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芮雯 圖片由大邑縣委宣傳部提供
7月17日,“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館藏清代書法作品學術會議暨推進書畫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座談會”在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舉行。
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
活動現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畫藝術交流促進會會長霍旺先生,為大邑縣劉氏莊園博物館頒發了“四川省書畫藝術交流促進會書畫創作研究基地”牌匾。隨后,霍旺先生以“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館藏清代書法研究”為題,深入淺出地對館藏清代書法作品進行了詳細解析,為在場聽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
活動現場
現場書法創作
近年來,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游客前來參觀游覽。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文化“興起來”?
相關負責人介紹,博物館通過精心設計的展覽與活動,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精心打造莊園特色文化IP,將參觀過程打造成一次有深度、有收獲的文化對話。“未來在藏品交流、優秀傳統文化推廣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促進藝術界與文博界的深度融合。”
博物館數字展陳
相關負責人透露,八月中旬,博物館將推出一系列精彩活動。屆時,非遺體驗中心將正式亮相,展示傳統非遺拓片技藝流程、木作榫卯、皮影戲等項目,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傳統非遺的獨特魅力。同時,“空山留黛——留住千年古鎮與古瓷器的禪意”陶瓷藝術展也將拉開帷幕。展覽以瓷器為載體,展現禪意藝術的流變歷程。其中,北宋定窯凈瓶、五代三彩觀音像、遼代三彩熏爐等展品,將生動呈現佛教禪器藝術在當時的輝煌成就,讓參觀者在欣賞精美文物的同時,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
博物館數字展陳
為更好地服務游客,博物館對AI導覽系統進行了升級,并設置了雙語版本,方便不同語言背景的游客深入了解博物館的文化內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