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杜鵑這類鳥會采用巢寄生的繁殖方式——就是把蛋產在其它鳥類的巢中,讓其它鳥代為孵化和養育雛鳥。
這種“老六行為”似乎很容易遭到宿主鳥的排斥,宿主鳥看到杜鵑就應該與之拼命,或者放棄自己的巢穴才是。
但是,杜鵑有辦法避免這些影響自己巢寄生的行為發生,因為杜鵑比想象得更會偽裝,它們正在努力模仿棲息地內的猛禽,然后猝不及防的嚇跑那些宿主,以便自己神不知鬼不覺的在宿主的巢里下蛋。
杜鵑成鳥的模仿行為
2011年,英國劍橋大學賈斯汀·韋爾伯根博士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大山雀和藍山雀害怕杜鵑就像害怕雀鷹一樣,但杜鵑并非捕食其它鳥類的猛禽,不會對鳥類構成生命威脅,所以這種反常行為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這項研究之后,他和他的團隊就對杜鵑和雀鷹展開了研究,他們發現杜鵑和雀鷹腹部的條紋圖案非常相似。
之后他們做了一個簡單實驗,將杜鵑和雀鷹的模型放在葦鶯巢穴旁,觀察葦鶯的反應[1]。
△ 杜鵑(左)、雀鷹(右)
他們發現,當模型鳥腹部的條紋暴露時,葦鶯就不愿意靠近模型,而當模型鳥的條紋被白布遮擋時,葦鶯就會對模型發起攻擊,以守護自己的巢穴。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杜鵑可能通過腹部羽毛的條紋模仿雀鷹來威懾葦鶯,嚇跑葦鶯,從而讓自己有機會將蛋產在葦鶯的巢中。
杜鵑為了巢寄生做了許多模仿,它們的蛋變得越來越像宿主的蛋,它們雛鳥的聲音也在模仿宿主雛鳥的聲音等等。
△ 不同杜鵑分別在大葦鶯、葦鶯和紅喉歌鴝巢里下出不同模仿的蛋(箭頭指出的是杜鵑的蛋)
但是杜鵑成鳥也會模仿其它動物,這是第一次發現,不過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產卵期的宿主鳥高度警惕,杜鵑想在這種情況下去它們的巢穴中產卵機會渺茫,把宿主嚇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種模仿行為被稱為擬態,更準確的說是貝氏擬態,不過杜鵑的擬態并沒有這么簡單,它們的樣貌就像它們的蛋一樣非常專業化,而且很多我們肉眼是看不太出來,或者很容易認錯,只有鳥類的視覺才能察覺到。
每種杜鵑都有獨特的模仿
杜鵑科有159個物種,其中大約有40%(60-64種)是巢寄生的,而且巢寄生的杜鵑基本都分布在舊大陸。
2013年,同樣是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但不是同一個研究小組),他們更系統地對舊大陸的巢寄生杜鵑進行研究[2]。
他們拍攝了各種各樣巢寄生杜鵑的照片,然后將圖像轉換為鳥類的光譜敏感度,因為鳥類的眼睛和我們不一樣,鳥類的眼睛不僅擁有四色視覺,對色彩更加敏感,它們還對黑、白、灰陰影的對比和強度也極其敏銳——這有助于它們識別圖像中的細微變化,以及圖像的可重復性和各種標記的大小。
之后,研究小組利用數字圖像分析技術,確定了杜鵑羽毛和猛禽羽毛的相似性。
不過他們發現,許多杜鵑種類腹部的羽毛,在我們看來和雀鷹都有相似之處,但在轉換為鳥類的光譜敏感度后,這些杜鵑種類的腹部與雀鷹就存在顯著不同。
△ 喜馬拉雅杜鵑(左)模仿棲息地內的黑冠鵑隼(右)
這意味著這些杜鵑并不是在模仿雀鷹,進一步調查后發現,杜鵑羽毛的模仿高度專業化,它們只模仿自己棲息地內的猛禽。
這么模仿才有意義,因為它們的宿主肯定只會對自己的真正的天敵——也就是自己棲息地內的猛禽敏感!
另外,這項研究還發現,一些杜鵑在尋找宿主巢穴時,還會通過模仿棲息地內猛禽的叫聲,以及其它一些行為方式來迷惑宿主鳥,以便自己完成產卵。
巢寄生是非常獨特的生存方式,這已經暗示了它們會有獨特的創新,所以杜鵑的任何行為,以及生理特征,都不要覺得太奇怪,或許它們還有更奇怪的等著我們發現呢。
參考:
- [1].https://doi.org/10.1093/beheco/arr008
- [2].https://doi.org/10.1016/j.anbehav.2013.09.0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