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很多家庭選擇帶孩子外出游玩,自駕、自行車騎行等方式日益流行。然而,道路交通中潛藏著諸多危險,兒童尤其容易受到傷害。相關數據顯示,交通事故仍是導致兒童意外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暑期出游,家長有責任為孩子筑牢交通安全防線,而正確使用頭盔和安全座椅,是守護孩子出行安全的重中之重。
兒童骨骼脆弱
交通事故中更易受傷害
兒童并非縮小版的成年人。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骨骼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骨組織相對柔軟,骨密度顯著低于成年人。因此,兒童骨骼在遭受外力沖擊時,更容易發生變形和骨折。
在交通事故中,兒童脆弱的骨骼難以承受巨大撞擊力,極易出現嚴重傷害,如四肢骨折、顱骨骨折、脊柱損傷。而胸腹部內臟由于缺少骨骼的保護,也易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損傷。
戴頭盔
守護孩子頭部的堅固盾牌
兒童的頭部相對較大且重心較高,骨骼更為脆弱,低齡兒童的囟門尚未閉合,在騎行或乘坐摩托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時,如果不佩戴頭盔,一旦發生事故,頭部遭受直接撞擊,極易導致顱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正確佩戴頭盔能有效分散和緩沖撞擊力,顯著降低頭部受傷風險。
應根據孩子的年齡、頭圍選擇合適的頭盔(參考頭盔內側尺寸標識)。選擇符合國標(GB 811—2023)、具有3C認證的產品。按壓頭盔內襯,選擇軟硬適中、佩戴舒適的產品。兒童頭盔一般不宜超過500克。
正確佩戴頭盔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
1.將頭盔水平戴在頭上,確保前額與頭盔頂部間距約一指寬,視線不被遮擋。
2.調節并系緊頭盔的下頜帶,松緊度以能容納1~2根手指為宜。
3.系好后,輕輕晃動頭部,頭盔應穩固、不松動。
兒童安全座椅
孩子行車途中的安全港灣
兒童安全座椅是專門為不同年齡、身高和體重的兒童設計的,能夠在汽車發生碰撞、緊急制動或側翻時,為孩子提供有效的約束和保護,減少身體所受沖擊力,降低受傷及死亡風險。
安裝方式與選擇
1.后向安裝:適用于15個月以下嬰幼兒或體重≤13千克的兒童,傾斜角度通常為30°~45°,需使用支撐腿穩定。建議盡可能延長向后乘坐時間,通常可等到孩子2~4歲或達到座椅后向模式的上限(體重或身高)后,再轉為前向安裝。
2.前向安裝:適用于15個月及以上兒童且體重超過13千克的兒童,需確保五點式安全帶平整貼合,頭枕高度與兒童耳朵中部平齊。
安裝位置汽車后排,駕駛員后方座位是首選。此位置在側面碰撞時緩沖空間更大。后排中間位置(需確認安全座椅是否允許安裝于此)是次選位置。此位置相對遠離兩側車門。
注意事項
1.即使孩子超過4歲,也應繼續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或增高墊,直至身高達到約145厘米且能正確使用成人安全帶(肩帶跨過肩部中央與胸部,腰帶緊貼胯骨)。
2.絕對禁止將兒童安全座椅安裝在副駕駛位。
3.切勿讓孩子穿著羽絨服等光滑蓬松外套乘坐安全座椅。這類衣物會使安全帶無法緊貼身體,在碰撞中孩子可能從安全帶中滑脫,產生“羽絨服效應”。
4.兒童安全座椅通常有使用年限(一般為6年左右,具體請嚴格參照產品說明書)。逾期或經歷事故后,必須及時更換,切勿繼續使用。
道路安全多注意
三個關鍵知識要重視
除了正確使用頭盔和安全座椅,家長還應教育孩子掌握以下道路交通安全知識:
走人行道或過街天橋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橫過馬路必須走人行道或過街天橋,嚴格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切忌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或突然橫穿。
警惕車輛盲區教育孩子盡量遠離土方車、公交車等大型車輛。這些大型車輛周圍存在視線盲區,且轉彎時存在“內輪差”(前輪可通過,后輪不可過),極其危險。
安全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遵守秩序,排隊上下車,不擁擠推搡。在車內要坐穩扶好,不將頭、手伸出窗外。下車時注意觀察周圍交通情況,特別是后方非機動車,確保安全后方可下車。
寫在最后:孩子的交通安全關乎每個家庭的幸福。兒童出行安全防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科學選擇防護裝備、規范使用安全裝置以及持之以恒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降低兒童交通傷害風險。讓我們攜手共建安全的出行環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文: 上海市兒童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羅義 主治醫師 王一臣
編輯:劉洋 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