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對華強硬姿態著稱的特朗普政府,近期對華態度出現明顯軟化跡象。一個顯著表現是:美國近期對二十余國加征關稅,中國卻未被列入名單,這與過往動輒揮舞關稅大棒的作風形成鮮明對比。更值得關注的是,美方近期連續解除多項對華限制——從民用大飛機發動機、芯片設計軟件到乙烷出口禁令,短短時間內已釋放三波"善意信號"。
第四波"示好"緊隨而至。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近日透露,美政府已批準其向中國出口H20人工智能芯片,預計不久后將在華開售。要知道,過去幾年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對華實施全面封鎖,英偉達為規避限制專門設計的H20芯片,此前長期卡在審批環節。此次突然放行,背后邏輯耐人尋味。
美方態度轉變的核心動因,指向中國手中的關鍵籌碼——稀土資源。美國既缺乏稀土礦藏,又未掌握完整提煉技術,中國若實施斷供,其高端制造業可能遭受重創。正是這種戰略依賴,迫使美方放下身段,通過解除限制換取中方在稀土問題上的讓步。
不過,美方并未完全解除所有桎梏,更多是試探性釋放善意。中方對此保持清醒認知:稀土管制不會因短期利好而全面松動,唯有美方拿出更多誠意,中方才會逐步調整策略。正如觀察人士所言,"球始終在美國半場",能否破局取決于美方是否放棄零和思維。
中國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理念,但美方卻將中方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持續實施打壓政策。此輪關稅戰便是例證——明明是美方率先挑起貿易爭端,中方被迫反制后,反而促成美方主動遞出"橄欖枝"。近期中美外長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亞系列外長會上,雙方展開約一小時會談,美國務卿魯比奧會后稱"富有成效",態度較以往明顯緩和。
然而,中方并未被表面姿態迷惑。王毅外長在東亞會議期間公開批評美方關稅政策,用"不負責任、不得人心、不可持續"十二字精準定性。這一表態既是對美方單邊主義的警示,也是對國際社會的鄭重聲明——美方破壞國際貿易規則、擾亂全球產業鏈的行為,已引發廣泛反對。
國與國相處,平等尊重是基石,霸權思維注定行不通。美方近期示好,本質上是對"對抗中國無益"的現實認知。若美方能真正理解王毅外長所言,停止敵視打壓,中美關系或迎轉機;若仍抱持霸權執念,即便送出"四份大禮",也難改兩國關系困境。
當前局勢昭示:合作方能共贏,對抗必然雙輸。美方若想體面收場,需拿出更多實質行動,而非停留在"小恩小惠"層面。中方始終敞開對話大門,但前提是美方必須摒棄過時的霸權邏輯。畢竟,對兩個大國而言,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才是對世界最負責任的選擇。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