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今年夏天的轉會主打一個折磨人,除了此前已經談妥的庫尼亞外,紅魔在買人賣人兩方面都進展緩慢。蜂王姆貝烏莫討價還價一個月,F4的離隊工作更是推進緩慢。大家對曼聯推進困難的問題討論已經很多了,也各自得出了結論,完成了自己內心的邏輯閉環。
在我看來,曼聯今年夏天轉會之所以如此表現,新任足球總監威爾科克斯至關重要。
賈森-威爾科克斯自2024年4月加入曼聯擔任技術總監(后升任體育總監)以來,其工作風格和轉會策略已逐漸清晰。與前任阿什沃思相比,他在一線隊轉會談判方面確實有些差距,去年夏窗阿什沃思主導轉會時,我們能感覺到曼聯制服組明顯都更“機智”了。而今年昔日曼聯制服組在談判中的笨拙感又回來了。
結合威爾科克斯的背景與當前曼聯的夏窗動態,我們可以大概得出以下結論:
01 初掌大權,謹慎執行高層意志
威爾科克斯在來曼聯以前長期深耕青訓,在英格蘭各俱樂部中有著很多青年球員資源。在拉爵入主曼聯后,他多次用自己的優勢資源為球隊帶來青年才俊,海文和奧比-馬丁兩名潛力股都是他的杰作。在引進、管理青年球員方面是一把好手。
而我認為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政治覺悟。
威爾科克斯初掌大權,他的轉會操作嚴格遵循老板拉特克利夫“理性投資”的核心方針,尤其在財務層面體現明顯。
首先他把對抗溢價交易當做政治正確,在與布倫特福德談判中,姆貝烏莫的報價從6500萬鎊提至7000萬鎊,威爾科克斯根據老板“降本增效”的指示堅決拒絕妥協,盡管一個多月都沒拿下蜂王,但是在輿論場上傳達出了不交“曼聯稅”的立場。
其次,他盡可能專注解約金條款目標,庫尼亞(6250萬鎊解約金)和德拉普(3000萬鎊解約金)的追逐均鎖定明確條款,減少談判變量。盡管德拉普被切爾西截胡,但此類操作降低了曼聯因談判能力不足導致的溢價風險。
錢不錢的其實都是次要的,分期付款也是可以用的,為什么威爾科克斯看錢看這么緊?還不是因為不走樣地執行老板的決定,這是政治表態。
02 工作慣性,難走出青訓舒適區
威爾科克斯的曼城青訓體系出身(主管6年)深刻影響其人才偏好,當前操作明顯傾斜于年輕球員和舊部資源。
這個夏天,他主導簽下16歲南安普頓后衛哈利·埃姆斯登-詹姆斯,并全力爭奪富勒姆U17隊長里奇登(Seth Ridgeon)和曼城青訓中場努比西耶(Tyrese Nubisiye),強化梯隊“造血能力”,冬窗時冬窗曼聯以150萬鎊簽下的海文被定位為“三中衛體系左腳中衛”,可以說他的轉會策略更適合長期規劃,而非短期明星效應。
這些簽約成本低、潛力高,但需長期培養對即戰力補強無直接幫助。青訓導向雖符合曼聯傳統,也符合拉特克利夫的引援年輕化的指示,但在球隊上賽季英超第15名的危機下,過度聚焦未來可能忽視一線隊亟須的成熟戰力,尤其在中場、鋒線等關鍵位置。
威爾科克斯如此操作,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固然是不會犯錯誤,但是曼聯想要快速補強也就更難了。
03 短板明顯,保守策略的潛在隱憂
威爾科克斯的謹慎和青訓偏好,暴露了其在頂級俱樂部全局運營中的經驗不足。業內評價其“強硬不妥協”,例如在租借工資分擔或轉會費細節上拒絕靈活處理,導致交易流產風險增加。與此同時,曼聯夏窗僅購入庫尼亞一名一線隊球員,阿莫林想要的姆貝烏莫遲遲不到位,中場核心的問題(如卡塞米羅老化、烏加特不穩定)未推動針對性引援。帕利尼亞、托利索等備選目標尚處接觸階段,至于賣人曼聯更是處處受制于人(當然這也是前任埋的雷,歷史遺留問題)。
盡管與CEO貝拉達關系密切,但阿什沃思離任后,威爾科克斯需統籌更復雜的足球運營體系(如談判團隊、數據部門)。拉特克利夫直言曼聯數據科學落后于布萊頓,更依賴“威爾科克斯的眼光”,凸顯系統性支撐不足。
04 轉型期的“守成者”,尚未突破天花板
威爾科克斯在曼聯的角色如同一位“政治守成者”與“財務守門員”。他以青訓基因推動低成本人才儲備,以謹慎執行老板意志保障紀律性,但尚未證明其能駕馭頂級豪門的復雜轉會生態。
他的優勢在于,善于挖潛青年球員且眼光精準,也得到高層信任位置穩固,契合曼聯長期建隊理念;但是他也有談判靈活性不足、頂級即戰力引援乏力、過度依賴“舒適區”資源的問題。
曼聯下賽季若想重返歐戰,需在關鍵位置(如中場、前鋒)實現突破性簽約。威爾科克斯能否在夏窗關閉前展現更主動的運作能力,將成為這一切破局的關鍵。
很難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