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為什么會發生?朝鮮戰爭是一場什么樣的戰爭?美國人為什么積極介入了朝鮮戰爭?今天介紹的《朝鮮戰爭》,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著名教授布魯斯﹒卡明斯寫給美國人看的書。這本書發掘了有關朝鮮戰爭的諸多歷史真相,多數美國人以前并不清楚這些真相,將來或許也不想弄清楚;但這些真相的確可能震撼到令他們的自尊心難以承受。
本書封面
布魯斯﹒卡明斯教授是朝鮮戰爭研究修正學派的重要代表。通過這本書,他提供了對東亞歷史和現狀,以及美國與東亞關系的睿智解讀,這些解讀至今仍具有啟發意義。
布魯斯.卡明斯
一、朝鮮戰爭是內戰,“每個國家都有權力打它的玫瑰戰爭”
按照美國人的說法,朝鮮戰爭是斯大林和金日成在1950年6月25日發動的,結束于1953年。金日成按下按鈕,發動戰爭;我們成功地遏制住他,收復了韓國。
事實上,朝鮮戰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軍國主義時期的朝鮮,這一時期孕育了南北雙方的社會政治力量。1932年4月25日,金日成創建了朝鮮人民第一支抗日革命武裝。到1934年3月,金日成進一步把各地的抗日游擊隊聯合起來,組成朝鮮人民革命軍,并堅持武裝斗爭長達15年之久,直至日本投降。這是北朝鮮一方。
彭德懷與金日成
而韓國一方則是在1945年9月8日美國實施軍事占領后,由美國占領當局欽點的數百位曾與日本殖民者合作的朝鮮人,其中許多人日后成了影響韓國政治的重要領袖。鑒于這些人有和日本人合作的背景,美國人必須物色一個愛國的民義領袖,于是美國戰略情報處相中了李承晚。
到1948年,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分別創建了南、北兩個政府。南、北朝鮮的領導層來自與日本合作或抵抗日本殖民統治兩類人,現在又建立了兩種相互沖突的社會制度。朝鮮戰爭的種子就此埋下,雙方將為朝鮮的未來而戰。
“三八線”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疆界線,朝鮮戰爭爆發時,“三八線”只有五年歷史,講“北朝鮮人侵略了韓國”,這種提法明顯有違國際法常識。
三八線
相反,在美軍進入北朝鮮時,美國派駐聯合國的代表說,“三八線”是“一條想象的界線”。這就使得美國的官方立場自相矛盾:同樣是跨越“三八線”,北朝鮮人做了是侵略,而美國人做了卻不受譴責。
如果拉長歷史,我們就可看出,朝鮮戰爭在一開始和美國內戰沒有什么區別。美國內戰也不僅是南部和北部兩群美國人之間戰爭,更是南北兩種相互沖突的經濟制度之爭。
二、美國的半島政策是朝鮮戰爭爆發和中國介入的根本原因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是力主把韓國保留在美、日勢力圈內的主要人物。1947年1月29日,他起草了一項計劃,把日本和韓國、中國臺灣、東南亞,最后是波斯灣的石油連接起來。根據這個從東京到亞歷山大港的“大新月”計劃,美國在東北亞的政策是:讓日本成為東亞和東南亞的工廠,將再次從朝鮮等日本的舊殖民地和原有屬地取得市場和原料;為了不讓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由美國負責承擔日本的防務。
艾奇遜
艾奇遜同時也是美國在朝鮮半島實施遏制政策的大推手,遏制政策主要是利用軍事、經濟援助以及聯合國的資源,支持“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的韓國。
北朝鮮則認為,韓國和日本經濟關系重新恢復連結是對其最大的威脅。因為,長期以來和日本殖民者合作的朝鮮人,將在南方鞏固其政治經濟地位。從長遠來看,美國遏制政策將使南方贏得對北方優勢。于是,金日成在1950年6月發動攻擊,希望迅速消滅韓國政府和軍隊,統一朝鮮。
當時,對于要遏制北朝鮮還是要武力介入這個問題,杜魯門政府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無休止辯論,北朝鮮越過“三八線”的行動替杜魯門政府解決了許多重大問題。國務卿艾奇遜在得到聯合國、五角大樓或國會同意之前,一手策劃了美國武力介入朝鮮戰爭。實際上,在1950年6月26日下午,美海、空軍就投入了朝鮮戰爭。
當朝鮮戰爭持續到1950年夏天的時候,杜魯門幾乎所有的高級顧問都認為,他們不僅有機會遏制共產主義的侵略,還可以越過“三八線”,占領整個朝鮮。證據表明,杜魯門一直到8月底都還贊成“北伐”。因此,進入北朝鮮是由華盛頓拍板,而不是由東京決策的。
美軍在仁川登陸
北朝鮮和中國的文件清楚地顯示,中國也不僅僅是基于保護中朝邊界重要目標才介入朝鮮戰爭的。早在戰爭之初就已決定,如果北朝鮮戰事進展不順利,中國有義務伸出援手,支援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的戰友。美軍仁川登陸之后,中國要求美軍不得越過“三八線”,并發出了嚴正警告。在美軍跨過“三八線”的10月7日晚上,中國做出了參戰的決定,并于次日告知斯大林。事實上,是美國的武力介入政策造成了中國參戰。
三、韓國內部政治矛盾積累加快了朝鮮戰爭爆發
1945年 9月19日,美國占領軍在“三八線”以南成立了“在朝鮮美陸軍司令部軍政廳”,控制了韓國公開的政治結構。韓國官僚機構實質上仍是舊日本體制,國家警察廳被延續下來,殘酷無情地鎮壓社會騷亂;內政部對韓國人民生活的每一階段都有最高程度的控制。這一狀況深深影響了此后的韓國政治,美國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1945年和1946年,朝鮮南方存在著強大的左翼勢力,美軍事占領當局在未得到華盛頓批準的情況下,實施了早熟的冷戰遏制政策。到任不到3個月,美占領軍司令霍奇將軍就向共產黨“宣戰”,他把美國占領區內的左派、反殖民抗日分子、民粹派和擁護土地改革者統統視為“共產黨”。在全羅道、三陟市、濟州島、麗水等南部地區,有高達10萬名韓國人在朝鮮戰爭之前的政治暴力下喪生。證據顯示,南方游擊隊和北朝鮮根本沒有瓜葛;相反,美國軍事占領當局組織和裝備了韓國軍隊,負責提供情報,制定鎮壓叛亂計劃,并經常直接指揮韓國軍隊的行動。
麥克阿瑟與李承晚
在接下來兩年中,政治斗爭導致了1946年秋天的大叛亂,后又升級為游擊隊的有限戰爭,以及1948年至1950年的南北邊界沖突。北朝鮮1950年6月的南進本身就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和高點,即把內部斗爭上升到南北戰爭層面。如果沒有國際干預,它就可以像中國革命一樣結束了。
頭上落下過歷史鐵棒的人們,永遠不會遺忘。日本從1910年至1945年占領朝鮮歷史,猶如納粹占領法國,是朝鮮民族意識中磨滅不掉的記憶。忽視這一點,正是美國人持續低估北朝鮮領導人的關鍵因素。
四、朝鮮戰爭在美國被有意遺忘
朝鮮戰爭一場齷齪可怕的戰爭,大量平民慘遭屠戮。戰爭爆發后,韓國當局在南朝鮮各城市處決大批知名左派人士,在北朝鮮處決與朝鮮勞動黨有關聯的人。根據“韓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屠殺事件調查顯示,戰爭爆發后,南北朝鮮有約10萬人被韓國當局及其附屬的右翼青年團處決。
朝鮮戰爭中平民被屠殺
中國參戰后,麥克阿瑟立刻下令在作戰前線至中朝邊界的地區實行轟炸,推行焦土政策,隨著戰線向南推進,一路延伸到韓國!美國空軍在朝鮮半島的投彈量比二戰期間在整個太平洋戰區還要多。
在1950年,穿“白色睡衣”的南北朝鮮平民成了美軍濫殺的對象,美國士兵玩弄朝鮮人的生命就好像男孩子在玩弄昆蟲。美國人只記得越戰中發生了“美萊村事件”,但在1950年7月,美國士兵在老根里一座鐵路橋下用機關槍打死了好幾百個無助的老百姓,即“老根里事件”。
平民在戰爭遭到屠殺
在戰爭爆發的頭6個月,來自19個國家的270多位前線記者還可以發出大多未經檢查的消息。隨著韓國當局暴行的曝光,在1951年1月,美軍宣布所有記者要劃歸軍方管轄,禁止發布任何詆毀性評論。消息即便能夠通過軍方的新聞審查,在美國國內也經常會在麥卡錫主義恐怖氛圍中被封殺,自由知識分子在棍棒與胡蘿卜作用下集體禁聲。于是,真相從美國人的集體記憶中被抹去了,掩蓋了半個多世紀,朝鮮戰爭成了“被遺忘的戰爭”。重新發掘這些真相,或許有助于讓美國人了解,為什么美國在朝鮮半島不可能得到軍事勝利。
五、朝鮮戰爭是美國最不該遺忘的戰爭
二戰結束后,美國似乎又要回到孤立主義的常態。直到1950年,美國遏制戰略依然保持在有限的程度上:主要依賴外交和經濟措施去恢復西歐和日本的工業,用以對蘇聯保持遏制。如果必須考慮動用軍事力量,美國應派軍事顧問團進入受威脅的國家,而不是實施軍事干預。
朝鮮戰爭的爆發,使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文件得以通過,國會也投票同意把美國國防預算增加到原先的4倍。朝鮮戰爭催生了美國龐大的海外軍事基地體系和國內為此服務的軍工復合體,使美國變成創國先賢都一定不認識的國家,這個國家在國外有數百個常設軍事基地,有一支龐大的常備軍,國內也有常設的國家安全體制。
美國三巨頭:艾奇遜、杜魯門、馬歇爾
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文件確定了美國新的全球戰略,而在亞太地區起決定作用的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48號文件。文件表明美國準備軍事干預亞洲的反殖民運動,先是在朝鮮,爾后又在越南,這兩場戰爭都是以中國革命為最大的背景。
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48號文件定稿之前的幾份文件中,美國官員列出了東亞區域(包括中國在內)經濟交流的若干原則:比如“建立對技術和資金出口以及全世界自由貿易政策有利的條件”,“互惠互利”,“真正反映比較優勢的生產和貿易”,以及反對他們所謂的“全面工業化”。因為他們認為,“唯有犧牲在比較優勢領域生產的高昂代價下”,才可能達成“全面工業化”。
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當日本的經濟勢力擴張到韓國和中國臺灣,再加上美國的經濟援助,在此后25年內,韓國和中國臺灣成為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但日、韓、臺(中)又被美國勢力及利益所滲透,成為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源頭正是前面所講的第48號文件。
現代的三八線板門店
亞洲的分裂在越南戰爭結束后即大幅減弱,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慢慢地被帶進世界經濟之中。現在,這個區域的各經濟體日益整合,冷戰帶來的障礙幾近消失。東亞各國以比較優勢參與區域經濟交流和合作,非常符合美國在中國革命及朝鮮戰爭前設計的經濟交流原則。
作者認為,1950年以來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喬治·凱南的“有限遏制”戰略是有效的,因為到了1948年或1949年之后,蘇聯不會攻擊西歐或日本,歐洲的前線已經穩定下來,美國掌控的四大工業中心安全并恢復了發展。
相反,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文件使美國走向了全球主義,投入龐大的國防預算和常備兵力,最終卻失敗了。美國未能打贏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進入新世紀后,又在伊拉克重蹈了它在朝鮮的覆轍。
事實上,自從1945年以來,除了在越南被趕出來,或者是在菲律賓被要求走人外,美國在任何地方恐怕都沒有脫身之策。美國政府將美國人帶入戰爭,卻沒辦法帶他們走出戰爭。
現代的美韓軍
當前,冷戰早已結束,蘇聯也已解體。但令人擔心的是,新的一場朝鮮戰爭可能再起,而且來勢迅猛。美國仍將與朝鮮戰爭時期一樣,兵力強盛無人可及,可是卻一頭霧水,不知為何而戰。
如果美國人無法理解朝鮮戰爭這場“被遺忘的戰爭”,他們應該傾聽美國歷史學家所說過的話。國際干預自有其重要性,但是基本動力來自朝鮮半島內部,來自這個從穆罕默德時代就有固定疆界、歷史綿延至今的古老國家。當前,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已有和解的趨勢,“真正的和解,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唯有以歷史真相為基礎,才有可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