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如愿以償,見到了王毅外長,但特朗普想要訪華,還得看美方的表現。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就在東亞合作系列會議召開期間,中美兩國外長正式舉行了會晤。這也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上任以來,首次跟王毅外長舉行會面,同時也是特朗普開啟第二屆總統任期后,中美之間舉行的較高層級會談之一。
考慮到中美今年6月份通話的時候,特朗普就收到了中方發出的“訪華邀請”,而后,特朗普團隊也被曝出正在為特朗普訪華做準備。
種種跡象上來看,魯比奧此行的重點,或許就是在為可能舉行的中美峰會鋪路。但特朗普想要跟中方見上一面,真正的決定性因素,其實掌握在美國自己手中。
說白了,中方對話的大門始終敞開著,能不能把握住機會,就要看美國自己有沒有跟中國改善關系的誠意、以及跟中方妥善管控分歧的決心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
回顧過去這段時間,中美關系經歷了一些波折,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又升級了關稅措施,作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首當其沖,成為了美國的重點關注對象。
特朗普政府對華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也曾一度飆升到“歷史最高點”,然而在中方的對等反制下,美國主動挑起的這場“關稅游戲”,很快就難以為繼了。
因為美方漸漸發現,加稅不僅無法迫使中國讓步,反而還加重了美國企業的壓力,到頭來,更是由美國自己為這場關稅博弈買單了。
于是特朗普政府又立馬調整策略,派出經貿團隊,跟中方舉行磋商,將關稅給降了下來。
但問題是,中方一早就提醒過了——“關稅戰”沒有贏家,美方為什么非得撞了南墻,才知道回頭呢?
特朗普和經貿團隊
這其實也就真實反映了,美國當前陷入的一個誤區——一方面,基于現實利益,美國需要中國的海量商品和龐大市場,因此無法做到完全將中國排除在國際供應鏈體系之外,因為那樣只會增加美國的通脹壓力。
另一方面,出于戰略意圖,美國想方設法的圍堵中國,不愿看到中國發展壯大,以免對自己的“霸權地位”構成威脅。但這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中國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為了取代誰,而是為了讓14億中國人過上好日子。
美國無法忍受的,只是自己的“特權”被取消、自己的那一套“規則”被打破。但謀求發展從來都不是哪一個國家的特權、美國的一家之法也稱不上是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
真正需要改變和調整的,其實是美國自己的心態,而不是其他國家謀求發展機會的正當權利。美國是時候認識到這一點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不可能一直通過“收割別國”,來保證自己的利益優先。
中美關系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多極化已是大勢所趨,美方倘若逆勢而為,只會加快霸權大廈的崩塌。而美國即便難以從短短200多年的建國史中引以為鑒,但也至少應該從現代國際關系中學會平等尊重。
此番中美外長會談,就是一個修復雙邊關系的好機會,中方已經釋放了足夠的善意,魯比奧更應該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見面機會,以成熟和謹慎的方式管理好雙邊關系,為中美兩國人民的未來發揮積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