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訪華的消息還沒焐熱,美國國務院先上演了一出“大裁員”的戲碼——國務卿魯比奧,這個被中國制裁到名字都快磨出包漿的反華急先鋒,突然揮起砍刀,把一堆涉華事務的員工給開了。更離譜的是,前腳剛跟王毅外長在吉隆坡“友好會晤”,后腳就把國務院里懂中國、研究中國的人一鍋端,這操作看得人目瞪口呆:美國這是準備用“失憶療法”處理對華關系?還是說,特朗普還沒踏上中國土地,自家先開始“清理門戶”了?
更有意思的是馬斯克。這位硅谷鋼鐵俠最近跟特朗普鬧得水火不容,從互相罵“滾回老家”到威脅“成立新黨派”,眼看就要撕破臉。偏偏這時候,有消息說馬斯克可能把他的商業帝國搬到東方來——特斯拉、SpaceX、星鏈……這些帶著“美國科技驕傲”標簽的玩意兒,難道要集體改姓“中”?這劇情比《權力的游戲》還刺激:一邊是美國政府自己人砍自己人,一邊是頂級富豪扛著錢袋子準備跑路,特朗普的訪華之路,還沒啟程就已經彌漫著一股荒誕的“宮斗劇”味兒了。
一、魯比奧的“雙面人生”:左手握手,右手砍人
先說說魯比奧這波操作有多魔幻。這位美國國務卿,在反華圈子里可是“資深玩家”——當年推動涉疆、涉港法案,帶頭制裁中國企業,比誰都積極,以至于中國直接把他列進了“制裁名單”,相當于給他發了一張“中國不歡迎你”的永久退票。之前特朗普就職典禮,中方代表見了副總統、見了商界大佬,唯獨繞著魯比奧走,那意思很明顯:跟你沒什么好談的。
結果呢?就在特朗普放出“訪華”風聲后,王毅外長突然在吉隆坡跟魯比奧會面了。更讓人意外的是,雙方還評價會談“氛圍融洽”“成果積極”。這消息一出來,美國媒體直接炸了鍋:“反華先鋒居然被中國接見過了?”“特朗普是不是給魯比奧下了什么密令?”
可誰也沒想到,會晤結束還沒三天,魯比奧轉頭就對國務院動了刀子。這次裁員名單里,最扎眼的就是“涉華事務人員”——從亞太事務局的中國科,到負責中美經濟對話的小組,甚至連拜登時期設立的“中國政策協調辦公室”都被直接撤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出來打圓場,說這是“優化結構”“提高效率”,還扯了一堆“部門冗余”“理念過時”的官話。
這話誰信???要知道,被裁的這幫人里,不少是研究中國幾十年的“中國通”,有的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有的甚至在華生活過十幾年。魯比奧把這些人趕走,難道是覺得“不懂中國”反而能更好地跟中國打交道?這邏輯簡直比“吃板藍根防新冠”還離譜。
真實原因,說穿了就倆字:政治清洗。魯比奧是特朗普的“自己人”,而被裁的部門和人員,大多是拜登時期的“遺產”——尤其是那些涉及女權、LGBT的辦公室,簡直是民主黨“價值觀外交”的活招牌。魯比奧這一刀下去,既清算了民主黨,又向特朗普表了忠心:“老板放心,國務院現在全是咱的人!”
但更深的算計,恐怕還是對華政策的“重新洗牌”。魯比奧雖然反華,但他不傻——特朗普現在急著訪華,無非是想撈點政治資本,好給明年的大選加分。這時候跟中國把關系搞僵,特朗普第一個不答應。可魯比奧自己又是靠“反華”起家的,總不能突然180度大轉彎吧?
所以他玩了一手“兩面派”:表面上跟王毅握手,釋放“對話”信號,給特朗普的訪華鋪路;暗地里卻把國務院里可能“對華溫和”的人全趕走,換上自己的親信。這樣一來,既能讓特朗普滿意,又能確保未來的對華政策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至于這些“親信”懂不懂中國?不重要,重要的是夠聽話、夠反華。
這種“左手握手,右手砍人”的操作,說白了就是美國對華政策的“精神分裂”:既想從中國撈好處(比如讓隨行的企業總裁團簽大單),又不想放棄遏制中國;既想展現“外交成果”,又舍不得丟掉“反華”的政治基本盤。結果就是,政策永遠在“接觸”和“對抗”之間反復橫跳,最后把自己人都繞暈了。
二、特朗普的“訪華KPI”:選票比原則重要
要說特朗普為啥急著訪華,答案簡單到能寫在選票上:為了明年的大選。這位前總統現在滿腦子都是“奪回白宮”,而“外交成績”向來是美國大選的加分項。要是能在訪華期間搞出點大新聞——比如中美簽個貿易大單,或者在某個國際議題上達成共識——特朗普就能對著選民拍胸脯:“看,只有我能搞定中國!”
為了這個目標,特朗普最近對中國的態度簡直“溫柔”得不像他。以前張口閉口“中國病毒”,現在改成了“我們要和中國做朋友”;以前威脅要“加征1000億關稅”,現在忙著讓手下人放風“取消部分對華制裁”。甚至連隨行人員名單都透著“生意味兒”——據說蘋果、微軟、波音的CEO都在邀請之列,活脫脫一個“帶貨天團”。
可問題來了:特朗普想“談生意”,但美國政府內部不是鐵板一塊。就說魯比奧吧,他雖然是特朗普的人,但骨子里還是那個“反華先鋒”。他之所以同意跟王毅會晤,不過是給特朗普面子;轉頭就把涉華人員全開除,其實是在警告特朗普:“對華示好可以,但別想動我的基本盤?!?/p>
這種內部撕扯,讓特朗普的訪華之路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表演感”。中方的回應也很有意思——既不證實,也不否認,就四個字:“順其自然”。這態度翻譯過來就是“想談可以,但別想空手套白狼”。畢竟,特朗普的“友好”保質期太短了,上一秒還在說“愛中國”,下一秒可能就因為某個議員的一句話翻臉。
更尷尬的是,特朗普想靠訪華撈政績,但他自己搞出來的“大而美”法案,卻正在把美國最有錢的人往中國推——比如馬斯克。
三、馬斯克的“東方求生欲”:美國不香了?
馬斯克最近跟特朗普的梁子,已經結到了“公開互撕”的地步。導火索是特朗普力推的《美國制造與就業法案》,說白了就是“大而美”法案的升級版——要求企業把工廠搬回美國,不然就加稅、取消補貼。這法案簡直是沖著馬斯克來的: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在上海,SpaceX的星鏈終端依賴中國供應鏈,連他心心念念的“星艦計劃”,都需要大量中國生產的稀土材料。
特朗普不光動嘴,還動真格。前段時間,有共和黨議員直接提案:“應該審查馬斯克的企業,防止技術流向中國?!碧乩势毡救烁窃诩瘯洗罅R馬斯克:“他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家伙!拿著美國的補貼,卻給中國打工!”
馬斯克也不是吃素的。他直接在X(原推特)上開懟:“特朗普的法案就是在逼企業破產。如果美國容不下創新,那我就去能容下的地方?!边@話一說,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畢竟,全球能接得住馬斯克“商業帝國”的,除了中國,沒第二個。
為啥是中國?三個詞:供應鏈、市場、效率。馬斯克要造電動車,中國有寧德時代的電池、比亞迪的電機,從零件到整車,3天就能搭出一條生產線;他要搞星鏈,中國有全球最成熟的5G基站網絡,還有華為、中興的通信設備;他要賣車,中國有14億人口,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60%,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比美國本土還高。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搞“政治綁架”。馬斯克在德州建工廠,當地政府今天補貼明天加稅;在德國建工廠,環保組織天天抗議,審批拖了3年。但在上海,特斯拉工廠從開工到投產只用了10個月,政府還幫忙解決了供應鏈問題。這種“辦事效率”,對馬斯克這種“工作狂”來說,簡直是天堂。
當然,馬斯克想把所有產業都搬到中國,也沒那么容易。尤其是SpaceX和星鏈,涉及航天和通信,美國政府肯定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卡脖子。但即便如此,馬斯克已經開始“留后手”了——特斯拉在上海擴建工廠,儲能公司在廣東拿地,連 Neuralink(腦機接口公司)都悄悄在中國注冊了子公司。
這哪是“遷到東方”?分明是“狡兔三窟”。馬斯克用腳投票的背后,其實是美國商界對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復”的絕望:今天可以因為“大而美”法案逼你遷廠,明天就可能因為某個議員的一句話把你列為“國家安全威脅”。與其在美國看政客臉色,不如去中國這種“做生意就好好做生意”的地方。
四、荒誕劇背后的真相:美國正在失去“規則制定權”
把這三件事串起來看,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美國政府越想“掌控”對華關系,反而越失控。魯比奧想靠裁員“掌控”對華政策,結果把懂中國的人全趕走,最后可能連中國的基本國情都搞不懂;特朗普想靠訪華“掌控”選情,結果內部撕扯不斷,連自己人都搞不定;馬斯克想靠“跑路”掌控自己的商業命運,結果反而把更多資源推向了中國。
這背后,其實是美國正在失去“規則制定權”的征兆。以前,美國說什么就是什么——讓盟友跟中國脫鉤,盟友不敢不脫;對中國企業加關稅,企業只能認栽;連馬斯克這種富豪,也得看白宮的臉色。但現在,中國的市場太大了,供應鏈太全了,美國的“規則”不好使了。
魯比奧開除再多涉華人員,也改變不了美國企業離不開中國供應鏈的事實;特朗普喊再多“美國優先”,也擋不住馬斯克們往中國跑的腳步。因為資本是逐利的,企業是務實的,當美國的政治操弄開始損害經濟利益時,連美國人自己都會“用腳投票”。
更諷刺的是,美國越是想通過“政治手段”遏制中國,反而越給了中國“順勢而為”的機會。魯比奧裁掉的“中國通”,說不定明天就有中國企業高薪挖走;馬斯克帶來的技術和資金,正好能補上中國某些產業的短板。美國費盡心機搞“脫鉤”,結果可能變成“給中國送助攻”。
至于特朗普的訪華?大概率會是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表演。簽幾個不痛不癢的合作協議,拍幾張“親切握手”的照片,然后雙方各說各話——特朗普回美國吹“外交勝利”,中國繼續按自己的節奏發展。畢竟,現在的中國早就不是20年前那個需要看美國臉色的國家了,你想來談生意,可以,但想空手套白狼、搞政治訛詐?門兒都沒有。
最后說句大白話:魯比奧的裁員大刀砍不斷中美經濟的聯系,特朗普的選票算計擋不住資本流向中國,馬斯克的“跑路計劃”不過是全球產業鏈的自然選擇。這出由美國政客和富豪主演的荒誕劇,最終的結局可能只有一個:中國穩穩當當搞發展,美國自己在“內耗”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信?咱們走著瞧。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