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7月15日消息,特朗普團隊近期暗示可能借臺海問題向中方施壓。這一動向迅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臺灣(資料圖)
特朗普團隊的相關暗示并非偶然。其核心邏輯在于試圖將臺海問題作為籌碼,在經貿等領域迫使中方做出讓步。回顧此前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曾多次在涉臺問題上采取錯誤行動。2018年簽署所謂“臺灣旅行法”,打破中美建交后形成的外交慣例;2020年推動對臺軍售,金額累計超過180億美元,這些行為都對臺海局勢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面對特朗普團隊的潛在施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盟友卻表現出明顯的疏離態度。這種態度背后,是各方基于自身利益的現實考量。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在對中國進行訪問。對于美方可能提出的涉臺協同要求,澳方明確表示拒絕。澳方強調,中澳關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權的基礎上,任何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都不應被外部勢力裹挾。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額在2024年達到2800億澳元,占其對外貿易總額的29%,穩定的中澳關系對澳大利亞經濟至關重要。
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政府對美方相關動向保持沉默。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對華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量的22%,汽車、電子零部件等核心產業高度依賴中國市場。若在臺海問題上明確站隊美國,可能導致其對華貿易遭受重創。同時,日本還面臨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壓力,需要在大國博弈中維持戰略平衡。
美國自身在臺海問題上長期奉行“戰略模糊”政策。既不承諾“協防臺灣”,也不明確反對“臺獨”,卻要求盟友在這一敏感問題上亮明立場。這種做法引發盟友不滿。澳大利亞前外長卡爾公開表示,美國不能“自己躲在模糊背后,卻讓盟友站到前排”。
從軍事力量對比來看,日澳也清楚與中國對抗的風險。中國海軍現役艦艇總噸位已超過200萬噸,擁有兩艘現役航母及大量先進驅逐艦。澳大利亞海軍總噸位約45萬噸,日本海上自衛隊約50萬噸,且均無實戰航母。在臺海周邊海域,中國軍隊的區域拒止能力已形成體系化部署,任何外部勢力介入都將面臨巨大代價。
貿易(資料圖)
美國試圖推動盟友在臺海問題上表態,本質上是其亞太戰略焦慮的體現。中國GDP在2024年達到18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9%,對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參與國貿易總額僅占全球13%,難以形成對中國的替代效應。其苦心經營的“島鏈戰略”,在東風系列導彈等先進裝備面前逐漸失效。
特朗普團隊拿臺海問題挑事的企圖,不僅沒能凝聚盟友,反而暴露了美國同盟體系的裂痕。中國政府多次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圖以臺制華的行徑都將遭到堅決反制。歷史已經證明,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試圖分裂中國的行為,最終都將以失敗告終。當前臺海局勢的穩定,符合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所有亞太國家利益,這一共識不會因個別勢力的操弄而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