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美國已和越南達成了一項“分層關稅協議”: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將被征收20%的關稅,而凡是被美方視為“借道越南”的產品,將被征收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
【特朗普單方面宣布與越南達成關稅協議】
看上去美越似乎是“相談甚歡”,最終達成了一次大買賣,但很快就有人發現,事情不對勁。
據《政治新聞網》(Politico)獨家爆料,有四名知情人士透露,在特朗普對外宣布消息之前,越南談判代表根本不知道最終關稅會是20%。在他們原本的理解中,雙方商定的是一個“大概11%左右”的關稅區間,甚至有望進一步往下談。
結果沒想到,特朗普在最后關頭突然變卦、單方面上調稅率,甚至自顧自地將所謂的“談判結果”發到了網上,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這件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越南簡直是百口莫辯、騎虎難下。
到目前為止,越南方面還沒有就此關稅發出任何聲明或者回應。看上去似乎是有要吃下這個“啞巴虧”的傾向。
但越南國內的企業可就坐不住了。要知道雖然美越在具體的關稅數字上可能有所矛盾,但其協議中所提到的“轉運關稅”可是明晃晃存在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一條款指向的就是中國。特朗普是要借此次協議,遏制越南和中國的貿易往來,進而將中國“擠出”供應鏈。
而對于已經與中國產業鏈深度融合的越南企業來說,這一協議一旦落實就意味著徹底切斷和中企的關聯,以后想要再重新建立連接可謂是難上加難。越來越多的越南企業家開始提出質疑:犧牲中國的利益來達成與美國的交易真的值當嗎?
對于這個問題,越南方面始終給不出確切的答案。而就在其“左右搖擺”的這個關頭,中方傳來一個值得越南認真思考的信號。
【王毅外長表態稱支持越南加入上合】
不久之前的東南亞外交會談中,我國外長王毅明確表示:支持越南加入上合組織。
可能會有人疑惑,越南都要選擇“背叛”中國了,中國為什么還要支持越南。其實答案很簡單:大局意識。
從地理上看,中越是山水相連的鄰邦;從經貿上看,兩國早已深度融合——越南是中國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也是越南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之一。中國企業在越南的投資規模和產業滲透率也不斷提升。
更重要的是,越南在區域供應鏈中的角色,并不是“取代中國”,而是“延伸中國”——很多中國中低端產能轉移到越南,本身也是為了應對國際貿易風險。
所以從中國的角度看,維持中越關系穩定,不只是外交需要,更是經濟戰略。一旦越南完全被西方操控,不僅中越關系會撕裂,南海穩定也將大受影響,甚至可能成為“第二個菲律賓”。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從表面上看,越南“靠向美國”似乎已經成為了既定趨勢,但事實上,中方非常清楚,越南并沒有真正完全倒向西方,更多是在中美之間左右搖擺、尋求籌碼。
在這個時候,中國拋出“上合”這根橄欖枝,既是給越南一條后路,也是在告訴越南:你還有選擇,而且是不被壓榨、不被操控的選擇。
【越南與中國供應鏈已經深度融合】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毅外長給出的這十個字,分量非常重。它不只是一次外交邀請,更是一次戰略提醒。
如今,越南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一邊是嘴上說著“平衡外交”,但實際行動上越來越傾向西方,被美國各種“巧立名目”薅羊毛;另一邊是地緣與經濟上緊密相連、始終愿意合作共贏的中國,主動伸出手,歡迎加入多邊合作機制。
如果越南接下這份中國遞出的邀請函,意味著其可以放棄美國,轉而選擇與上合建立更好的連接。那么即便美國關稅政策實施,越南經濟越南的經濟至少還有“回旋余地”,不至于被壓榨的體無完膚。
但如果越南選擇吃了這個“啞巴虧”,眼睜睜看著美國玩套路,割韭菜,那這次壓榨可能只是個開始,嘗到甜頭的特朗普政府后續很可能會繼續得寸進尺,從越南身上榨取更多利益。
對于中國而言,我們自然是不怕競爭,同時也不會強求任何國家“選邊站隊”的,但我們也知道,任何東南亞國家都不應該成為西方博弈棋盤上的工具和犧牲品。越南如果真心希望發展經濟、穩定周邊、擴大外交空間,那么與中國合作、加入上合組織,無疑是一條更加穩妥、長遠,且符合國家利益的道路。
如今,一個絕佳的機會已經擺在面前,該怎么選,就看越南自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