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中小學生盼來了久違的休息日,這段時間也被不少孩子視為運動的“黃金時段”。然而最近有市民發現,申城部分中小學原本應該開放的校園體育設施,卻因為“校園修繕”緊閉校門。還有部分中小學校園,雖然開放了校園,但相比平日,也縮短了開放的時間。
校園修繕和體育場地開放,究竟能兼顧嗎?不少學校在開放校園問題上態度曖昧,背后有哪些阻力?一些校園無論是否開放,都遭遇了周邊居民的投訴,管理難題怎么解?帶著這一連串的疑惑,記者到部分中小學校園實地探訪。
一問:校園修繕和體育場地開放,能兼顧嗎?
7月17日晚上7點左右,記者來到位于黃浦區的重慶北路小學,發現這里的校園并沒有開放,透過校門,記者看到,教學樓下堆放有一些建筑材料。在離這所小學不遠處,黃浦區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儲能中學也大門緊閉,在距離校門口不遠處,操場上覆蓋著薄膜,旁邊也有施工樓。
根據記者此前在“一網通辦”上的查詢,這兩所學校均顯示“校園開放”。
那么,為什么理應處于開放時段的校園,處于“關閉”狀態?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暑假期間,不少學校由于校舍修繕或場地維護,開放體育場地的學校數量相比平時確實有所減少。據不完全統計,閔行區有109所中小學,今年暑期開放的學校約30所左右;靜安區83所開放體育場地的中小學校中,今年暑假期間開放的約有49所;而徐匯區在暑假期間開放的中小學校約為16所……
透過大門,能看到儲能中學校園正在整修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上海不少區域,學校自身的體育場地資源比較緊張,日常使用率和損壞率都很高,加之為了保障開學后的教育教學,寒暑假是校園修繕高峰時段。
“暑假時間較長,大規模的修繕整理都放在這個時間段,還能保證留下一段時間檢驗和散味道等。”一位徐匯區的特級校長介紹說,“每隔七八年,校園一般都要進行整體大修。此外,校園在每年暑假還需要小修小補。同樣是一扇門,教室門的使用頻次就遠高于家庭的大門,所以校園修繕的頻率可能也比家長預想得高。”
校園“大修”還是“小補”,各校情況確實并不相同。還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暑假,閔行教育局直屬學校和鎮管學校,有超過100多所學校在維護操場,以確保開學后能正常使用。而在松江區,由于種種原因,今年參與假期修繕的校園數量已有所下降。
針對部分市民提出的疑問,即“為什么有的學校明明在修繕教室,卻關閉了室外體育場”這一問題,一位區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回應,即便不是修繕操場和體育場地,因為校園處于修繕狀態,勢必會有運輸各類建筑材料的工程車輛進進出出,操場和相關場館上,也會辟出一些區域用于堆放建筑材料、用于倉儲等,所以,校園作業的空間,也會大幅超過市民目光所及。“尤其是,大多數校園的教學樓和操場不能單獨隔離開來,廁所等公用空間也在教學樓內,這都對施工期間開放體育場所帶來安全隱患。”
晚上6:35左右,開放的威海路第三小學校園空無一人
二問:校園體育場地開放后,誰來對安全兜底?
另一方面,處于修繕期間的校園,能否開放體育設施和場地——這并不完全是“是與否”的簡單選擇,而要考驗學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治理水平。
今年暑假,松江區泗涇小學要進行規模不小的修繕,不僅要維修教學樓內的廁所,還要加裝電梯。這座有著120年歷史的校園,還是在20多年前重新修建了教學樓,暑期對教學環境“修修補補”在所難免。即便如此,學校還是克服困難,堅持在周末暫停修繕工程,并在周日上午8:00至傍晚17:00對周圍居民開放足球場地。“校園里一段時間內挖了一個很深的電梯井坑,雖然有護欄,但每到周日開放時段,我也會反復提醒門口的值班保安,一定要注意安全。但在9個小時的開放時間段,師傅總要上廁所、吃飯,每到這天,我就提心吊膽的。”校長李莉直言。
頂著壓力開放校園,除了考慮到周邊居民已經習慣了每周日到學校來散步、踢球外,校方也確實遇到了一定外部壓力——擔心被居民投訴。如何平衡好居民的合理訴求和學校開放情況,是校長們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7月16日,當記者趕到位于靜安區的民立中學時,正好碰到一位剛準備運動的中學生劃破了手指,他向記者和同學詢問是否有創可貼,在得到“沒有”的答復后,記者陪同這位同學到校門口的守衛室,結果被告知“沒有合適的藥品”。志愿者耐心地告訴這位學生,校門口不遠處就有超市,可以購買創可貼。
雖然以上這件小事只是記者采訪時碰巧遇到的,但不難推想,在理想狀態下,維護開放運動的校園,應該有安保人員、專業體育指導人員,以及醫療救護人員等。但現實情況是,多數開放的校園場地管理者,只有一至兩個人。
最令校長們擔憂的,正是校園開放后的安全管理難題。一位區教育局體衛藝科領域負責人直言,校園開放后,如果有外來人員受傷、打架、破壞學校公共體育設施等情況,就會給學校管理增添難度。“其實我們區的一個學校就遇到過類似的棘手問題,外來人員破壞了學校的體育用品,還亂扔煙頭、亂吐口香糖,最后只能由學校和外來人員私下調解。”
這位負責人還給記者講述了一項學校遇到的投訴:有市民反映開放的校園燈光昏暗,影響運動效果。為此,教育職能部門很快在運動場上加裝了燈光照明設施。沒幾天,周圍居民又來投訴了,稱強光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于是教育部門只能把燈拆了……在反復的投訴中,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管理者都深感無奈。
在松江區泗涇小學,校方也有苦水要倒:校園里有片菜園,老師們辛辛苦苦栽種了蔬菜。每次校園開放時段后,師生返校,就發現蔬菜都被前來運動的居民摘去了不少……
三問:如何根據市民運動需求科學調配運動資源?
從2018年起,上海市教委牽頭全面實施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工作;2021年,該項工作被納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項目,呼吁中小學校園體育場地“應開盡開”。至2023年,全市已經有1100多所中小學校園開放體育場地。
然而,這么多開放的中小學校園,究竟吸納了多少前來運動的市民?利用率如何?
今天,記者登錄“皓躍體育”小程序,這是一個能實時監控靜安區所有校園開放體育場地運動人員情況的平臺。晚上7:30分左右,有三四所學校的運動人數超過10人,19所學校顯示運動人數為0。記者隨后趕到威海路第三小學,也證實了相關情況:雖然學校每天定時定點開放校園體育場地,但操場上卻空無一人。據當天值班的志愿者描述,每天到這里來鍛煉身體的市民并不多,少則1-2人,多則4、5人。
另一方面,近年,隨著上海“口袋公園”等建設的不斷完善,很多居民區周邊就有環境適宜的休閑場所。比如,閔行區七寶明強小學和七寶三中附近,兩三百米開外就是七寶體育公園。在重慶北路小學對面100米開外,只需要通過一條主干道的斑馬線,就是靜安區輔德里公園,這里綠植茂密,環境優美,也同樣適合居民運動鍛煉。
在修繕期間也堅持開放的泗涇小學馬路對面,就有泗涇健康主題廣場和泗涇鎮社區文化中心,都有面積不小的綠地,尤其是學校操場正對面的健康主題廣場,面積甚至可以趕超學校足球場地。但即便如此,市民仍然覺得,校園外的運動場地可能會收費,還是學校免費的好。還有市民認為,“給學生用的東西都是經過嚴格檢驗的,質量肯定更好”……
校園開放,并不只是學校一家的事。如何根據市民的運動需求,更好平衡和調配學校體育運動場地以及社會運動場地和資源,需要從長計議。有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不妨做一些調研和統計。比如,經過兩三年的校園開放后,可以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在運動資源稀缺、市民運動需求更高的區域,提高運動場地和器材的投入,滿足更多市民的運動需求。而在運動資源相對充裕、市民運動需求較低的區域,通過與社會運動資源的動態調配,提高運動資源的使用效率,更好節約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