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曾學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表達的是人們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會開始注重禮儀與道德。
當看到一位中國年輕人前往阿富汗旅行,感嘆“根本看不到追風箏的人,只有向路人扔石頭的孩子”時,才深刻理解古人這句話的真諦。
小馬(化名)是一位來自安徽的22歲青年,他曾立志要走遍全球,為此踏足了20多個國家,而阿富汗正是他最近的目的地。
很多人對阿富汗的印象,除了戰爭之外,便是小說《追風箏的人》。而小馬對這個國家的最初印象,卻源自2024年9月的一次騎行經歷。
那次,他遇見了一戶擁有15個孩子的貧困家庭,親身感受到戰爭給當地人民帶來的苦難與堅韌。這次經歷讓小馬感慨:“阿富汗是我唯一一個想再次造訪的國家!”
最近,小馬又帶著行囊重返阿富汗,想要再次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然而,剛抵達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件令他十分惱火的事情。
其實這件事早有預兆。小馬原本計劃花費300元,從巴基斯坦口岸進入阿富汗,但由于國際局勢動蕩,兩國之間的口岸臨時關閉。
無奈之下,他只能自認倒霉,花費1000元乘坐飛機抵達阿富汗首都。加上辦理簽證所需的1000元,這趟旅程讓他花了不少積蓄。經過一個小時的飛行,飛機終于降落,他順利辦理了入境手續。
剛走出機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文的歡迎標語,接著是5公里20元的出租車費用讓他大吃一驚。不過,看著窗外繁華的街道和川流不息的車輛,他也忍不住感嘆,阿富汗如今的發展確實不錯。
習慣了窮游的小馬,這次僅花了70元住進了一家燈光昏暗的三人間,房間已經有人入住,但他對此毫不在意。
第二天一早,小馬便辦理了當地的手機卡,150G的流量需要500元,這再次讓他心疼錢包。由于宗教習俗,辦理手機卡時男女要分開辦理,而且在街上也很難看到女性的身影,雖然小馬不太理解,但他選擇尊重當地文化。
辦完手機卡后,小馬在街頭漫步,再次感受到阿富汗人民的熱情。不少當地人熱情地邀請他去家中做客,就連警察也笑著握住他的手,熱情地交談了十分鐘。
隨后,小馬走進一個集市,里面人來人往,攤位一個接一個,售賣著各種商品,雖然都是二手貨,但種類齊全。他看到一種迷你小葡萄,感到十分新奇,便花了五元買了一小袋嘗鮮。此外,他還品嘗了當地特色湯品,看起來有些像河南的胡辣湯。
沿著小路走到一條干涸的河床邊,正當小馬開心地對著鏡頭分享旅程時,一名身穿白衣服的孩子笑著沖他喊出“秦腔窮”。
小馬聽后頓時火冒三丈,罵了一句便朝孩子走去。孩子似乎毫不畏懼,笑著繼續打招呼。小馬不愿過多計較,嚴肅地告訴他這個詞的含義后便離開了。
本以為這只是個意外,沒想到這才剛剛開始。小馬遠遠望見阿富汗著名的貧民窟,便決定前往一探究竟。打車抵達后,那里的孩子卻讓他大失所望。
在貧民窟里閑逛時,小馬看到大人們步履匆匆,仿佛為了生存不敢停留。孩子們則在路邊奔跑嬉戲,很快一群孩子熱情地圍住了他。由于語言不通,小馬很快離開,但其中一個孩子突然對他出言不遜。
作為有血性的中國人,小馬自然無法忍受這種無端謾罵。他立即將手機對準孩子,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趕緊用衣服遮住臉,卻仍然追著小馬辱罵。
小馬原本以為孩子只是不懂事,笑著對鏡頭說要嚇唬他一下,結果還沒動手,一群孩子就開始朝他扔石頭,而且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
他們扔石頭的力道非常大,砸在路邊的桿子和地面上的聲音清晰可聞,甚至一名無辜的路人小孩也被波及。小馬深知“強龍不壓地頭蛇”,便選擇躲進小巷。
然而,一個身穿紅衣的男孩緊追不舍,邊笑邊撿石頭砸他,仿佛在享受這種行為帶來的成就感。這一幕讓小馬憤怒地比出了不雅手勢,而紅衣男孩也顯得異常倔強。
紅衣男孩再次砸中了小馬,小馬怒火中燒,追了上去。畢竟成年人與孩子的體力差距懸殊,紅衣男孩很快被追上。小馬裝模作樣地嚇唬了他一番。
紅衣男孩的表情瞬間變得驚恐,眼神中充滿哀求,嘴里說著當地語言,雙手做出防御動作,生怕小馬動手。小馬一時心軟,最終放過了他。
如果以為這就結束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紅衣男孩剛走,又一群孩子圍了上來,繼續向小馬扔石頭,并做出不友好的手勢。
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一個身穿黑衣的男孩一石頭砸中了小馬的襠部,疼得他臉色猙獰,說不出話來。這次小馬徹底忍無可忍,緩過神后立刻沖了上去。
這群孩子一看小馬追來,紛紛尖叫著逃開,但黑衣男孩卻落了單,被小馬抓住。他臉上重現了紅衣男孩被抓時的表情。
小馬假裝要打他的頭,黑衣男孩趕緊護住頭部試圖躲避,小馬順勢踢了他屁股一腳,隨后放他離開。
小馬的行為無異于放虎歸山,一群一群的孩子仿佛商量好了似的,輪番向他發起“攻擊”。小馬當場崩潰大喊:“阿富汗根本沒有追風箏的人,只有丟石頭的小孩!”
他的喊聲引起了附近塔利班成員的注意,四名塔利班武裝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驅散了孩子們,幫助小馬脫困。他們擔心小馬再次遭遇襲擊,便一路護送他離開貧民窟。
小馬邊走邊炫耀自己有塔利班護送,安全感十足。一出貧民窟,他便拉著四人合影留念,對他們贊不絕口,稱多虧了塔利班的出手,否則他還會被熊孩子們欺負。
其實,小馬遇到的孩子并非全是調皮搗蛋的。就像這個世界一樣,有好就有壞,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與先天性格和后天環境密切相關。
一部分源于天生性格,正如古人所說“人之初,性本善”,另一部分則取決于父母和老師的后天教育。但小編認為,這些孩子生活在貧民窟,父母為生計奔波,根本無暇顧及教育,才導致他們成為“問題兒童”。
如果他們的父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夠保障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那么他們就有時間陪伴孩子,教他們分辨是非,傳授生存技能。這正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現實寫照。
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但也有“寒門出貴子”的說法。要讓孩子擺脫既定命運,學習與品德缺一不可,這不僅需要老師和社會的幫助,更需要家長作為引導者,帶領孩子走向更好的未來。
抖音@小馬 所發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