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深夜,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的竄訪計劃突然在島內媒體間瘋傳。有消息稱,賴清德將在8月“出訪”南美三國,并以“過境”為名,停留美國紐約和達拉斯兩地。
就在外界還在猜測此行背后水有多深時,一則更為勁爆的內容迅速傳開——這次“過境”,或許是特朗普政府特意安排,目的是配合下一階段的對華談判節奏。
中方的態度隨即亮明,外交部和國臺辦接連發聲,明確警告三方:誰敢動,誰就要承擔一切后果。
賴清德的行程安排,從頭到尾都不簡單。島內媒體率先披露消息稱,賴清德將帶著一批企業界代表前往巴拉圭、危地馬拉和伯利茲這三個所謂“友邦”,并借機“過境”美國本土。這已經是他上任以來第二次“出訪”,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地點選在美國本土,而非關島或夏威夷。
消息傳出后,島內輿論瞬間炸鍋。有綠營人士解釋稱,這次是為了加強經貿聯系,順便宣布采購美國客機和農產品。
表面上看是搞經濟合作,實際卻是向美國交“保護費”。一次“過境”要采購幾十架波音飛機、簽下一堆投資協議,哪怕只是短暫停留,也要搞出“政商一體”的大場面。
島內反對黨高層則直言,這根本不是“過境”,而是“赴美報到”。賴清德的真正目的是借美方“站臺”來穩固其內部地位,并轉移島內焦點。
最近“團結十講”風波未平,島內大罷免聲勢漸起,民調持續滑落,賴清德急需一場“外交突破”來提振士氣。
就在臺媒鋪天蓋地炒作賴清德行程之際,美國方面卻極為低調。外交渠道并未公開確認,白宮發言人也只是模糊回應稱“暫無安排”。
但港媒《南華早報》披露了一則關鍵細節:白宮內部對賴清德“過境”一事意見不一,一派認為可以“低調操作”,另一派則擔心此舉會影響特朗普后續的訪華行程。
特朗普本人近期在對華事務上釋放出很多信號。先是取消部分對華芯片出口禁令,又派出高級幕僚與中方會面,接著傳出其本人計劃在下半年訪華。種種動作都表明,美國正在謀求與中方重新接觸,而賴清德的“過境”,正好踩在這個敏感節點上。
中方的反應迅速且明確。外交部不再繞彎子,直接點名賴清德“不得以任何形式竄美”,并警告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
國臺辦更是罕見使用“雜質”一詞,明確將賴清德定性為兩岸關系的“破壞因子”,并指出其行徑將對兩岸和平造成嚴重傷害。
與中方表態相呼應的是,解放軍在臺海方向再次展開實戰演訓。航母編隊穿越巴士海峽,東部戰區艦機多次繞臺行動,演訓范圍已覆蓋西南、東南、東北三線。臺媒緊張地稱,解放軍的戰術已經從“演練”走向“實戰模擬”。
美國軍方對此也不是沒有察覺。近幾個月,美軍在臺海周邊的活動明顯收斂,海空力量多次被解放軍逼退。以往的“自由航行”行動現在變成“遠距離監視”,顯示出美軍對于正面摩擦已無多大興趣。
在這種大背景下,賴清德的“過境”變數陡增。白宮內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透露,如果賴清德在“過境”過程中安排與美方政要會面,或借機發表挑釁性講話,那么特朗普未來的訪華行程很可能被迫中止。
特朗普方面也在權衡利弊。一方面,他希望通過訪華緩解中美貿易緊張,為美方企業爭取更多市場。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在臺海問題上保持“強硬人設”,以滿足國內鷹派選民的期待。
于是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出現了。如果賴清德只是“技術性停留”,不發表政治言論、不見敏感人物,美方可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如果他企圖“借美壯膽”,那就等于直接砸了特朗普的訪華算盤。
賴清德自己對此自然心知肚明。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島內政壇早已傳出風聲,他正在為此次“過境”做兩手準備。
一方面積極拉攏企業界人士隨行,營造“經濟訪問”的氛圍;另一方面密切關注美方態度,確保不會因為自己而引發中美之間的新一輪對抗。
不過美方的態度已經在逐步轉變。眾議院通過的《國防授權法》草案提及“臺海安全合作”,但同時刪去了原本提議的“邀請臺灣參加環太軍演”條款。這說明美國雖仍表面上支持臺當局,但實際操作上已在收縮。
中方對這一趨勢早有預判。不僅在政治領域持續施壓,在經濟層面也針對臺企施行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近期大陸相關部門宣布制裁多家涉島軍工企業,直接切斷其大陸市場渠道,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凡是支持“臺獨”,一個都不放過。
賴清德的島內日子也不好過。“團結十講”被稱為“失敗十講”,支持率持續下滑。民調數據顯示,其滿意度已跌破42%,不滿意度卻飆升至44.5%。島內媒體直言,賴清德正走上一條“陳水扁式”的老路,結局很可能也會如出一轍。
民進黨內部也出現裂痕。部分基層組織對賴清德的激進路線頗有微詞,認為其不斷挑釁大陸只會導致局勢升級,最終殃及島內民眾安全。更有激進支持者在網絡上呼吁“全民皆兵”,卻反被島內網友諷刺“打嘴炮最積極”。
就在這種搖搖欲墜的局勢中,賴清德還想靠“過境美國”來挽救頹勢。但島內清醒的人都明白,這種“刷存在感”的操作,根本無法改變兩岸力量對比的現實,也無法撼動大陸統一的堅定步伐。
巴拉圭總統潘尼亞的一句話或許最能說明問題。他對臺外事部門負責人表示,臺當局“極其慷慨”的投資確實讓巴拉圭受益,但他同時也強調,巴拉圭“從不漠視中國大陸”。
這句話透露出一個事實:所謂“友邦”并不是真心,只是“金元外交”下的權宜之計。賴清德如果繼續高調推進“過境計劃”,勢必將把自己推進更深的孤立處境。
一旦觸及中方底線,不僅解放軍的反制將迅速啟動,經濟和外交上的壓力也將全面加碼,讓賴清德的所謂“政績工程”徹底變成“政治自焚”。
這場關于是否“過境”的角力,已經不再是賴清德一個人的游戲。它牽動著中美關系的走向,也牽動著臺海局勢的未來。
大陸已經擺出架勢,等待的是各方的選擇。如果美方執意配合,那就等于選擇對抗;如果特朗普選擇踩剎車,那就是一次清醒的回歸。
賴清德想借“過境”美國刷存在,特朗普政府若真給面子,不僅將自毀訪華機會,還可能親手點燃臺海火藥桶;而中國大陸已提前亮出底牌,告訴世人,這一次,絕無妥協余地。
信息來源:
[1]賴清德放風“過境秀”凸顯“棋子”本質 環球時報
[2]國臺辦:堅決反對賴清德以任何由頭、任何形式“過境”竄美(兩岸關系) 國際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