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醒,余程冬竟遭公司開除,卻又轉眼被驍米集團以高額薪資挖走,投身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如今的短劇啊,究竟有誰來管管?
這位研發界的大神名叫余程冬,恰好與某短劇男主同名,疑似在蹭華為余總的熱度。更有意思的是,驍米集團的董事長名為蘇柒,讀音與小米汽車相同。
這劇情簡直離譜得超乎想象,汽車剛駛上道路短短三十秒,竟瞬間自燃爆炸。只能感慨編劇膽子實在是大,仿佛將科技界的大佬們當作了游戲里的NPC,全然沒把各大公司的法務部門放在眼中。
僅僅瀏覽了一下簡介,便篤定這是一部神作級別的短劇,它成功勾起了我首次為短劇付費觀看的念頭。然而,當我準備付諸行動時,卻發現它已被平臺迅速下架了。
但今兒個咱先不執著于這部短劇的命運走向,而是將目光投向短劇背后的宏大宇宙。它究竟為何能在一夕之間,搖身變成資本競相追逐的千億寶藏?不僅讓橫店的群演們一朝逆襲,甚至連好萊塢都開始借鑒起中國短劇的成功模式。
2024年,短劇行業迎來爆發,市場總規模飆升至515億元。這是個什么概念?要知道,去年我國電影總票房僅為425億,短劇的市場表現遠超電影,直接將電影票房“碾壓”。
需知,這一行業2019年方才起步,僅僅五年時間,便發展出了相當于他人幾十年的規模,預計未來三年將向千億級市場發起沖擊。
2023年,短劇《無雙》強勢登場,堪稱短劇付費元年的開山之作。自它起,短劇領域如萬丈高樓從平地拔地而起。
隨后,《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一躍成為2024年春節檔現象級超級爆款,直接助力雞湯教母咪蒙強勢復出,僅一個寒假便輕松入賬一個小目標。
網上傳言這部劇的拍攝周期僅僅只有10天,后期制作投入也不過8萬多塊錢。沒想到真是小成本換來大收益,據說背后負責推廣引流的公司,每月入賬高達4個億。也難怪有人調侃,這賺錢速度比電信詐騙還厲害。
資本嗅著財富的氣息躍躍欲試,整個市場愈發熾熱。王晶、周星馳等一線大導演紛紛入局;閱文、掌閱相互比拼、緊追不舍,橫店仿佛一夜間化作了“豎店”。
截至2024年12月,國內觀看短劇的人數已超6.6億。幾乎每兩位網民中,就有一人沉浸于短劇之中,其規模甚至超過了點外賣的群體。
短劇為何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究其本質,是精準地抓住了人性。
如今編劇們創作劇本時,對時間把控極為精準,5 秒便能迅速樹立人物形象,10 秒必定拋出情節反轉,20 秒則鐵定上演打臉戲碼。前一刻,男主還在工地辛苦搬磚,遭受他人責罵,可轉瞬之間,便從容掏出黑卡,霸氣買下整間公司;這邊女主才剛被婆婆百般刁難,委屈不已,那邊立馬亮出豪門千金的身份,令眾人驚愕。
這般扮豬吃虎的劇情反轉,恰似坐過山車般跌宕,瞬間點燃腎上腺素,讓多巴胺瘋狂迸發。
整部劇里,愛恨糾纏,錢權交錯,耳光如爆竹般接二連三地響起,叫人看得心潮翻涌。
甭管劇情邏輯是否在線,極致的爽感才是王道。你心里清楚,身家顯赫的霸道總裁壓根兒不可能對在酒店做保潔的自己傾心,但就是難以抗拒,忍不住追看下去。
尤其是在當下,人們的生活節奏愈發緊湊。短劇每集不過兩三分鐘,等公交的片刻便能刷上5集。相較于那些動輒七八十集、充斥大量冗余情節的注水電視劇,短劇極易使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沉浸其中。
此外,與長劇相比,短劇盡管時常被詬病在審核的紅線附近游走,但題材方面卻更為豐富多樣。
從豪門中的恩怨糾葛到重生后的命運改寫;從質樸的鄉村愛情故事到奇幻的星際穿越之旅,只有你未曾設想,沒有他們無法呈現。
別說是年輕人容易沉迷其中,就連家中的父母同樣深陷短劇的魅力難以自拔。《閃婚老伴是豪門》《閃婚五十歲》等短劇,牢牢抓住了一大波中老年人的心。
當你仍沉醉于古言偶像劇、現代言情偶像劇時,老年偶像劇已然悄然開啟收割養老金的模式了。
可別覺得短劇只是中國人的心頭好。無論你是叱咤華爾街的金融才俊,還是耕耘于非洲大地的質樸農夫,人類的情感訴求皆是共通的。在東南亞,不少人為了追短劇,甚至開始學起了中文。
霸總的風潮,已然在悄無聲息間刮到了美國。那些在我們這兒堪稱爛大街的劇情,于他們而言,卻如同一場盛大的精神饗宴。畢竟,他們少看了20年的網文,沒怎么見識過這般的陣仗。
相關數據表明,到2024年10月,出海短劇類APP的累計總流水已沖破30億大關。美國市場貢獻突出,在眾多付費群體中,50多歲的白人女性成為付費的中堅力量。
她們偏愛諸如“霸道總裁小嬌妻”“兩個狼王愛上我”這類題材,付費率高達50%,是國內用戶付費率的5倍之多。
隨著短劇市場的迅速走紅,演員們的片酬也隨之大幅攀升。短劇領域不再僅僅聚焦于背后資本的盈利狀況,而是逐漸涌現出了屬于自己的頭部藝人。
在今年的演藝界舞臺上,演員柯淳憑借作品《好一個乖乖女》大放異彩,迅速躋身人氣藝人之列。短短兩個月時間,其在短視頻平臺的粉絲數量如火箭般躥升至400多萬,廣告代言紛至沓來,應接不暇。甚至其登上封面的一本雜志,銷量都高達100多萬冊。
他/她還現身于一檔演技類綜藝節目,在節目中自曝對外的報價為一天兩萬元。然而,有相關行業人士透露,這樣的報價其實還算低的。
曾幾何時,日薪300元也不乏短劇演員接拍。然而當下,短劇領域頭部演員的片酬在近兩年間暴漲至原來的十倍之多,若想邀請他們,其檔期甚至需要提前兩個月進行預約。
尤其是那些經受過市場檢驗的爆款演員,一年下來能接拍50余部戲,平均每月兩三部。雖然辛苦至極,但確實也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就連出演長劇的演員也盯上了這塊“蛋糕”。74歲的慶奶一頭扎進短劇拍攝場地,嘗試在五天內拍完57集。
由李若彤跨界擔任監制的短劇,強勢登上衛視黃金時段,收視率遠超同時間段的長劇作品。
當下,短劇領域正掀起熱潮,不投身其中反倒顯得跟不上潮流。就連胡歌、雷佳音、宋佳等一眾頗具實力的知名演員,也紛紛涉足短劇拍攝。曾經那種認為拍短劇會自降咖位的觀點,早已無人認同。完美世界、歡娛、華策等各大影視制作公司,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紛紛展開布局,唯恐錯過短劇市場這波強勁的發展風口。
誰能料到,往昔被視作草臺班子的短劇行業,如今儼然成為影視圈應對困境時的一根救命稻草。
近兩年來,好萊塢的境況頗為艱難,眾多演員陷入失業困境。所幸中國短劇如黑馬般強勢登場,助力不少三線演員成功逆襲。
有人拍一個月的短劇,所賺的錢比在好萊塢忙活一整年還多,片酬一下子暴漲到原來的7倍。
毋庸置疑,涉足其中的參與者越多,該行業的局面便愈發錯綜復雜。
當下不少劇集偏愛劍走偏鋒之法,為求吸引眼球而無所不用其極,劇情設定甚至突破了物理與生物學的常識,充滿魔幻色彩。
有一部雷點滿滿的神劇《痔瘡姑娘》,簡直堪稱現代版的醫學奇譚。霸道總裁一巴掌,居然把女主的痔瘡給打掉了,自此二人的“痔”愈愛戀故事拉開帷幕。就這么個俗套到極點的劇情,竟然還被翻拍了四次之多。
短劇中的女主生孩子跟下餃子似的,一胎生五六個屢見不鮮,甚至還有一胎生99個,摞起來好似金字塔般的夸張場景。
導演斥責編劇,男主將責任推給經紀人,一方大膽創作,一方大膽詮釋,一方大膽攝制,敢情是實實在在把觀眾當成了裝垃圾的容器。
要是沒膽量也無妨,如今AI已然強勢進軍短劇領域,包攬各項工作,還玩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花樣。
劇情堪稱陰毒狠辣,畫面同樣狀況頻出。主角時不時就像換了張臉,又或者會突然多出一根手指,這般光怪陸離的景象,竟讓觀眾忍不住一集接著一集地看下去。
如今打開短視頻平臺,仿佛進入了 AI 寵物的王國。它們時而演繹“回家的誘惑”式劇情,時而又呈現“后宮喵喵傳”般的戲碼,想尋覓些純粹的人間百態,竟變得頗為不易。
然而,當下監管力度日益增強,平臺也著手進行篩選甄別。僅今年,便有1200余部短劇因內容存在問題而遭下架處理。編劇們要是還敢肆意亂寫,不妨試試看。
相同的模式反復用了無數次,觀眾的審美水準在持續提升,可短劇領域仍舊熱衷于搞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生產。
缺乏有深度的優質故事,被市場淘汰只是時間問題。短劇行業的裁員潮已然洶涌而至,諸多頭部企業紛紛開啟裁員模式,甚至撤銷相關部門。
事實上,市場正悄然生變,快餐式短劇猶如過氣籌碼般被逐步清盤。而類似《家里家外》這般頗具韻味的作品,方能穩坐牌桌核心,續寫篇章。
這部劇集摒棄了狗血套路與重生噱頭,將鏡頭對準80年代的重組家庭,展現平凡日常。上線僅三日,播放量便突破10億大關,為行業樹立起全新的標桿。
短平快的商業風云仍在上演,然而靠投機賺快錢的時代,真的即將落幕了。
事實上,充值金額過億的爆款游戲宛如滄海一粟,極為罕見。幾乎每個行業都難以掙脫二八定律的“枷鎖”。在那看似繁花似錦的表象之下,九成玩家都淪為了陪襯的炮灰。
有人不慎摔倒,由此陷入破產之境;而有人滿懷憧憬,才剛剛登上牌桌。
這個昔日憑借野蠻生長成功破圈的行業,此刻正處在轉型變革的關鍵轉折點上。
當模式化帶來的暢快感受不再靈驗,邁向精品化便成了其唯一的通途。否則,真還不如去瞧瞧那些 AI 呈現的貓貓狗狗來得有趣。
新華網文化視角:熱度飆升的微短劇,怎樣邁向2.0時代?
萌玩資本視角:明星紛紛投身短劇拍攝,究竟是自降身價,還是收獲滿滿真香體驗?
娛樂資本論:粉圈初步成型,片酬飆升至10倍,短劇的造星進程邁入2.0階段
娛樂資本論:短劇的2025困局
昔日快餐今成細糠,微短劇步入精品紀元!
最華人:中國霸道總裁,俘獲白人阿姨芳心,拯救好萊塢影業
茶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