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咨詢師8年了,有沒有遇到過有挑戰,甚至咨詢后脫落的案例,太多了。
在剛開始執業的前幾年,急于用“咨詢的成功”去幫助來訪者,也急于用“完整的個案”來向我自己驗證我的能力。
所以我會常常不容許我做的不好,不允許我支持不到來訪的朋友,也不允許在做了前面幾次咨詢后會有案例的脫落。
那會的我,太想幫助一些找到我的朋友們從痛苦的深淵走出來;太想讓他們看到一些更深處更系統的真相,然后不再困在受害者的位置;太想他們不要輕易的決策婚姻,先從梳理自己開始,再做決定。
我覺得這些都是對的,而且是真正有意義的支持。
但每當遇到脫落的個案,或者幾次工作仍然想在外在找個答案的咨詢結果,我都會挫敗,也會自責,怪我沒有給到他們想要的答案和支持。
許是扎向我自己的“刀”太多了,我開始醒悟,或是后來這些年繼續深入系統的學習,又從深一點的維度理解了咨詢倫理,也更尊重來訪者個人的歷程,也尊重每個人命運的經歷(茵果與業力),我有了改變。
我開始允許自己做不到,允許自己并不會與所有的來訪者都能開展一段我認為有效的工作。
也開始尊重來訪者在自己的生命劇本與歷程中,有一些痛苦需要經歷,有一些路需要走。
也允許個案的脫落,允許來訪者要在ta的困境里繞一繞,然后ta才有真正的意愿和動力幫助自己改變。
也許來訪者說他不想痛苦,也不想再在情感的路上走彎路,但咨詢師的工作方向不是幫ta改變現實中的難題,找到不走彎路的答案或選擇;
咨詢師的方向是,與其一起探索和梳理,如果不再痛苦,不再走彎路,ta有哪些資源可以支持自己,ta有哪些認知需要更新、擴容,ta的自我安全感與價值感如何提升。
然后可以更好的支持自己,去走不同的路,去改變人生.....
這也是一個人可以真正從痛苦的境遇走出來,并且戰勝婚姻危機的必經之路。
02
為何第一段會寫我的執業歷程,因為我的確會在一些工作中感受到無能為力。
無能為力的原因是,我能夠懂得一些朋友尋找支持時的初心,他們想支持自己從婚姻危機的困境中走出去;我又能夠看到他們堅持自己的觀念不肯松手。
那些堅持的觀念,造就了痛苦,或者正在讓痛苦持續;他們想要從痛苦中出來,卻又并沒有做好準備從痛苦中出來。
所以一面尋求支持,一面會在觀念的執著里:不想讓自己成為那個被不公平對待的人,同時也不允許自己從“被不公平對待”的位置上離開。
心理學大師薩提亞女士說:“人類似乎愿意付出任何代價讓自己感到被愛,有所歸屬,有意義,感到自己重要,甚至當付出的代價實際上無法獲得這些感受時,也是如此。為了得到這些,自我愿意做出任何努力”。
值得肯定的是,無論是有意愿從痛苦中走出來,還是執著在痛苦的旋渦里只是呼喊著想要從痛苦中走出來,卻并不愿意走出來;這兩種狀態的本質是一致的:人們都希望自己可以被愛,可以有所歸屬,可以被尊重且重視。
只不過“想要自己不被不公平的對待,卻又不愿從不被公平對待的位置離開”的狀態里,人們幫助自己的擺脫痛苦的方式出現了問題。
就如有的留言說:
“承受這樣的背叛太痛苦了,我如何才能不這樣難,他明知道背叛會傷害我,為什么還會這樣做?”
“我也想要回歸家庭,可是他就是不相信我,我得怎么做,才能讓他翻過這一篇?
在婚姻危機之中,痛苦的人總是有理由將自己留在痛苦里。
那份想要讓自己從痛苦中走出來的需求很強烈,同時不會讓自己輕易從受害者位置走出來的認知執著也很強烈。
因為,“我是受害者”,都是他的錯;因為他傷害了“我”,所以他要為這一切負責;因為這個發生對“我”不公平,所以我要站在這里說他錯了,都是他的問題,讓他彌補“我”,他又不懂彌補不積極回歸,“我”好痛苦......
03
在一個又一個案例中,我發現了一個扎心的真相:真正能夠從婚姻危機中走出來的人,都變了一個樣。
他們都不是把伴侶改變成忠誠的樣子,或者變成認錯悔改的樣子等等,而是他們把自己變得堅硬且涵容。
堅硬這個詞來源一個我的來訪者,最近我們在工作時她說,堅硬不是放棄,不是讓自己變得冷漠去隔離感情。
堅硬是讓自己的內在穩定有力量,且堅強;她可以依然給出愛,給出信任,依然去為自己的生活注入美好的希望;
同時她也允許或者是明白會有一些發生是不可控的,也許會有傷害,會有變心,會有分開,她不會輕易被這些變故傷害。
涵容是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如同這位來訪者所說的一般,人生很長,當時間長到一定程度,有一些事情就會有發生的概率。
當一些讓人感覺不好的事情發生時,自己要有一個認知是涵容的視角,涵容會有這樣的可能性,涵容人性的存在,涵容“變”這個絕對的物質規律。
涵容不是妥協,涵容看透事物的本質,不因此給自己制造失去的焦慮和痛苦。
涵容的另外一個維度是朝向自我的涵容,在婚姻危機里,不忠方或是被背叛方,可能都會陷入“低自我價值感,低自尊,低自我信任感”的狀態。
而當個人處于這樣的狀態之中,生理與心理的本能會感受威脅,會不安,會焦慮;這是對自我不夠好的狀態的排斥。
當一個人不能允許自己感覺到“不被愛,不被重視,被傷害,不安全”等感覺時,表面上看人們是不能接受外在發生的事件,其實是人們不能面對“不可控,不被愛,沒有被認可”的自己。
越是不能允許自己經歷“負向”的感受,就越是會在現實的事件中糾纏和痛苦。
所以,涵容還要有對自己的涵容,也許全世界都不愛自己、都看不懂自己的價值、都不能給自己一個安穩不變的承諾;但是“我”自己愛我自己,“我”確認我存在的價值,“我”能保護且拖住我自己。
對自己涵容,無論自己是何種狀態,是不是符合外在世俗意義的好與不好,都認可自己、重視自己、相信自己,才不會把別人的愛或不愛,變成對自己的傷害。
04
無論是哪一方,想要通過另外一方的改變,來讓自己遠離痛苦、或是避免被傷害,這都不是在解決婚姻危機,也不是真正的幫助自己。
或者,只能說,通過改變他人來讓自己感覺穩妥的方式,不夠高級,不夠持久。
當婚外危機已經成為現實,一個既定的無法改變的,無法倒退的現實時,再多的對錯,道理,觀念,都是持續捆綁自己的繩索。
只會讓“本不該讓我承受這些不公,我卻承受了這些不公”的委屈變大,不斷地變大,然后就是持續不斷的痛苦。
也許更不會讓對方改變,也不會讓關系改變或修復。
如果給前文提到的“內在堅硬”添加一個維度,那或許放在這里更為合適:在既定的現實面前,不再質疑為何發生,不再懷疑以后會怎樣;而是立刻朝向自我的內在。
去向內變強變得有韌性---如何提升自己面對這樣發生的能力和智慧;
向內變獨立變實際---如何提升自己保障自己生活的實力,如何在變故中保證自己生活的穩定。
在婚姻這場修行之中,一切不變安穩一生是美好的,如果可以情愿就是簡單安穩的日子,一次牽手一輩子的相互扶持;
如果無法保證一切不變,無法保證美好是永恒的,那就保證自己是美好的,是愛自己的,是相信自己的,是有能力支持自己的,在暴風雨中是有傘的,在大風中是有定力的,在陽光下是擁有看見幸福與希望的“眼睛”的。
雖然,痛苦并不是由“犯錯”的那個人買單,這也許有點扎心,有點不甘;
但當你真正明白,一切發生都有命運的安排在其中,也許他有他的人生劇本,他有他的人生經歷。
也許他就要有這一遭發生,也許這是他的茵果,你無法改變,更不應該把這變成他對你的傷害,而對自己持續的攻擊。
同時,這也許也是你命運的安排,當下你不能完全看到這樣安排的意義,不是因為這個發生就沒有有利的一面,只是你內在還沒有整合好,站的不夠高,只看到了傷害和痛苦而已;
無須再去花精力和時間去質疑對方為何這樣對你;把你能夠用的所有的力氣和意識,都還給自己;學習、讀書、通過各種渠道打開自己的認知;
練習關照自己,接納“不被愛”的自己,練習愛自己,練習用更廣大的視角去順應涵容外在的發生。
依然借用這個來訪者的比喻,她說,“如果我是一個杯子,那么一個發生可能就會將自己擠到爆炸;
但是我可以通過大量的內在擴容,成長,讓自己變成一只水桶,甚至是變成江河,變成大海,涵容一切發生。”
當你成為大海,浪花是自己生命的律動,不是某個發生刺激的反應,心如大海,如如不動,不會所累,不為所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