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擺在美國人眼前,如果非要選擇跟一個國家開戰的話,那應該選擇中國還是俄羅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有更多人選擇了前者,而且比例特別懸殊,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先說核武器這張牌。俄羅斯手里攥著2500多枚現役核彈頭,跟美國基本持平,而且普京在俄烏沖突里直接把戰略核力量拉到戰斗值班狀態,連外長都放話“必要時用核武器”。
這種架勢,讓美國老百姓本能地覺得跟俄羅斯開戰就是“自殺式操作”。反觀中國,雖然有東風-41和094核潛艇,但美國媒體天天渲染“中國核力量只有300枚彈頭”,還把咱“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歪曲成“不敢還手”。
結果不少美國人真信了,覺得中國的核威懾是“紙老虎”,真打起來根本不是對手。可他們不知道,中國的核戰略講究的是“一劍封喉”——只要能摧毀對方一次,數量多少其實沒那么重要。
美國媒體的“洗腦”功力也真是不容小看。CNN、福克斯這些主流媒體,簡直把抹黑中國當成了日常KPI。今天說新疆“強迫勞動”,明天講南海“軍事化”,后天又炒作“中國偷技術”。
不僅如此,美國國會還花15億美元培訓西方記者專門寫中國負面報道,單說2023年“美國之聲”關于“一帶一路”的報道,93%都是負面的。
這種鋪天蓋地的信息轟炸,直接把超過70%的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拉到了負面區間,年輕人尤其嚴重,覺得跟中國開戰是“正義之戰”。
反觀俄羅斯,雖然俄烏戰爭也被報道,但戰斗民族的“硬核”形象反而讓美國人有點忌憚,畢竟誰也不想招惹一個敢把核彈頭亮出來的國家。
經濟因素也在悄悄發酵。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22年兩國貿易額超過6900億美元,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3800多億。
這就讓不少美國人覺得自己“吃了大虧”,甚至把疫情期間的供應鏈問題也怪到中國頭上。
2025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征34%的關稅,結果美國零售商叫苦不迭,沃爾瑪、Target這些巨頭都警告說貨架要空了。
這種經濟焦慮很容易轉化為對中國的敵意。而俄羅斯雖然也有能源出口,但經濟規模只有中國的零頭,對美國經濟的直接沖擊沒那么大,自然沒那么招人恨。
軍事力量的感知差異也很關鍵。中國這些年軍費確實在增長,2023年漲了7.2%,但占GDP比重只有1.4%,連美國的一半都不到。可美國媒體偏偏盯著“增長”二字大做文章,把中國描繪成“軍事擴張主義”。
當然,真實情況可能更復雜。但有一點很清楚:美國公眾的認知,早就被政治、經濟、媒體這些因素編織成了一張大網,而中國恰好站在了這張網的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