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籽萱橫空出世,16歲就把中國女排二傳荒給硬生生頂了下去,這事兒要是擱兩三年前說出來,可能大伙兒都得擺擺手說“不現實,可現在,世聯賽分站賽最佳二傳的獎杯直接擺在她面前,連國際排聯和巴西媒體都點贊回懟,這姑娘的天賦是真不一般,但問題也來了,天才是天才,成長的路上照樣要過關斬將,尤其是這波關于“減脂的建議,網友和圈內人都對她的身體狀況和未來發展議論得挺熱鬧,講真,這一切并不是無的放矢
其實中國女排的二傳荒,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東京奧運周期開始,丁霞、姚迪撐場子,后來蔡斌也沒轍,還是刁琳宇加丁霞,明明隊里也挑了好些新人,最后用的還是那兩位90后,這也導致后邊兒一度靠老將打補丁,沒想到張籽萱直接越級上位,一下子就成了國家隊主二傳,這種“天降奇兵的劇情放在中國女排歷史里,都是極少數的,球迷當然樂見其成,但也別忘了,年紀輕輕,成長空間大,問題和挑戰也不少
首先聊減脂這茬,張籽萱身高182cm,臂展和彈跳其實一般,攔網高度一直被拿來對噴,別看她傳球手法細膩,比賽氣質好,但網口高度不夠就容易被對手超手穿越或者借手出界,這賽季中國隊副攻攔防一直吃虧,跟這也有關系,教練組建議她減脂,說白了就是希望她能提升彈跳和移動,彌補短板,這說法不算苛刻,畢竟高水平對抗下,體脂高對膝蓋的壓力也大,尤其是她這種跳傳打法,落地沖擊力更猛,第三周她的傳球動作也開始學竹下佳江,踮腳小跳變成了高跳,確實更利于傳球質量,但對膝蓋的負擔也重了不少,減脂成了“剛需,而不是錦上添花
不過減脂只是表面,深層問題其實還是在配合這一塊,這屆世聯賽,中國隊副攻進攻占比是近幾年最低,沒有任何一位副攻能擠進扣球效率榜前15,這數據擺出來,不是副攻不努力,更多還是二傳和副攻的連線沒打順,張籽萱和王媛媛第一周配合還行,后面兩周明顯下滑,傳球落點和副攻啟動經常脫節,甚至出現過幾次失配,陳厚羽、萬梓玥、王奧芊這些人跟她搭檔時也沒太多亮點,副攻進攻拉不開,對面防起來就輕松多了,美國隊前兩局直接放棄副攻攔防,主攻副攻都盯死二四號位,進攻點太單一,這就很尷尬
再說張籽萱的心理素質,這姑娘不滿17歲,第一次打世界大賽,場上表現比不少老隊員還穩,關鍵時刻不慌不亂,球迷都說這是中國女排難得的“天賦型選手,但心理素質再好,經驗還是得靠比賽去積累,尤其是和副攻的配合,更多靠默契和實戰磨合,這不是天賦能一蹴而就的,年輕球員成長過程中,誰沒點波動呢,輿論上也不用一出問題就對噴,給點時間,別一上來就要求人家全能無短板
當然,也不能全怪張籽萱,中國女排這幾年整體副攻體系就沒完全理順,年輕副攻上場機會有限,主打的還是老面孔,磨合時間本來就短,指望張籽萱一上來就帶著副攻打出大場面,也有點強人所難,隊伍需要新鮮血液,年輕人多出場,哪怕一開始有失誤,也比溫吞補鍋強,畢竟未來還得靠這批00后、05后撐起來
現在看,減脂是剛需,配合是急需,張籽萱要想成為中國女排歷史上出場奧運會次數最多的球員,除了天賦,還得靠科學訓練、身體管理和隊伍戰術體系的完善,別光盯著她的爆發,后續成長曲線才更重要,誰都不希望再看到天才少年被傷病拖垮,或者因為體系問題被埋沒
球迷們的討論很真實,既有對張籽萱的期待,也有對女排整體戰術的擔憂,這種氛圍其實挺好,理智討論總比一味擺爛或者盲目捧殺強,機會難得,希望教練組能借著這波輿論熱度,把減脂和副攻配合這兩個短板補上,張籽萱的成長和中國女排的未來,其實都在這條調整和突破的路上
說到底,16歲首秀就能撬動國家隊主力的位置,這本身就是奇跡,但奇跡的背后,得有科學的規劃和全隊的支持,誰都不想看到“曇花一現的遺憾,張籽萱已經打破了二傳荒,接下來就看她能不能帶著中國女排一路高歌,真正走出困境,別讓這段青春白白浪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