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報道,7月9日,中國商務部官宣,禁止向8家臺灣企業出口兩用物項。這一消息如平地驚雷,迅速在臺海兩岸乃至國際社會引發強烈關注。臺名嘴邱毅直言,大陸對臺軍的“鎖喉”行動已然開啟。
賴清德(資料圖)
這次被大陸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名單的8家臺灣企業,可不是普通角色。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臺灣航空領域那是“扛把子”一般的存在。臺灣自制的IDF“經國”號戰機,背后就有漢翔航空的深度參與。從戰機的研發到零部件制造,它都扮演著關鍵角色。而戰機對于臺軍的空中防御體系,那可是重中之重。如今,大陸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這意味著漢翔航空在后續的戰機升級改造、新機型研發等方面,將面臨原材料短缺的困境。
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龍德造船等企業,也都赫然在列。這些企業是臺灣艦船制造的核心力量。臺軍的艦艇更新換代,很大程度上依賴它們。不管是巡邏艇、護衛艦,還是正在艱難推進的潛艇制造計劃,這些造船企業都參與其中。一旦失去來自大陸的兩用物項支持,新艦艇的建造進度必然受阻,現有的艦艇維護保養也可能面臨難題。
還有中山科學研究院,長期以來承擔著臺灣地區軍事科研的重任,從導彈研發到各類先進武器的試驗,都離不開它。大陸對這些企業的出口管制,直接掐住了臺軍軍工體系的“命門”,讓臺軍的裝備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熟悉軍事工業的朋友都知道,稀土在軍工領域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而臺灣地區的軍工產業,在稀土供應上對大陸有著不小的依賴。之前,大陸每年都會向臺灣輸送數千噸稀土,其中相當一部分被用于軍事領域。
在無人機制造方面,稀土永磁材料對于無人機的電機性能至關重要。臺軍近些年大力發展無人機部隊,妄圖依靠無人機來監視大陸沿海軍事動態,甚至設想在戰時利用無人機對登陸部隊進行襲擾。可如今,隨著大陸對相關企業出口管制的實施,臺無人機產業面臨著原料斷供的危機。一旦稀土供應中斷,無人機的生產制造必然陷入停滯,臺軍依靠無人機構建的戰術體系也將隨之崩塌。
臺積電(資料圖)
在艦艇制造中,稀土可以提高艦艇鋼材的強度和耐腐蝕性。臺軍現有的艦艇以及正在規劃建造的艦艇,都需要大量高質量鋼材。沒了大陸的稀土供應,艦艇的性能提升將成為泡影,甚至連艦艇的使用壽命都可能受到影響。導彈制造同樣離不開稀土。稀土元素能夠優化導彈的制導系統、推進系統性能。如果臺軍在導彈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無法獲取足夠的稀土原料,那么導彈的精度、射程等關鍵性能指標都將大打折扣。
長期以來,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發展,在臺海問題上不斷攪局,慫恿“臺獨”勢力,向臺灣出售武器裝備,妄圖維持所謂的“臺海平衡”。而臺當局也妄圖“倚美謀獨”,不惜充當美國的“馬前卒”,配合美國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等分裂行徑。
這次大陸對臺軍工企業的“鎖喉”行動,讓美國也有些措手不及。一方面,美國自身在稀土等關鍵資源上,對中國有著較高的依賴度。近年來,美國雖試圖減少這種依賴,但短期內成效并不明顯。另一方面,美國之前也會向臺灣輸出兩用物項,以支持臺軍發展。可如今,大陸的出口管制措施,讓美國在這方面也變得束手束腳。特朗普政府原本想通過打“臺灣牌”來給中國制造麻煩,可沒想到大陸反擊如此迅速、有力。現在,美國在對臺軍售以及相關物資支持上,不得不有所顧慮,否則自身也將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
對于臺當局而言,失去了美國的有力支持,再加上大陸的強力制裁,“以武謀獨”的美夢愈發遙遠。原本指望通過發展自身軍工力量,來對抗大陸統一進程,現在軍工企業發展受阻,臺軍裝備更新緩慢,士氣也受到影響。臺名嘴邱毅說得沒錯,大陸這一系列行動,就是要讓臺軍失去自主性發展的能力,徹底打破“臺獨”勢力的幻想。
臺灣(資料圖)
此次對8家臺企的出口管制,很可能只是大陸一系列反制“臺獨”措施的開端。后續,大陸或許會進一步擴大對臺軍工相關企業的制裁范圍,讓更多參與“臺獨”活動、為“以武謀獨”提供支持的企業付出代價。
在軍事方面,解放軍可能會加強在臺海周邊的軍事活動,通過常態化的巡邏、演習等,進一步壓縮“臺獨”勢力的活動空間,展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