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姜潔 殷珣
近日,湖北省枝江市檢察院聯合該市公安局在馬家店派出所對三名罪錯未成年人開展了一場特殊的矯治教育活動。
這三名未滿16周歲的少年,此前分別涉及“拉車門”盜竊、購買管制刀具、傳播淫穢物品等違法行為。雖然因年齡原因免于刑事處罰,但其行為已經觸犯法律底線,如不及時干預,極可能滑向更嚴重的違法犯罪深淵。
“這些行為不是簡單的惡作劇,而是實實在在的違法犯罪。”在案情通報環節,承辦民警神情嚴肅地說道,“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等你們年滿16周歲,面臨的將是冰冷的鐵窗生活。”民警詳細剖析了三名少年的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后果,對其一一進行訓誡,讓在場每個人都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教育活動現場
在隨后的環節中,學校老師關切地詢問了三名未成年人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規劃。“小軍,聽說你籃球打得不錯?可以多在學校參加體育活動,培養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
枝江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語重心長地補充道:“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條,即便學習上不能名列前茅,掌握一技之長同樣能走出精彩人生。關鍵是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正道上,遠離違法犯罪。”
這番真誠的勸導讓幾名涉事少年低下了頭,眼神中流露出悔意。到場家長哽咽道:“是我們做父母的疏忽了管教,平時只顧著忙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這次一定吸取教訓,盡心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法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迷途的孩子。”該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李紅梅鄭重地說,“但挽救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今天我們聯合公安、教育局、婦聯等多方力量,就是要為孩子們搭建回歸正途的橋梁。”在眾人見證下,三名少年依次宣讀了自己親手寫下的《悔過書》,表示今后一定端正行為、遵紀守法,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的關愛。
隨后進行的家庭教育指導環節中,該院特邀司法社工譚鍥通過專業評估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家庭溝通障礙。有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親子關系疏離,有的則是管教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她向家長提出建議:要與孩子建立常態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和理解重建健康親子關系。
據悉,此次矯治教育活動是枝江市檢察院運用“黃橙紅”分級干預機制的實踐探索之一。該院通過聯合公安、教育、婦聯、民政等多方力量,聚焦罪錯未成年人的行為嚴重程度和矯治需求,采取差異化干預措施,為不同層級的“迷途少年”搭建回歸正途的橋梁。這種多方聯動的分級矯治模式,既體現了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也彰顯了全社會共同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決心。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