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科普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本次修法由原來的6章34條增加到8章60條,近50條內容被擴充和修訂。(相關鏈接:)
新修訂的科普法凝練過往經驗,并上升為國家意志,對全面促進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科普時報》開設專欄邀請專家深入解讀科普法,本號特開設“解讀科普法”專欄轉載系列稿。
解讀人
重慶自然博物館展覽服務部主任、副研究館員 李小英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完善科普投入經費保障機制,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順利開展。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安排經費支持科普工作。
案例
一座博物館十年科普投入的增長
重慶自然博物館舉辦科普活動。圖源:重慶自然博物館公眾號
2024年12月,重慶自然博物館上報重慶市科技局科普基地工作的年報里,科普經費全年支出達到了241萬元,科普類型包括科普展覽、科普講解、科普活動、科普作品等,這個數據和前十年相比整整提高了200萬元,成為各級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科普工作重視和支持的有力證明。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將科普經費列入本級預算”,這表明政府在推動科普事業發展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要求中央、省地市、區縣各級財政都要將科普經費納入本級預算,實現各級政府科普經費預算全覆蓋,反映了政府對科普工作重視程度的全面提升。
隨著科技創新迅速發展,公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對于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的管理者,有義務通過保障科普經費來推動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從而為國家的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完善科普投入經費保障機制”意味著不僅僅是簡單地投入資金,而是要從資金的來源、分配、監督和績效評估等多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和構建體系。從資金來源來看,除了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撥款,還應鼓勵社會力量,如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贈等參與投入,形成多元資金來源格局。例如,2024年12月,重慶自然博物館科普經費全年支出達到了241萬元,這個數據和前十年相比整整提高了200萬元。
在經費分配時,要合理地根據各地實際需求、不同科普項目的優先級,動態性進行投入。對于偏遠地區,可以適當加大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費投入;對于一些熱門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普項目,可以根據社會反饋增加資金支持。
在監督方面,要確保科普經費??顚S茫槐慌沧魉?。通過績效評估衡量科普經費投入后是否真正達到提高公眾科學素養、促進科普項目發展等目標。
“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是因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科普工作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大?,F代科普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科學知識普及,還涉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前沿科技成果、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的傳授、科技倫理方面的科普等,這就對科普經費的規模有了更高的要求。
從科普受眾來看,公民素質提升、不同年齡段人群以及不同地區對科普服務需求的增加和多樣化,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以支撐更為廣泛和深入的科普工作開展。尤其是在一些新領域的科普工作應提高科普經費,例如在航天知識科普方面,如果沒有足夠經費支持,可能無法制作高質量的科普動畫、開展航天科普展覽等活動。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安排經費支持科普工作”,這體現了科普工作是一個多部門協同參與的工作。不同部門應根據自身的職能和任務,在科普工作的不同方面,通過科普項目制為科普場館、科普基地、科普活動、科普作品等提供經費支持,有效開展具有地域特點、資源特色、行業特色,公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總之,科普法第四十四條明確了各級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在科普工作中的主體位置,對科普經費的預算、保障機制和政府各部門的協同發力提出要求,形成縱向和橫向的立體科普經費預算體系,為科普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經費支撐,全力保障了科普工作的穩健推進。
來源:科普時報
責編:葉 揚
美編:鄭娜莉
一審:何百岳
二審:方佳佳
三審:王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