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特朗普這回真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剛剛還在說要跟中國友善相處,話音未落,轉頭就連收3個噩耗,后路直接被堵死!
這位商人出身的總統大概沒想到,當初揮舞關稅大棒的時候有多威風,現在被孤立的滋味就有多難受!
這兩天白宮的氣氛估計不太好。
特朗普團隊原本信心滿滿地準備跟中國談判,財長貝森特甚至已經開始規(guī)劃下個月的談判議程。
可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盟友們的舉動讓美國措手不及。
先說歐洲這邊。7月16日中國外交部的一紙公告,表示中歐雙方同步取消相互交往限制。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歐洲已經不想再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了。
更讓特朗普難受的是,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已經準備好行李,本月晚些時候就要飛往北京。
這可不是簡單的禮節(jié)性訪問,背后是歐洲想要跟中國加深經貿合作的強烈意愿。
澳大利亞的動作更是直接。
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在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這可不是走馬觀花式的參觀。
據了解,中澳雙方正在就多項貿易協議進行深入談判。
要知道,澳大利亞可是美國在亞太地區(qū)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現在卻主動向中國伸出橄欖枝。
最讓特朗普頭疼的恐怕是日本的反應。
就在7月16日接受采訪時,特朗普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對日本維持25%的高關稅。這下可把日本給惹急了。
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青木一彥的回應相當強硬:"日本將維護本國利益到底。"這話說得客氣,實際上就是在告訴特朗普:你要打貿易戰(zhàn),我們奉陪到底!
特朗普政府現在的處境有點尷尬。
一方面,他們意識到單純靠關稅戰(zhàn)已經行不通了,必須改變策略。
這不,特朗普自己都開始說要"跟中國友善相處"了,連在芯片出口問題上都開始對中國放松限制。
財長貝森特更是積極表態(tài),說中美談判形勢良好,準備下月初再次與中方談判。
可問題是,特朗普想要回到拜登時期的聯盟遏制策略,卻發(fā)現后路已經被自己堵死了。
當初他揮舞關稅大棒的時候,可沒想過要給盟友留面子。現在想要重新團結盟友,人家憑什么買賬?
歐洲人算得很清楚。跟著美國對抗中國,除了增加自己的經濟成本,得不到什么實際好處。
相反,與中國合作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馮德萊恩這次訪華,必然會談到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這些都是歐洲急需的。
澳大利亞的算盤打得更精。作為資源出口大國,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阿爾巴尼斯這次訪問,重點就是要恢復和擴大對華貿易。畢竟,跟著美國喊口號填不飽肚子,做生意才能養(yǎng)活國民。
日本的態(tài)度轉變也在情理之中。被美國用高關稅威脅,任何國家都不會甘心。
青木一彥的強硬表態(tài),代表了日本政府的真實想法。日本不是美國的附庸,有自己的國家利益需要維護。
特朗普政府現在面臨的局面,可以說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當初為了"美國優(yōu)先",不惜得罪盟友,現在想要拉攏他們對付中國,卻發(fā)現大家都不愿意再上這條船了。
更諷刺的是,就在美國想要緩和對華關系的時候,中國卻在穩(wěn)步推進與美國盟友的合作。
這種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讓特朗普政府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繼續(xù)強硬吧,盟友越跑越遠;想要緩和吧,又拉不下這個臉。
從目前的情況看,特朗普政府想要重建對華遏制聯盟的計劃基本已經落空。
歐洲、澳大利亞、日本這三個關鍵盟友的態(tài)度已經說明了一切。他們不愿意為了美國的利益犧牲自己的發(fā)展機會。
這個局面讓我們知道:在這個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單邊主義和霸權思維已經行不通了。
特朗普想要通過關稅大棒來達到目的,結果卻把自己逼到了墻角。現在想要回頭,卻發(fā)現退路已經被自己斷了。
盟友們的選擇很現實:與其跟著美國打貿易戰(zhàn)兩敗俱傷,不如與中國合作實現共贏。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可惜特朗普明白得太晚了!
信息來源:
特朗普總統及美國財長貝森特關于中美關系的公開表態(tài)——2025年7月15日-16日
中國外交部關于中歐雙方同步取消相互交往限制的官方公告——2025年7月16日
特朗普接受媒體采訪時關于對日本維持25%關稅的表態(tài)——2025年7月16日
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青木一彥就關稅問題的官方回應——2025年7月1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