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普京感到失望”,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著北約秘書長呂特咆哮,“普京白天說話客氣,晚上卻轟炸所有人!”這位曾多次稱贊普京“聰明”的美國總統,如今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
同日,特朗普向俄羅斯發出 “50天最后通牒”:若俄烏不能在9月2日前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對所有俄羅斯商品征收100%關稅,并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次級關稅”。白宮官員毫不掩飾地表示,這一政策主要針對中國和印度。
戲劇性的是,特朗普在采訪中模仿與普京的對話場景:“我們會進行極好的交談,我以為我們接近完成和平協議,然后他就炸毀基輔的一座樓。”這種黑色幽默背后,是特朗普作為“交易大師”的深深挫敗感。
特朗普的怒火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積累了半年的挫敗感總爆發。今年初入主白宮時,這位共和黨總統曾豪言“24小時解決危機”,試圖以解除對俄制裁換取和平協議。
據雙方公布的通話記錄,半年來特朗普與普京進行了五次高層對話,頻率之高遠超拜登時期。特朗普曾四次認為“和平協議觸手可及”,甚至在電話中向普京承諾“烏克蘭永不可能加入北約”,試圖以地緣政治讓步換取停火。
現實給了特朗普沉重打擊。每次通話后,俄軍都加大對烏克蘭的轟炸力度——從基輔的能源設施到敖德薩的糧食碼頭。最具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6月中旬:普京剛表態“可能考慮停火”,48小時內俄軍空襲行動再起。
“我回到家告訴第一夫人,我今天和普京通話了,聊得特別愉快。她反問我:又一座烏克蘭城市剛被炸了。”特朗普在公開場合無奈地承認。
戰場形勢也未如特朗普所愿。俄軍不僅重兵收回庫爾斯克地區,更持續發動新攻勢。聯合國數據顯示,2025年6月烏克蘭平民傷亡達三年最高點,232人死亡、1343人受傷。
意識到自己被“耍”后,特朗普終于亮出底牌,祭出 “三板斧”戰略:
第一板斧:100%關稅威脅。白宮官員解釋,這包含兩層含義:對俄羅斯直接征收100%關稅,同時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次級關稅”。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直言:“主要針對印度等購買俄油的國家征收關稅,這將嚴重沖擊俄羅斯經濟。”
第二板斧:軍援升級。特朗普宣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防空系統等“頂級武器”,但特別強調“北約將迅速支付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費用”。這種“歐洲買單、美國賣武器”的模式背后是巨大的商業利益——美國陸軍計劃將“愛國者”導彈采購量從3376枚暴增至13773枚。
第三板斧:國內立法配合。美國國會正在推動《2025年制裁俄羅斯法案》,該法案明確提出對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國家征收高達500%的關稅,目前已獲85名參議員支持,幾乎確保通過。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急轉彎暴露出深層次的戰略迷失。過去半年,美國對烏政策反復搖擺:7月初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單方面暫停關鍵軍援;一周后特朗普又急令重啟輸送。這種混亂導致烏軍炮兵壓制能力驟降70%,防空效率暴跌40%。
面對特朗普的怒火,克里姆林宮表現出驚人的平靜。普京的淡定源于手中握著的三張反制王牌:
能源王牌。2024年,中印兩國吞下俄羅斯70%海運石油,中國單月進口量突破1億噸創紀錄。當特朗普威脅對俄油買家征500%關稅時,印度外長蘇杰生直接回懟“印度只承認聯合國制裁”,中國外交部更警告“霸權邏輯終將反噬”。
戰場王牌。俄軍已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州鋰礦帶,同時在烏東發動新攻勢。俄羅斯軍工企業2025年導彈產量同比增長300%,無人機月產量突破2萬架,而西方彈藥庫存接近枯竭。
金磚王牌。巴西總統盧拉帶頭炮轟“世界不需要皇帝”,金磚五國聯合聲明譴責美國違反WTO規則。埃及、埃塞俄比亞等37國申請加入,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幣日交易量突破100億盧布,美元結算占比暴跌至20%。
普京的應對策略異常明確:戰爭節奏由俄方掌握,談判節奏不被美方牽著鼻子走。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輕描淡寫地回應:“美國從未真正停止過援烏,只不過是換了種方式繼續支持。”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雖指向俄羅斯,實則劍指中國。2024年,俄羅斯對中國出口額達1200億美元,遠超俄美貿易額的40余倍。中國不僅是俄羅斯能源最大買家,更是其最重要的經濟命脈。
特朗普的算計昭然若揭:通過能源貿易體系打亂中俄合作,逼迫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站隊美國。若中國屈從壓力放棄俄油,能源安全將受威脅,喪失戰略自主權;若堅持合作,則對美出口的機電、電子設備等千億美元商品可能失去競爭力。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中歐峰會前拋出三項針對中國的要求,頭一條就是要求中國與俄羅斯“切割”,聲稱中俄合作“加劇歐洲不安全”。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連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都公開批評“不現實”。
中國立場明確而堅定。外交部發言人強調:“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中俄貿易95%采用本幣結算,人民幣在俄羅斯外匯儲備中占比35%,徹底繞開美元體系。這種基于平等互利的正常國家經貿活動,不會因外部壓力改變。
在美方關稅威脅下,中印反應形成鮮明對比。彭博社報道,印度政府內部人士認為“次級關稅主要是針對中國”,印度官員甚至暗示:由于印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印度可能獲得豁免特權。
這種“賣隊友”心態暴露了印度外交的功利短視。實際上,2025年6月印度從俄羅斯的石油日均進口量達208萬桶,已超過中國的200萬桶。更關鍵的是,印度將大量低價俄油精煉后轉賣歐洲,既賺取差價又沖擊美國能源利益。
若美國真實施“二級制裁”,印度同樣難以幸免。全球石油市場供應格局相對固定,印度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供應源,運輸成本、價格等因素都將沖擊其經濟。這種投機心態可能使印度在大國博弈中兩面不討好。
未來50天,全球格局面臨關鍵考驗:
俄羅斯的選擇。若繼續打下去,中印兩大貿易伙伴可能被拖下水;若現在妥協停火,不僅影響國內權威,還將喪失談判籌碼。戰場優勢讓普京不太可能讓步,俄方僅表示“對第三輪俄烏談判持開放態度”。
美國的底牌。《紐約時報》指出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真對中國下手——油價飆升將重創美國經濟,且中美關系惡化不符合美國利益。但國會推動的500%關稅法案若通過,將給行政當局提供更強武器。
中國的定力。面對美歐雙重壓力,中國將繼續堅持三條原則:中俄正常貿易是主權行為,任何國家無權干預;主張和平解決俄烏沖突,但反對脅迫手段;若美方實施貿易懲罰,中國將依法反制。稀土等戰略資源是中國反制的重要籌碼。
這場大國博弈沒有贏家。當特朗普痛罵普京“浪費金錢生命”時,聯合國報告顯示俄軍三年陣亡約12.7萬人,而烏克蘭征兵年齡已降至18歲,60歲以上老兵占比超40%。真正被消耗的,是整個東歐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