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鈿甜的天價耳環事件,就像一場鬧劇,本以為會有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結局,沒想到最后給大家來了個“急轉彎”。
官方通報稱,耳環是母親朋友送的,材質是銅鐵鋁玻璃,價值一百多塊。
這消息一出來,網友們直接炸鍋:“這是把我們當三歲小孩哄呢?”
事情還要從今年 5 月說起,18 歲的黃楊鈿甜在成人禮上站在聚光燈下時,肯定沒料到自己耳朵上的一對耳環會掀起這么大波瀾。
那天她穿了條白色長裙,頭發盤成公主頭,耳朵上的耳環在燈光下閃得厲害 —— 不是那種廉價水鉆的塑料光,是像碎掉的星星一樣,一圈圈往外漫的光暈。
就這對看著不起眼的小東西,被網友截了圖發到網上,配文直接炸場:“Graff 2018 年高定款,紅毯明星都借不到,估價 230 萬。”
這事兒在網上吵了倆月,直到 7 月官方出來說話:“就是玻璃做的,值 300 塊,還是九年前朋友送的。”
可越解釋,網友越迷糊 —— 這對玻璃耳環,怎么看都透著古怪。
要搞明白這事兒,得先看看這對耳環長啥樣。
從網上流傳的照片看,耳環是水滴形狀,大概指甲蓋那么大,周圍鑲著一圈小顆粒,轉動的時候能反射出七彩的光。有懂珠寶的網友說:“這反光效果,跟鉆石的‘火彩’太像了,一般玻璃做不出來。”
更巧的是,有網友扒出英國奢侈品牌 Graff 2018 年出過一款幾乎一樣的耳環,是給好萊塢女星走戛納紅毯設計的高定款,全球就一對,當年估價 230 萬。黃楊鈿甜戴的這對,連水滴的弧度、周圍小顆粒的排列都分毫不差。
“18 歲剛成年就戴 230 萬的耳環,家里是有礦嗎?” 質疑聲一下子涌了出來。有人順著這個線索挖,說她 “家住深圳灣的億元別墅”,還貼出幾張她站在一棟大 house 門口的照片;甚至有人說她爸爸是 “隱形富豪”,不然哪能戴這么貴的首飾。
黃楊鈿甜團隊一開始沒當回事,只說 “就是普通首飾”。可架不住討論越來越熱,到 6 月中旬,連官媒都注意到了這事兒。
7 月初,官方通報終于來了,里面的細節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先說耳環的來歷。通報里說,這對耳環是黃楊鈿甜媽媽司玲霞的朋友劉芳芳在 2016 年送的,也做了鑒定是玻璃飾品。劉芳芳接受采訪時說:“當時在深圳水貝市場買的,一套耳環加項鏈才 300 塊,看著亮晶晶的就想著送孩子玩。”
深圳水貝市場我去過,確實是全國最大的珠寶批發市場,不光賣真金白銀,也有很多 “高仿真” 首飾。用玻璃仿鉆石,用合金仿鉑金,做得好的能以假亂真,價格卻只要零頭。有攤主說:“經常有人來定做‘紅毯同款’,只要給圖,三天就能做出來。”
那這對耳環到底啥材質?國家珠寶檢測中心的報告寫得明明白白:水滴部分是玻璃,周圍的小顆粒也是玻璃,金屬托是銅合金、鐵合金和鋁合金混在一起做的,總價值不超過 300 塊,單只耳環也就 100 多塊。
至于 “億元別墅”,通報說純屬瞎傳。那張照片是六七年前拍的,黃楊鈿甜路過那棟別墅時覺得好看,讓朋友幫忙拍了張照,她爸和家里人跟這別墅一點關系都沒有。
還有人說她爸 “背景不一般”,通報里也說了:她爸楊偉之前是普通公務員,確實有點問題 —— 違規開了家小公司,生二胎的時候沒按規定報備,最后被沒收了 3 萬塊違法所得,其他沒啥特殊背景。
為了平息議論,公安機關還處理了幾個傳謠的網友。有個把耳環 P 圖成奢侈品證書的,被罰款 500 塊;還有個編造 “她爸是某集團股東” 的,被警告教育了。
本以為這事兒到這兒就該結束了,可網友的疑問反而更多了。
第一個讓人犯嘀咕的是耳環的 “狀態”。劉芳芳說這對耳環是 2016 年送的,到現在已經 9 年了。可從照片看,金屬托一點沒生銹,也沒長銅綠,亮得像新的一樣。
我特意問了做首飾修復的朋友。他說:“銅合金和鐵合金最怕潮氣,別說 9 年,就是戴半年不保養,表面都會發黑、長綠銹。除非一直密封在干燥箱里,不然不可能這么新。”
黃楊鈿甜團隊說 “平時很少戴,一直放在首飾盒里”,可網友翻出她之前的活動照片,2023 年參加電影節時就戴過這對耳環,當時也沒人覺得是假貨。難道這對 “玻璃耳環” 還能防水防汗,戴了也不變樣?
第二個疑問是 “時間線對不上”。劉芳芳說 2016 年在水貝市場買的這對耳環,可 Graff 的同款高定是 2018 年才推出的。總不能 2016 年就有人能預知 2018 年的設計吧?
有人猜 “可能是后來補的說法”,畢竟一開始團隊說過好幾個版本:有說是 “品牌借的”,有說是 “媽媽的舊首飾”,還有說是 “網上買的仿品”,直到 7 月才統一成 “九年前朋友送的”。
第三個疑問更直接:既然是水貝市場買的普通貨,為啥全網搜不到同款?
我托水貝市場的朋友幫忙找了找,他問了十幾個做仿真首飾的攤主,都說 “沒見過這款”。有個做了十年的老板說:“要是真有 300 塊能做出這效果的,我們早批量生產了,肯定好賣。”
更有意思的是,有網友發現這對耳環的金屬托內側有個特別小的 logo,放大后看著像 Graff 的標志。要是仿品,一般不會敢刻真牌子的 logo,怕吃官司;可要是正品,又跟 “玻璃材質” 的鑒定結果對不上。
這對耳環的爭議還在繼續。有人在黃楊鈿甜最新的微博評論里問 “耳環到底哪買的”,也有人說 “不管多少錢,喜歡就戴,別人管不著”。
官方通報里有句話說得挺對:“合理關注可以,但編造謠言、過度窺探就不對了。”
確實,我們可以討論明星的公眾形象,但沒必要盯著一對耳環不放,更不該去扒人家朋友的信息、查人家爸爸的過往。
至于那對耳環到底是 “300 塊的玻璃仿品” 還是 “沒公開的定制款”,或許只有黃楊鈿甜自己知道。但對我們來說,更該想的是:當我們盯著明星的首飾、房子、家人時,到底在在意什么?
是單純好奇,還是想找個 “明星也和我們一樣” 的心理安慰?又或者,是在不知不覺中,把對公平的期待,寄托到了對一件首飾的討論上?
不管怎么說,這對耳環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大家對 “真實” 的在意 —— 我們不是容不下明星戴貴首飾,是容不下 “明明擁有卻假裝普通”;不是非要查清楚 300 塊還是 230 萬,是希望聽到一句實在話。
黃楊鈿甜的成人禮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她最近在拍新劇,狀態看著挺好。或許再過段時間,大家就會忘了這對耳環的爭議。
但不管怎樣,這件事已經在網絡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至于真相到底如何,也許只有當事人心里清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