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魏多
監制:她的姐姐
一覺醒來,張靚穎從歌手搖身一變成了網紅。
這消息是微博上的網友告知她的。
7月8日,一段于深圳演唱會上張靚穎身著短裙熱舞的視頻引發關注,“張靚穎”與“俗氣網紅化”“老實人豁出去了”等詞條一同登上微博熱搜。
網友們對她的全新妝造與舞臺風格展開剖析,認定她在一夜間從低調藝人搖身變為“瘋批”女明星,為緊跟潮流,不惜一切地博取流量。
然而張靚穎并不打算忍耐。
她果斷發布了一條長微博,反問、回懟與調侃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信息高度密集。這是她近幾年來鮮少在熱搜引發的爭議里主動表態,語氣中滿是人們熟悉的張氏反諷風格:我不過現在跳了個舞就把你嚇得夠嗆,要是再過二十年,我真開始不拘老輩禮數了,還不得把你給活活氣死?
她當即興奮且高調地宣告:“我決定讓演唱會再加碼!Yeah!原本有些宣傳和演出,我覺得太累,都不太想接了。可瞧見這么多人關注著我,這不就是在激勵我嘛!我怎么能辜負大家的這份心意呢?累算什么呀,誰又能不累呢?接!”
這簡短的回應,似是自我調侃,又宛如發起挑戰。
“憑什么說我是老實人呀?”她這般反問道。
張靚穎,從來不是那種會在該發聲時選擇緘默的人。往昔,她曾嘗試著沉默不語,努力去妥協讓步,也一度在愛情的泥沼中困頓掙扎,因他人的誤解而默默隱忍。然而,那些歲月里未曾宣之于口的話語,如今的她都甘愿以歌聲傾訴、用言辭表達、憑勇氣回擊。
她的果敢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在一次次隱忍、熬過艱難、保持清醒后所呈現的模樣。
她終于掙脫了老實人對她的誤解枷鎖。這一次,她決意不再偽裝。
01還有歌聲
許多人開始記住張靚穎這個名字,是始于2005年的《超級女聲》。
那一年,她正值21歲芳華,亭亭玉立于五進三的舞臺中央。一曲高難度的《Loving You》,于她口中婉轉翻唱。甫一啟嗓,那嗓音猶如山澗清泉,澄澈而純凈。在整首歌曲的演繹中,她連續唱出三組八度高音,似靈燕穿云般輕巧,又如金石擲地般有力,近乎毫無破綻,盡顯非凡唱功。
在競賽中的張靚穎
在那場比賽過后,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成都姑娘,一夜之間擁有了獨屬于自己的標識——海豚音。
最終,她在全國總決賽中斬獲季軍之位,與李宇春、周筆暢一道,成為那一屆最炙手可熱的超級女聲。
實際上,張靚穎音樂天賦的顯露,遠比多數人要早。1984年,張靚穎在成都呱呱墜地。母親張桂英對女兒出生時的情景始終記憶猶新:小家伙哭個不停,哭聲響亮極了。當時,護士還打趣道:“這姑娘聲音這么洪亮,日后鐵定是個歌唱家!”
童年時期的張靚穎
張靚穎小時候有著驚人的音樂天賦。只需看兩遍電視劇,劇中的所有歌曲她便能背唱出來。有一回,母親所在單位舉辦活動,有人演唱一首歌時突然忘詞。小小的她毫無怯意,果斷地沖上臺,從對方手中搶過麥克風,自信滿滿地將整首歌唱完。
自兒時起,她便鐘情于亮開嗓子放聲歌唱。那歌聲投入且自然,仿佛唱歌于她而言,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從未覺得需鼓足勇氣。
她的父母皆鐘情于歌唱,敏銳地察覺到了她在音樂方面的天賦。于是,在很早的時候,便將她送往少年宮,學習聲樂與樂器。她學習時極為專注,全身心投入其中,常常一開口歌唱便是數小時之久,仿佛不知疲倦,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樂此不疲。
曾有那么一段日子,她深深癡迷于瑪麗亞·凱莉。每天都沉浸在瑪麗亞·凱莉的磁帶音樂中,還竭力模仿其獨特的唱腔。課間時分,別的同學都紛紛走出教室活動,她卻獨自留在教室里苦練高音。那高亢的歌聲響起,其他同學往往會忙不迭地逃出教室,只為尋得一方清靜之地。
幼年時期的張靚穎
與一帆風順的音樂征途相比,張靚穎的成長歷程并非輕松順遂。
在張靚穎踏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光里,父母的婚姻已然畫上句號。自那時起,她便與母親相互依靠、共度歲月。對于父親,她的記憶朦朧且情感上透著疏離。
每個月,她都會騎著自行車,前往父親的新家,只為領取那一百元的撫養費。每次抵達,迎接她的總是冷淡不耐的神情,偶爾還會遭遇幾句譏諷。
在我十四歲的那年,命運似乎給家庭布下了陰霾。父親被病魔侵襲,住進了醫院,而母親也恰好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等待著手術。那段日子里,她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白天在母親的病床前悉心陪護,給予無微不至的照料;夜晚又匆匆趕到父親的病房,在病床邊靜靜照看。然而,厄運并未停下腳步,父親的病情急劇惡化,最終離開了我們。悲痛如潮水般襲來,她卻拼命克制,轉而溫柔地安慰母親:“媽媽,別害怕,沒有什么坎兒是過不去的。”
沒過多久,母親張桂英因單位實施改革而下崗。
那時,母女倆棲身于運輸公司的集體宿舍樓。這是一棟老舊建筑,設施極為簡陋。樓道里整日昏暗無光,仿佛被陽光遺忘,就連日常的洗澡,都成了令人頭疼的難題。為了維持生計,母親不得不四處奔波,做起各種臨時工。她從早到晚辛勤勞作,歲月和勞累在她身上留下了諸多病痛的痕跡。
粉絲在小紅書@尾號0669 分享了打卡張靚穎舊居的經歷。
張靚穎將一切看在眼中,心底泛起絲絲酸澀。她清楚自己并非讀書的料,然而,她仍擁有一樣珍貴的事物——那宛如天籟的歌聲。
02 “海豚音公主”
中學時期的張靚穎,為幫襯家里的生計,便開始尋覓兼職機會。她不僅陪著母親穿梭于各個職業介紹所,還私下向同學們打聽有無可行的途徑。
經朋友推薦,她得到一個去酒吧表演的機會,每場演出報酬為四十元。張靚穎迅速把握住了這個契機。
張靚穎的記賬本里,偶爾一天的花銷僅1元錢
十五歲那年,張靚穎踏上了在成都酒吧駐唱的旅程,這一唱,便是六個年頭。
她的生活總是被匆忙填滿。剛一放學,便馬不停蹄地從校園奔回家里,囫圇咽下幾口飯,迅速換上演出服裝,接著又風風火火地搭乘公交,趕往酒吧開啟演出。和那些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孩大相徑庭,她無暇沉浸于無憂無慮的集體生活,也抽不出時間悠閑地逛街、愜意地喝奶茶。在她的世界中,舞臺是熠熠生輝的夢想之地,身邊的樂手則是攜手逐夢的同路人。
演出落幕,她剛步下舞臺,便被節目負責人喊住斥責。當天她出門時太過急切,不僅未施粉黛,頭發也尚帶著濕氣,還身著運動短褲、趿拉著人字拖就登上了舞臺。直到此刻,她才恍然發覺,某些隨性而為的舉止在舞臺之上是不被認可的。
然而,張靚穎在音樂之路上雖看似有些“沒譜”,卻洋溢著一股無畏的拼勁。在成都的酒吧圈子里,她堪稱排練最為勤勉之人。只要稍有閑暇,便會拉著樂手投入到新歌的排練中。上周剛推出的新歌,這周她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完成排練。當他人兩三年都不更新歌單時,她卻一場又一場地變換曲目,不斷推陳出新,只為了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唱響更廣闊的天地。
彼時,她清晰地意識到,人生之路需不斷前行,總不能在酒吧唱一輩子的歌。
2005年,時年21歲的張靚穎投身于湖南衛視打造的選秀盛事《超級女聲》。相較于她在酒吧的駐唱日常,此地宛如一座嚴苛至極、幾乎難留片刻喘息之機的競技舞臺。
2005年的《超級女聲》舞臺上,上排最右側的是張靚穎。
那段日子里,困倦如影隨形,麻木亦成常態。在比賽期間,她的體重從將近110斤,猛地降至不足90斤。
每日清晨,她同其他參賽的女孩別無二致,坐在化妝鏡前。困意如潮水般洶涌,雙眼似被黏住,難以睜開。只能聽憑化妝師手法快速卻又略顯粗暴地推進著每一項化妝工序。待妝容完成,鏡中映出的,是連自己都險些辨認不出的模樣,臉上是厚重的濃妝。有些妝容濃重得過分,簡直如同鬼魅。盡管滿心不喜歡,可時間緊迫,根本來不及修改。那段日子,就在這般手忙腳亂中匆匆流逝。
2005年的《超級女聲》舞臺上,最右側的選手是張靚穎。
在長久的奔波與高壓的籠罩下,她曾一度對是否繼續參賽心生猶疑。
在入圍全國賽之前,她一度認真思忖著退賽一事,母親對此也未加以勸阻。而后,朋友拉著她上網瀏覽貼吧,當她看到眾多網友為自己撰寫的帖子與留言時,才轉變了想法。
然而,正是在身體與精神皆嚴重透支的境況下,張靚穎依舊呈上了一份驚艷眾人的答卷。
最終,憑借1353906張網友熱情投出的選票,張靚穎登上了《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季軍的領獎臺。她與李宇春、周筆暢一同閃耀,成為了那個夏日里紅極一時的初代人氣歌手。
這個女孩在成都的酒吧駐唱長達六年,一度險些放棄比賽。然而憑借著扎實深厚的唱功與穩健出色的發揮,她終于在更為寬廣的舞臺上綻放光芒,被眾人所矚目。
03號的哭泣僅持續三分鐘
當《超級女聲》的比賽落下帷幕,張靚穎并未有半分松懈。在其他選手仍沉浸于選秀帶來的熱度之中時,她已然一頭扎進錄音棚,全身心地投入到打磨自己第一支單曲的工作當中。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她就發布了個人首支單曲《Open Up Your Dream》。在同年年末,她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年收入高達950萬元。
一位剛從選秀舞臺上走下的非冠軍選手,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展現出自身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隨后的幾年間,她以一種持續且穩健的姿態強勢崛起,一步一步在華語樂壇扎下根來。2006 - 2012年,連續七個年頭,張靚穎皆榮膺北京流行音樂典禮的最佳女歌手殊榮。諸如《如果這就是愛情》《畫心》《我用所有報答愛》等佳作,常常躋身各大音樂榜單的前列,成為那幾年華語樂壇中極具辨識度與存在感的美妙聲音之一。
音樂專輯《我相信》
在國際化的璀璨舞臺上,她亦是活躍的身影,從未缺席閃耀時刻。2009年,她以亞洲選秀代表的身份,獲邀登上美國CBS電視臺的王牌節目《奧普拉脫口秀》。轉年,她成功書寫歷史,成為首位亮相格萊美頒獎禮的華人女歌手。
2016年,她發布英文單曲《Dust My Shoulders Off》,強勢躋身Billboard數字銷量榜Top 31,榮膺當年華語歌手的最高排位。
2017年,她以首位華人表演嘉賓的身份,登上了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大秀的舞臺,現場傾情演唱英文單曲《Work For It》,贏得了全球190多個國家觀眾的贊譽。
張靚穎亮相維密大秀
這一系列佳績,倚仗的并非天賜流量,而是張靚穎始終如一的闖勁與毅力。
在早些年的時候,她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為了切實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她特意前往四川大學進行補習。每一次搭乘飛回成都的航班,她都爭分奪秒地趕著做英語作業。
在北京開始工作后,她的日程愈發緊湊。于是,她要么邀請外教到公司為自己補課,要么通過打電話的形式練習口語。
她將自己定義為那種只會悶頭下笨功夫的人。學生時代,她的學業成績并不出色,然而一旦開始寫作業,便好似上了發條一般,能一直堅持,直至母親醒來輕聲勸她早些休息。
初抵美國時,她在與制作人交流中常被俚語和習慣性表達“絆住”。但她并未退縮,而是選擇硬著頭皮堅持——一邊豎著耳朵聆聽,一邊憑借經驗猜測含義,結束后又悄悄將理解的部分記錄下來,就這樣一點點去適應這里的交流節奏。
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她始終秉持著近乎極致的自我嚴苛標準。錄制歌曲《Dust My Shoulders Off》之際,她自晚上十點半起,直至次日清晨九點半,全身心沉浸其中,只為將“sun(太陽)”“son(兒子)”“song(歌)”這幾個發音難點完美詮釋。那漫長的一夜,她長時間站立,腰部酸痛到近乎麻木,以至于躺下時仍仿佛還保持著站立的姿態。
張靚穎身處錄音室內
在璀璨的舞臺之上,張靚穎始終堅守著對專業的執著。2015年的一場演唱會上,意外突然降臨,她不慎跌下舞臺。然而,在確認自己的四肢尚可活動后,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坐著,將長達三個小時的整場演出堅持唱完。她曾說:“不管在哪一場演唱會,我都不想留下遺憾。”
她也曾有過疲憊到幾近落淚的時刻。記得有一回在凌晨時分,主辦方陡然搬來1000張碟片,要求她簽名。剛剛落座不過幾分鐘,她的情緒便瞬間決堤。沒有聲張,只是默默地任由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身旁的化妝師見狀,提出替她簽名,卻被她婉拒:“你先走開,我哭一會兒就沒事了,這些我都會簽完的。”
張靚穎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曾透露,她并非那種習慣于退縮之人,也絕不甘愿站在他人身后,眼巴巴等著別人拉自己一把。她更傾向于將時間花費在思索如何解決問題上,而非渴求他人的安慰。
于是,她為自己制定了一項專屬準則:哭,只哭三分鐘,多一秒都是奢侈。
04親愛的簡(第二部)
然而,總有某些情緒,難以在三分鐘內消解。
她向來不喜辯解,并非心中無話。只是長久以來,那些紛繁又易碎的情緒,皆被她悄然藏于心底深處。
真正促使她決意打破緘默,是在2020年《中國新說唱》的舞臺之上。彼時,她立于麥克風前,將往昔被再三熱議的八卦、爭端、情感以及輿論評價,通通唱給在場的每一個人聽。
出自@張靚穎工作室的《Dear Jane II》部分歌詞
這首歌曲名為《Dear Jane II》,演唱它并非為了反擊,僅僅是想給自己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然而在表演過程中,她意外地忘詞了。于很多人而言,這儼然成了張靚穎不夠強大的又一佐證。
但唯有她清楚,那既不是情緒肆意流露的時刻,也并非自身軟弱的瞬間。既然我能決定將其化作一首歌,便能夠純粹地從作品層面去思量它。
在漫長的歲月里,張靚穎始終保持著沉默的習慣。最初,作為樂壇新人的她謹小慎微,羽翼尚未豐滿,深知需將姿態放得更低,謙遜一些。后來,沉默則源于她不想耗費精力。她坦言:“我不喜歡疲憊的感覺。我覺得自身的價值體現在做事上,而非整日陷入與他人的紛爭之中去周旋。”
然而這一年,她悄然蛻變。她逐漸領悟,一味的緘默與隱忍,并非總能贏得他人的體諒,反倒時常淪為對不當行徑的姑息。往昔她秉持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信條,如今卻發覺,每一次的退讓,換來的往往是他人得寸進尺的冒犯。
她不再選擇一味地默默忍受,而是開始借由微博發聲、于采訪中表態、以說唱回應外界的質疑。同時,她果斷地以律師函明晰邊界,用沉默終結那些不再值得繼續維系的關系。
這位性子火辣的四川妹子,并非是突然間變得強硬起來,而是坦然直面了自己骨子里本就存在的那份不平靜:生活里諸多有失公允之事,于我而言,實在難以釋懷。只不過,往昔的我會克制自己,努力說服自己以平和的心態將它們放下罷了。
在她身上縈繞的輿論旋渦中,馮軻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源頭。那段長達十余年的關系,從最初便飽受爭議——經紀人與戀人的身份,相互交織、層層嵌套,剪不斷,理還亂。
2016年,她在舞臺之上勇敢當眾求婚,將自己的感情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聚光燈下。彼時的她滿心以為,這是幸福篇章的華麗啟幕,卻未料到,此后竟陷入家庭與感情交織的痛苦拉扯之中。母親對這段婚姻公開表達強烈反對,情緒激動地指責,使她瞬間被卷入輿論的風暴中心,陷入無盡紛擾。
張靚穎同馮軻
婚禮終究還是舉行了。那是座被紫色花海環繞的古堡,在朋友們的聲聲祝福中,照片里的她笑得明艷動人。她一直覺得自己是那種沒了自由便如同失去生命的人,而馮軻最讓她心儀之處,便是從不阻攔她追逐夢想的腳步。
此后那些夢,終究只留她獨自去編織。
2018年8月,張靚穎于微博曬出個人合約到期的截圖,并配以文案。字里行間,隱隱暗示著她與某人那糾纏不清、難以理清的關系,終是畫上了句點。
她未作更多解釋,也不再提及那個名字,只是憑借音樂,重新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05如今
張靚穎始終未曾停止對舞臺的探尋。
在2025年這一年,她頻繁現身于《天賜的聲音6》《亞洲新聲》等諸多音樂節目之中。
她攜手王以太對《跳樓機》進行改編,著重強化了鼓點與貝斯的律動。憑借抒情高音與說唱的巧妙融合,對原曲予以全新重構。表演片段發布當日,在短視頻平臺的播放量便突破千萬。
她與劉宇寧攜手演繹《九萬字》,大膽突破原有古風抒情的風格框架,融入電子搖滾元素,并搭配熱辣舞蹈。舞臺之上,她舒展手臂、扭動腰胯,金絲眼鏡與露肩禮服的造型相得益彰,極具魅力。這場精彩表演在48小時內播放量便突破5億,引發廣泛關注。
張靚穎在演唱會上演繹《九萬字》時的造型
張靚穎把曾在短視頻平臺風靡一時的網絡熱歌帶上主流舞臺,以新穎的詮釋方式掀起熱度,同時也招致了不少爭議。
批評者指責她浪費唱功,是在媚俗賣弄。然而,真正深諳舞臺藝術的人清楚,《跳樓機》經她改編后,巧妙融合了高密度的律動以及難度頗高的細節把控;《九萬字》的新編版本里,她把原曲中的糾結與痛苦演繹得極為灑脫,為歌曲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張力。
無論演唱的是什么曲目,她在舞臺上的控場能力與發揮的穩定性,始終穩居華語流行樂壇的頂尖位置。而那看似帶著網紅風格的妝容與造型,實則是她對每一首歌曲、每一種音樂風格所抱有的認真態度,以及進行的精準詮釋。
倘若說往昔的張靚穎,憑借出眾的技術與過人的天賦,成為實力派的典型代表,那么如今的她,則是毅然決然地主動選擇化身為一位表達者。
她不再糾結于一首歌是高雅還是通俗,轉而在意在舞臺之上的那一瞬間,自己能否盡情舒展、足夠酣暢淋漓。
她能在不慎跌落舞臺后,坐著將整場演出完美唱完;也會在演唱會開場時,從棺材中緩緩走出,還不忘自嘲:沒啥別的想法,就是想嚇嚇你們!她能用說唱的方式輕松調侃曾有的負面傳聞,亦能在微博上直接回懟評論:我就痛痛快快發個瘋,支持的人都來排好隊!
她早已洞悉,如今流行音樂的范疇已然不同。那些通俗的網絡熱梗,不再是粗陋的代名詞,而是成為了一種能與大眾情緒緊密相連的獨特方式。
張靚穎并非在迎合低俗,她僅僅是不想再去討好那些深諳其中門道的人罷了。
不再辯解,不再迎合,只專注將想唱的盡情唱響,把想走的堅定走完。
這便是當下的張靚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