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One News Page 網站7月15日文章,原題:美國退出世衛組織,中國重塑全球衛生領導地位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是全球衛生外交的轉折點。自世衛組織成立以來,美國首次在財政和外交上都缺席。與此同時,中國全力參與:規模更大、聲音更響亮、資金投入更多。大多數頭條新聞都聚焦于一個簡單敘事:中國正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但這種表述具有誤導性。中國從未試圖復制西方模式,在全球衛生領域的參與也始終遵循不同邏輯。今年,中國通過世衛大會這一平臺闡明優先事項,重申自身立場,并鞏固了在關鍵技術領域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世衛組織今年多次公開表態支持中國,這一動向意義重大。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中國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以及世衛組織的工作作出重大貢獻。”各國領導人將中國的作用視為該組織未來發展方向的核心。這種認可強化了中國作為負責任行為者的地位,并使其在全球衛生治理中逐漸成為標準制定者。
世衛大會的一項重要職能是展示成果。中國抓住了這一機會,重點宣傳其強項領域,特別是在一些未得到充分關注的世衛組織優先事項上,比如心理健康和罕見疾病方面。在這些領域,中國既能展示政策領導力,也能展現執行能力。“數智賦能初級衛生保健 促進全民健康覆蓋”主題邊會顯著提升了中國的國際信譽。此次會議展示了中國在國家層面的數字健康基礎設施,包括人工智能診斷、智能醫院管理系統以及綜合數字支付系統。該論壇被宣傳為適用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可復制解決方案,還配有實施指南。約200名代表出席此次會議,還有更多人排隊等候,這在世衛大會上實屬罕見。今年還首次舉辦傳統醫藥邊會。這標志著中醫在重新定位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
中國還同步開展雙邊外交,與巴西、南非、印尼等舉行會議,以推進在科研、人才輸送和疾病監測方面的合作。重要的是,這些合作置身在北京倡議的框架下: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和健康絲綢之路。
今年的世衛大會清晰地展現出中國打算如何將“多邊主義”應用于全球衛生領域。與進展緩慢的西方模式不同,北京正在構建一個發展生態系統,其中健康成為推廣中國人工智能系統和中醫療法產品的信任渠道。不難理解為何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正轉向中國。面對西方援助減少以及不確定的聯盟關系,北京的模式具有效率高、基礎設施完善以及高度的政治連貫性等優勢。第78屆世衛大會表明,中國正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果斷行動。(作者魯比·王,劉德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