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志在萬里”青少年公益職業體驗營在上海正式開營。來自云南、重慶、山西三省七校86名準初三學生與14名青年骨干教師齊聚申城,開啟為期9天的沉浸式職業體驗探索之旅。今年的活動首次實現“滬-滇-渝-晉”四地聯動,旨在讓中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地區和革命老區的青少年體驗前沿科技、對話行業精英、感悟大學精神,在心中播撒夢想的種子。
黃浦區教育系統“師說”理論宣講團組織師生走進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上海市第八中學、中華職業學校,體驗一天黃浦學生的生活。
2025“志在萬里”青少年公益職業體驗營合影
“志在萬里”再出發: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
“志在萬里”青少年公益職業體驗營聚焦紅色尋訪、科技燃夢、職業啟蒙、創新體驗四大主題,打造“行走的職業體驗課”。繼2024年成功舉辦首屆活動后,今年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和中西部協作號召,規模擴展至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鹽津縣,重慶萬州區及山西靜樂縣、武鄉縣、高平縣的七所中學,營員中包括來自拉祜族、哈尼族、布依族、彝族、傣族、土家族、佤族等7個少數民族的13位師生,這場相遇既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傳承沃土,更是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課堂。
“靜樂縣很偏遠,孩子出去的機會少。這次來上海,他們能近距離接觸前沿的科技,開闊眼界,未來就更有機會走向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第三中學校組織委員、班主任王文中說道。去年,忻州市靜樂縣第三中學校的師生受邀參加了首屆體驗營。王文中說,許多孩子在回去之后會興奮地向當地的孩子描述上海的見聞。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大學,考去上海。”
深入體驗“做一天黃浦學生”
為了讓重慶市萬州上海中學、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第三中學和長治市武鄉縣監漳鎮中學的同學們有更好的體驗,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準備了多門重量級特色課程。在這里,同學們第一次接觸了AI鋼琴,第一次與“上春晚”機器狗握手,體驗緊張刺激的機甲對抗賽,探索智能圖書館的便捷,親身感受“非遺”手工的獨特韻味,走進“金融數學”的智慧迷宮探尋經濟密鑰。“第一次”接觸的背后,是盧灣高級中學“科學教育樹人,人文精神立魂”的辦學理念,校長何莉說,“我們會第一時間把前沿科技帶回學校讓學生們進行體驗學習,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并派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做一些前沿的科技課題,大家可以一起參加比賽,有所收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黃浦區合作交流辦的牽線協調下,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與重慶市萬州上海中學已締結16年友誼,櫛風沐雨,攜手同行。這次體驗活動,又進一步打開了結對共建的新思路。
學生在上海市第八中學體驗特色課程
在擁有164年悠久歷史的上海市第八中學,“師說”宣講團戚黎豪老師帶領重慶市萬州新田中學和山西省高平市石末初級中學的同學們在校史館中探尋往昔。隨后,大家在化學實驗室親手嘗試“藍曬實驗”,揭開幕后奧秘;在體育活動中感受“擊劍”的格斗魅力并接受“科學健身”的專業指導;更通過虛擬直升機、游輪駕駛以及VR互動,馳騁于科技創新的前沿。從理想信念熏陶、科學實驗探索、體育專項鍛煉到科技創新實踐,學子們全方位、沉浸式地領略了上海市第八中學獨具魅力的八門特色課程。
“原來課本之外的東西這么有趣,我在家鄉從來沒有上過這樣有意思的課”,在有著107年歷史的中華職業學校,來自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王瑞在體驗了“數字虛擬人VR動畫和動作捕捉”課程后收獲滿滿,興奮地講著“希望能把這些VR體驗帶回家給小伙伴看看。”
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和昭通市鹽津縣第三中學的同學們在黃炎培校史館觸摸職教發展的時代脈搏,于“城市之心”的演變故事中讀懂腳下土地的厚重歷史。隨后,孩子們體驗了智能穿戴設備的交互,制作非遺旗袍盤口,并第一次喝上了自己親手制作的咖啡,吃上了親手制作的香蕉蛋糕。
學生在中華職業學校體驗課程
副校長施曉燕作為中組部首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團隊成員,曾在瀾滄支教18個月,得知瀾滄的孩子們要來,別提多高興了,她一眼就認出“這個孩子是佤族的,那個孩子是拉祜族的”。同時,遠在云南的黃浦區援滇干部、掛職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常委、副縣長禹旭晨,也時刻牽掛著同學們。
在滬滇29年,滬渝33年的支援協作中,交流合作、優質資源共享是滬滇、滬渝教育協作的重要方式。在組團式教育援滇出發之際,將云南、重慶的學生請進來,折射出的是黃浦區教育幫扶工作不斷深化的內涵化與長效化探索。教育幫扶,早已超越了單向輸入。它一方面“走進去”,傾力打造“帶不走的隊伍”,為當地提供全方位支持;另一方面“請出來”,精心培育“帶得走的種子”,讓孩子們在上海黃浦的沃土中,拓寬視野,點燃夢想。
雙向奔赴:教育基因的重組與升華
幫扶不是單向給予,而是雙向成長。當瀾滄教師將上海教案巧妙“繡”進拉祜族紋樣,當萬州少年在校園耕讀園里種下希望的柑橘苗,當盧灣高中的課堂引入三峽移民的真實案例——黃浦與瀾滄、萬州的教育協作,早已超越了資源的單向流動,升華為教育理念與實踐的深度交融與基因重組。
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與重慶市萬州上海中學互贈禮物
這短暫一天的黃浦學生,實則是一場濃縮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與區域共榮的微觀實踐:它以開放的姿態,為遠方的少年推開“未來之窗”;而上海師生在這場山海對話中,亦重拾教育的初心:真正的優質資源,從不是孤芳自賞的盆景,而是甘愿成為托舉萬千星辰的廣袤夜空。這種體驗營的模式,悄然構建起“體驗-立志-成才-回歸”的育人閉環,培育“有理想、有視野、有能力、扎得下根”的未來棟梁。
種下一顆種子,釋放無限潛能。通過參訪頂尖院校、互感朋輩日常、體驗前沿科技、觸摸大國重器、對話行業精英,學生們突破對未來的想象邊界,拓展了對職業的認知,更在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
據悉,本次活動由上海直品公益基金會聯合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局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委員會、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基金會、上海市黃浦區教育系統“師說”理論宣講團等單位協辦,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上海市援滇干部聯絡組、上海市援萬州干部聯絡小組等指導和支持。更有滬上地標展館、百年名校、高科技企業等30余家公益伙伴、77名高校和中學生志愿者的熱情參與,共同構筑起這場跨越山海的夢想接力。
原標題:《“做一天黃浦學生”,“志在萬里”職業探索之旅續寫滬滇、滬渝山海教育情》
欄目主編:徐瑞哲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龔潔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