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圖克·伊門達
在到北京參加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之前,我有幸率領贊比亞國家發展聯合黨高級干部考察團到中國廣東、云南等地參訪,先后考察當地基層治理、鄉村全面振興、新能源開發、新媒體等領域發展情況。
云南當地綠色經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有機會看到中國人民是如何在山巒起伏的環境中,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的、促進綠色發展的模式。他們合理地利用山脈,投入光伏板、風電機等設備,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這樣的綠色發展、能源轉型道路非常有借鑒意義。贊比亞曾因干旱而出現能源短缺,我們希望借鑒中國的能源轉型經驗,走出一條適合贊比亞國情的綠色發展道路。
說到路,我尤其要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上世紀70年代,英雄的中國專家和技術人員遠涉重洋來到非洲,同坦桑尼亞和贊比亞人民并肩奮斗,建成了坦贊鐵路。這是一條友誼之路、自由之路。它將人們需要的日用品輸送到各大城鎮和偏僻的農村山寨,又把非洲的農產品、礦產品等通過鐵路運往城鎮和國外,極大改善了民眾生活。患難見真情,當我們面臨困難的時刻,是中國援助了我們。盡管當時的中國也面臨著挑戰,但依然排除困難,向我們伸出了援手。中國人更了解我們,因為他們走過同樣的路。這條路,寄寓著我們改善生活的共同愿望和破解難題的共同信心,將贊比亞和中國緊密相連。
我去過很多國家,當我把這些國家的減貧工作和中國減貧事業進行比較時,我意識到中國已經提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感到非常震撼,因為以任何世界標準來看,這樣的成果都堪稱奇跡。在云南參訪時,我看到這種減貧方案在當地的生動實踐,讓人印象深刻。中國的減貧經驗非常值得贊比亞及非洲國家學習借鑒。
中國倡導各國之間應以相互尊重為基礎,建立真正的理解和信任。中國追求的是雙贏的合作模式。這種基于平等與互利的合作關系,正是中國對外交往的智慧所在,也贏得了廣泛的尊重與贊譽。以我所在的國家為例,贊比亞是南部非洲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與中國傳統友誼深厚,雙邊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中國開展對贊合作沒有任何附加政治條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勒索或壓迫。在互利共贏的合作下,我們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贊比亞與中國建交至今,我們真誠感謝中國政府,始終如一地支持中國政府。去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了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我們鼓勵非洲國家與中國就此進一步加深合作,因為中國真正地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原則,平等地對待非洲國家。
文明之間需要對話和借鑒。這次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謀求合作的好機會。中國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各國樹立良好典范。文化交流可以促進包容性發展,讓所有國家人民從中受益。從這一點來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是屬于全人類的公共產品,我非常支持這一倡議今后在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為贊比亞國家發展聯合黨總書記,本報記者彭訓文、林子涵采訪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