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剛剛結束一輪海外征戰,教練組和球員們連夜飛回北京,結果剛落地沒歇口氣,王楚欽等主力就被機場大批粉絲和代拍圍堵,懟臉拍的鏡頭在社交媒體瞬間刷屏,畫面感別提多真實——你以為是機場偶遇,實際更像圍追堵截,手機懟到臉上,連呼吸都嫌擠,這種場面究竟是愛還是冒犯,球迷和球員的界限又一次被拎到了臺面上,這事值不值得討論,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先說說現場,視頻里王楚欽剛走出安全通道,整個人看得出來精疲力盡,眼皮都快抬不起來,手機、相機一窩蜂地懟上來,有的甚至幾乎貼臉拍,真不是夸張,畫面就差沒懟進鼻孔了,王楚欽一路無言,表情肉眼可見地疲憊和無奈,這種狀態下還得極力控制情緒,不發飆不懟人,換誰都難受,別說什么“職業球員就得習慣,這不是習不習慣的問題,是基本尊重能不能有點,誰出差回來被人堵在機場懟臉拍,心里能不堵嗎。
其實王楚欽平時跟球迷關系不錯,賽后采訪從不吝嗇感謝,場上有回應,場下也愿意互動,按理說這波機場堵人也不是第一次,但這次的疲態和沉默,反而把問題放大了,球員不是機器,連續高強度比賽+舟車勞頓,身體和情緒都在邊緣上晃,這時候還要被懟臉拍,真不是誰都能保持好脾氣,有人說他以前遇到沒分寸的球迷會直接批評,這次選擇克制,更多是無奈,也是對職業身份的自我約束,可這份“職業素養,憑什么要他獨自吞下所有情緒。
問題來了,機場追星到底該不該有底線,這年頭“追星已經不是單純的喜歡,變成了某種流量游戲,代拍和粉絲混雜,誰能拍到更近、誰能搶到第一手素材,仿佛成了圈內默契,球員成了鏡頭下的NPC,情緒和空間都被無形剝奪,有人說“粉絲的愛也是支持,沒錯,但這種支持如果只剩下懟臉拍、圍堵和喊叫,最后傷到的只會是雙方的關系,別忘了,運動員離開賽場就是普通人,他們也需要空間,也有累到不想說話的時候,難道每一次歸國都得像明星走紅毯一樣被圍觀嗎。
更現實的是,這種“懟臉拍不僅影響王楚欽,也干擾了其他旅客的正常出行,機場又不是誰家的粉絲接機專場,場面一亂,普通人被推搡、通道被擠占,怨氣自然也大,體育圈如果變成娛樂圈那套“拍到為王,球迷和球員之間遲早會有更大的矛盾,很多球員都說過,最喜歡的是場內有加油,場外有人情味,點頭致意就好,沒必要每次都搞得像現場直播,支持不是圍堵,尊重才是最好的應援。
說回王楚欽,最近的賽程密集,打完國際賽事,轉身還要準備乒超第二階段,留給他調整的時間本來就不多,難得回國能帶父母出去轉轉,這也是他每次歸來的小儀式,這種孝順和家庭觀念,其實是很多球迷喜歡他的原因之一,但如果連這點私人空間都被鏡頭和閃光燈占據,選手的情緒和狀態無疑會受到影響,大家都說運動員要有心理韌性,可再堅強的人也有累到極限的時候,尊重他們的休息時間,何嘗不是給成績加分。
這幾年,國乒的明星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球員成了社交平臺的話題擔當,粉絲經濟也在悄然滲透,機場、酒店、賽場外全是“堵門名場面,這種流量背后,是體育和娛樂邊界的模糊,球員不是偶像,他們的主業還是比賽,不是陪你拍照合影,更不是滿足“追星打卡的工具,別讓愛的名義變成情感綁架,別讓支持變成壓力,粉絲和球員之間的距離感,其實是最穩的安全區。
當然,不能全怪粉絲心太急,平臺和媒體的流量導向也是推手,每次有大賽歸國,接機視頻分分鐘沖熱搜,誰不想蹭一波熱點,誰不想多賺點流量,但回頭想想,這種“懟臉拍的畫面真的能讓球迷和球員更近嗎,還是只是在消耗彼此的耐心和信任,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思考,畢竟,體育的美好本該是場上的拼搏和場外的溫情,而不是機場的混亂和尷尬。
最后,歸根到底,王楚欽的無語和克制,是對職業的負責,也是對粉絲的提醒,別讓支持變成負擔,別讓喜歡變成冒犯,體育圈最寶貴的,是彼此成就的善意,而不是圍堵和懟拍的狂熱,下一次機場見面,遠遠打個招呼,點個贊就夠了,給球員留點空間,就是給中國體育留點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