞻前顧后”—— 包括選伴侶。
四段感情
范曾這輩子,前前后后有過四段感情,每一段都像一面鏡子,照出他不同人生階段的真實需求。
23 歲時,他遇到了南開大學的林岫,兩人都愛書畫,聊起筆墨紙硯就沒完,感情來得又快又烈。
那時候的范曾,眼里的愛情得是 “靈魂共鳴”,結婚時哪怕日子清貧,也覺得只要兩人在一起,啥苦都能吃。
可真到了柴米油鹽里,才發現光有共同愛好不夠 —— 拌嘴成了家常便飯,不到五年就散了,后來他說那段日子 “像燒盡的柴火,只剩灰”,其實是年輕的激情沒能扛住生活的瑣碎。
第一段婚姻結束后,他遇到了邊寶華,那時候他正處在低谷,事業沒起色,日子過得緊巴,邊寶華不嫌棄,主動靠近他,陪他熬了 20 年,還生了個女兒。
這 20 年里,她是他的 “后勤部長”,也是他的 “情緒垃圾桶”,可感情這東西就是奇怪 —— 他后來竟和朋友須遵德的妻子張桂云(后來改名楠莉)動了心。
須遵德是演員,總在劇組忙,家里常只剩張桂云和范曾,一來二去,兩人有了感情,這事兒曝光后,張桂云和須遵德離了婚,邊寶華也傷透了心,和范曾分了手。
很多人覺得這段感情 “不地道”,可沒想到,他和楠莉竟一起過了四十年,直到 2021 年楠莉 82 歲去世。
這四十年里,楠莉不僅幫他打理家事,還支持他做慈善,甚至把三個和前夫的孩子也帶進了這個家。
范曾后來常說 “楠莉是我的定海神針”,其實是中年的他,需要的不再是 “激情”,而是 “能并肩扛事的伙伴”。
楠莉走后,86 歲的范曾消沉了很久,直到 2024 年,他宣布和 36 歲的徐萌結婚,大家才發現,這位暮年老人的需求又變了 —— 他要的,是 “能搭把手、給溫暖的陪伴”。
50 歲差距的婚姻里
徐萌剛出現在公眾視野時,質疑聲就沒斷過。
“一個車企主持人,懂書畫嗎?”“是不是圖老爺子的錢和名氣?” 這些話像潮水一樣涌來,可一年多過去,大家慢慢發現,這段婚姻里藏著挺實在的 “供需平衡”。
對 87 歲的范曾來說,晚年最缺的不是錢,是“身邊有個靠譜的人”,他腿腳不太靈便,出門得人扶著。
記性也不如從前,吃降壓藥、赴朋友約,都得有人提醒;有時候悶了,想找人說說話,孩子不在身邊,老朋友也走了不少。
徐萌剛好補上了這些空缺 —— 陪他出席畫展時,她會提前查好路線,避開人多的地方;就連慶生里那盆鮮花,也是她知道老爺子喜歡熱鬧,特意挑的花期長的品種。
而徐萌從這段婚姻里得到的,也不只是 “范夫人” 的頭銜,跟著范曾參加榮寶齋畫展,她認識了書畫界的泰斗;陪他去南開大學捐贈畫作,她接觸到了學術界的資源;甚至只是在他身邊聽他聊畫論詩,對曾是主持人的她來說,也是另一種 “眼界的提升”。
有人說 “她是在投資自己”,其實這話不算錯 ——37 歲的年紀,能走進更高的圈層,本身就是一種機會。
就像街坊鄰居議論的:“別總說誰占誰便宜,老爺子要人照顧,她要個平臺,你情我愿,挺公平的。”
跳出 “對錯” 看婚姻
社會對 “年齡差婚姻” 的敏感,本質上是怕 “一方被欺負”“感情不純粹”,可看范曾這輩子的感情,會發現 “純粹” 從來不是婚姻的唯一標準,“合適” 有時候更重要。
他和林岫的 “純粹愛情”,沒扛住柴米油鹽;和楠莉的 “半路夫妻”,反而因為 “能互相需要” 走了四十年;如今和徐萌的 “爺孫戀”,也因為 “你照顧我、我托舉你” 慢慢被接受。
慶生里有個細節:徐萌給花換水時,順手幫范曾理了理歪了的衣領,老爺子抬頭沖她笑,那眼神里的暖意,不像裝出來的。
范曾這輩子,選了幾次不被理解的感情,說到底是因為他明白:日子是自己過的,別被旁人的眼光綁住。
至于未來會怎樣?沒人說得準,但至少現在,這位老藝術家身邊有個人陪著,能安穩吃頓飯、踏實睡個覺,這就夠了,畢竟,人生到了最后,能求的不過是 “舒心” 二字。
參考文獻
國際在線|畫品居上之上,化人現身外身——書畫家范曾的藝術人生
上游新聞|6個關鍵詞解讀范曾:書畫家、慈善家、學生、老師、丈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