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第10個年頭的國慶日,首都北京一座恢弘大氣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成為大國工匠獻給祖國的賀禮,這個禮物就是人民大會堂。
毛主席對建造這一豪華會客廳的工程非常關心,在人民大會堂竣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前往檢驗成果。
對各種細節贊不絕口的他,在看到人民大會堂的天花板之后,卻突然間呆住了。
1959年8月,人民大會堂竣工在即,腳手架被井然有序地層層拆除
建造人民大會堂經歷了哪些困難?
它的天花板上到底有什么?
2019年,一場意義非常特別的展覽在北京舉行。
人民大會堂,這座代表著新中國大國氣度的建筑物,是這次展覽的主角。
1959年10月1日,人民大會堂前彩旗招展,群眾游行中的文藝大隊在天安門廣場上表演了孔雀舞
觀眾可以通過展覽,直觀地體驗到人民大會堂的整個修建過程,還能聽那時候的親歷者,講述他們永遠無法忘卻的偉大記憶。
把時間軸推回70年前,那時候的新中國剛剛成立,外交工作陸陸續續拉開帷幕,我們非常需要一個正式的地方來接待外賓,以及商議國家大事。
這個地方需要有會議廳的功能,還得有會客廳的布置,它要展現新中國與眾不同的良好風貌,還需要把我黨的執政理念,以及中國民族優秀璀璨的文化給融入進去。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需要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它還得具有實用性,不能當個花瓶被擺在那里。
眾多要求,眾多標準,使得這項工程很難快速被提上日程。
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的建筑設計方案模型
一方面,新中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很多方面的恢復工作亟待完成,像修房子這種事,只能暫時先往后拖一拖。
大家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時間壓力之下粗制濫造,趕工趕出來一個成品,那還不算不做。
另一方面,有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中國人民面前,那就是沒有錢。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來花,哪兒來多余的資金去支持這個新的工程項目呢?
于是這事兒雖然浮現在了領導人的腦海當中,但最終還是被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一五計劃實施完成。
經過將近10年的沉淀和蛻變,中國終于有底氣,把剛剛建國時就想做的事情真正提上日程了。
當年參加工程的常沙娜女士,在2019年參加展覽活動時,已經有88歲高齡。
雖然年事已高,但她對60年前的事情還是記憶猶新。
看得出來,她反復咀嚼過這段回憶很多次。
常沙娜
還記得剛剛提出要制作設計草圖的時候,周總理就提到過一些要求。
周總理說:“人民大會堂應該是人民的,科學的,大眾的。”
1958年底,毛澤東、周恩來等在審查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的建筑設計方案
人民大會堂,將來要作為人民群眾聚集在一起共商國是的地方,還要作為中國領導人召開重大會議的地方,以及中國人民與國外朋友熱情見面的地方。
所以,它要體現中國的性質,還得體現出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各路能工巧匠匯集人民大會堂建設工地
每次坐在書桌前,拿起畫筆,她就會反復去想象周總理的內心想法。
她的一切設計,都得在這個理念的基礎之上展開。
常沙娜主要負責人民大會堂天花板部分的設計,這個地方,非常巧妙。
常沙娜
很多人進入人民大會堂之后,第一時間往往并不會注意到天花板,他們更多的是觀察大會堂四周的布置,內部的結構,以及一目了然的裝修風格。
但如果在開會的過程中,有人抬頭望,那么天花板的設計就會一覽無余,根本沒有遮擋。
而且,天花板還不像四周環境那樣可以利用結構來做文章,它更加考驗設計者的構思和功底。
在思考整體風格的時候,這么多年來非常熟悉的敦煌藝術風格一下子涌入她的腦海。
敦煌代表了中國古代藝術水平的高峰,可以和傳統文化遙相呼應。
而且,敦煌的壁畫式結構,和大會堂內部的裝飾,適配性非常高,絕對不會突兀。
她興致勃勃將這個設計畫出來,拿給經驗更加豐富的建筑師看。
然而很快,老前輩就給她潑了一盆冷水。
敦煌的想法的確不錯,但她只考慮到了建筑物的美觀性,沒有考慮到實用價值。
簡單來說,她設計出來的天花板,連基本的天花板功能都沒有。
比如沒有通風口,大會堂里一下子容納這么多人,如果不設計足夠的通風口,那么大伙兒恐怕得把自己給憋暈。
又比如照明設計不夠,一個會議廳的空間有那么大,如果不配備足夠多的照明設備,整個室內空間會變得陰沉灰暗,這和人民大會堂的建設初衷就已經背道而馳了。
前輩的話讓常沙娜恍然大悟,好像突然間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建筑是門藝術,但它不能光是一門藝術。無論什么領域,紙上談兵不講實際都是不可取的。
這件事情其實只是人民大會堂建造的眾多事件中的一個小插曲,但讓常沙娜永生難忘。
在她為了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的同時,各個崗位的同事們也在齊心協力。
來北京參加會議的少數民族婦女同志也來參加義務勞動
終于,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的團隊為世界展示了一個奇跡。
金碧輝煌的人民大會堂誕生了,這是屬于人民的領地,是我國民主政治的一個生動體現。
人民大會堂外立面的花崗巖施工
毛主席對人民大會堂可謂是心心念念,所以1959年工程竣工之后,他就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迫不及待的來到現場親自檢驗成果。
從建筑物的整體外觀到門窗等細節的布置,從照明系統到通風系統,從內部裝飾風格到各個結構的排布,幾乎每一處的所見所聞,都能讓毛主席嘆為觀止。
人民大會堂竣工前夕,工人們在宴會廳的騎馬廊上安裝燈具
一行人一路向前走,一直走到主廳。
恢弘大氣的風格讓毛主席眼前一亮,古今結合和中西結合、但又能以我為主的風格與重點,更是讓他眼睛亮了一亮又一亮。
偶然間,他一抬頭,看到了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巧奪天工的天花板。
他愣在原地看了一會兒,這才詢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天花板的最終敲定是誰的主意?
工作人員告訴他,這是周總理的想法。
天花板最中間的那顆巨大的紅色五角星,五星紅旗上最大的一顆星星相互對應。
五角星周邊的滿天星辰,恰好也代表著圍繞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之下的全國各族人民。
無論是艱苦奮斗的革命年代,還是艱難探索的建設時期,中國人民都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什么叫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毛主席曾經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漫天星辰看似美麗而脆弱,但當它們聚集在一起時。就能迸發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眼前的景致已經不能單純用美麗來形容,那是壯闊,是遼闊,是涌動在所有人心里的澎湃。
英雄人物在某些關鍵的時刻站出來,帶領人民群眾走向光明,但真正能夠創造歷史的最生動的力量,還是屬于廣大人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是勇敢的實踐者,也是積極的革命者。
中國能夠從近代以來被西方列強打壓欺辱的國度,變成靠著一己之力站起來的獨立國家,這都依賴于人民群眾的力量。
細想人民大會堂天花板的底層設計邏輯,足以讓人熱淚盈眶。
黨和國家永遠不會忘了人民,也永遠會把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
在中國,又何止一個人民大會堂的天花板讓人震撼?
正是因為生活在一個自己當家作主的國家,我們才能時刻感受到幸福,感受到被溫暖和呵護,感受到社會給予的成長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