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7月17日電 (記者朱虹)今日,記者從成都市城鄉人居環境“凈優亮美”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成都已新建的12個口袋公園成為“家門口的會客廳”,優化提升355處街區街巷街角,讓老街煥發新生,11個特色街區植入特色文化元素,讓市民游客在街坊街巷中品味市井煙火的“成都味道”。
“‘金角銀邊’是創新性的城市綠化與空間更新計劃,目的是希望通過改造城市剩余空間,比如橋下空間、屋頂空間、濱河空間、低效用地等,打造兼具景觀與生態、休閑與文化等多功能的復合型公共空間,也是‘園林+’的場景應用之一。”成都市公園城市局副局長周靈在會上就結合“凈優亮美”專項行動,接下來如何統籌開展“金角銀邊”打造工作時說,隨著大運會、世園會順利舉辦,成都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品質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客觀來講,園林景觀也還存在新老區域差異、空間分布不均等問題。與此同時,市民群眾對園林景觀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從滿足“基礎的綠”到希望“更多的彩”,從景觀“簡單的形”到蘊含“文化的源”,從需要“活動空間”到追求“復合場景”。實施“金角銀邊”恰好能夠解決一些問題。
首先,尋空間。在城市更新過程中,一些高強度建設區、立地條件受限區、老舊小區綠地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等指標相對較低,新增建設受空間制約,“金角銀邊”從現有低效利用的剩余空間中尋找新的增綠載體,通過精管細護,實現聚少成多。
其次,增景觀。老舊小區等雖然沒有大尺度空間,但有更多的市井煙火、街坊記憶,具備園林景觀與城市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礎,拒霜而開的芙蓉、清虛有節的翠竹、逆光攀升的地錦,“金角銀邊”與歷史文化街區提升相結合,既增加了景觀特色,通過植物景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更彰顯出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
最后,強功能。通過廣泛調研,將市民們對“15分鐘生活圈”建設涉及文化類、體育類、服務類等需求與“金角銀邊”場景營造相結合,引導經營主體參與,探索“以用代管”模式,完善場地使用、方案審查、協議簽訂等程序,優化市場監管、消防、衛生等證照辦理,促進文體旅商與生態景觀功能復合。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計實施“金角銀邊”點位848處,探索實施了雙橋子T立方籃球公園、撫琴鄰里會客廳等特色點位。成都市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系列工程入選住建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今年,成都市公園城市局正結合“凈優亮美”工作部署,推進實施“金角銀邊”點位200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