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幾家歡喜幾家憂”。截至7月15日,67家信托機構中,已有52家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
整體看來,信托行業收入分化明顯,部分信托公司成績亮眼,也有個別信托機構出現業績“跳水”的情況。
從營業收入來看,據用益信托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信信托(合并)營業收入位列行業第一,達到29.16億元;英大信托、華鑫信托分別以19.41億元和16.34億元的營業收入分列第二、三位。從各家信托公司的情況來看,有9家信托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15家信托公司的營業收入在5億元—10億元之間;23家信托公司的營業收入在1億元—5億元之間。
分化成為信托行業上半年業績的主基調。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有六家信托機構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分別為:東莞信托、萬向信托、華宸信托、五礦信托、長城信托、華澳信托。其中,華澳信托的營業收入為-2550.41萬元。
從凈利潤來看,在披露中期數據的52家信托公司中,中信信托(合并)、江蘇信托、英大信托的凈利潤分別位列行業前三位,分別為15.67億元、13.98億元、13.61億元。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信托機構共有10家,分別為中信信托、江蘇信托、英大信托、華潤信托、華鑫信托、華能信托、華寶信托、建信信托、外貿信托、粵財信托。
在上半年盈利的公司中,有11家信托機構的利潤總額不足1億元,另有百瑞信托、興業信托、五礦信托和華澳信托4家公司出現虧損。
央國企股東背景的機構業績較穩
上半年,具有央國企股東背景的信托機構,業績表現相對穩定。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從排名情況來看,中信信托、英大信托和華鑫信托的2025年上半年營收及信托業務收入表現出色,處于行業的前三。三家信托機構的股東分別為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均為央企背景。
此外,江蘇信托、華潤信托、上海信托和華能信托在營業收入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分別為16.06億元、13.00億元、11.15億元、10.84億元。
具體來看,以中信信托為例,2025年上半年,中信信托實現營業總收入29.16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0.13億元,相較于2024年同期分別增長了4.31%和14.30%。中信信托的信托業務收入增長明顯,成為拉動營業收入增長的核心動力。
用益信托表示,這一表現印證了中信信托“聚焦信托主業、優化業務結構”業務轉型尤其是標品信托、家族信托、服務信托等方向的業務創新的成效,推動信托主業的實質性增長。
此外,英大信托依托國家電網股東背景,在能源、基建等領域的業務積淀深厚,形成了“產融結合”的特色標簽,在行業轉型過程中顯現出優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英大信托實現營業總收入19.41億元,同比增長19.18%;凈利潤13.62億元,同比增長24.42%。
用益信托稱,英大信托長期積累的產業資源與客戶黏性構成業務核心壁壘,信托主業收入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對業務轉型有核心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5日,中融信托、民生信托均暫未公布上半年的業績。此外,雪松信托、長安信托、四川信托也均暫未公布上半年業績情況。
百瑞信托等業績“跳水”
數據顯示,在52家披露中期業績的信托公司中,百瑞信托、興業信托、五礦信托和華澳信托4家公司上半年出現虧損。
2024年以3.71億元利潤總額位列行業第31位的百瑞信托,如今寫下央企系罕見的虧損首章。
此前電投產融公告的百瑞信托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百瑞信托資產總額為121.38億元,負債總額為1.58億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0.33億元,凈利潤-0.25億元。這也是百瑞信托近年首次出現虧損。
2024年度財務報表顯示,報告期內百瑞信托實現營收5.93億元,與上一年度相比下滑了28.02%;實現凈利潤2.79億元,同比下滑13.44%。營收和凈利潤的雙降,為其2025年上半年的虧損埋下了伏筆。
用益信托帥國讓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百瑞信托上半年公允價值變動虧損進一步擴大,其一,可能跟該公司的歷史逾期項目有關;其二,百瑞信托在新業務領域如綠色能源信托、普惠金融等雖有布局,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盈利空間有限;其三,該公司在業務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的步伐相對緩慢,導致市場份額受到擠壓,發展空間受限。
“銀行系”信托機構興業信托上半年也出現虧損,截至2025年6月30日,興業信托虧損1.46億元。據此前其控股股東興業銀行(601166.SH)公布的2024年年報披露,報告期內,興業信托實現營業收入49.21億元,凈利潤0.92億元。
此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華澳信托上半年虧損6.23億元。2024年同期,華澳信托虧損9356.14萬元,今年虧損進一步加加大。
從“期中考”成績可以看出,信托機構的業績呈現分化的趨勢。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
帥國讓向記者表示,一方面,跟信托公司的戰略應變及執行能力相關,部分公司展現了較強的業務騰挪能力及戰略轉型節奏;另一方面跟信托公司以往歷史包袱大小及存量不良資產處置能力的差異性有關。在信托業務三分類的指引下,未來信托公司間的業績分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部分公司憑借轉型的先發優勢會脫穎而出。
如何轉型破局?
在信托業績承壓的背景下,頭部信托不斷在探索服務信托。
比如,2025年7月17日,中信信托中標了金科股份與重慶金科兩個破產重整服務信托,受托規模預計超過1500億元。
6月27日,中信信托披露,其聯合中信銀行、中信保誠人壽等中信集團金融子公司,協同中信集團養老產業平臺上海中信興業養老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創新推出 “銀行+保險+信托+產業”四位一體的信托養老服務業務。
華寶信托也曾向記者表示,該公司積極回歸信托本源,大力布局特殊資產業務,靈活運用信托制度優勢,為困境企業制定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提升企業不良資產回收率,助力企業風險處置,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關于信托機構如何轉型破局,帥國讓表示,在信托業務新三分類的指引下,信托公司在轉型過程中需要重新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需根據自身的股東背景及資源稟賦進行戰略定位,差異化轉型發展。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公司可加大凈值化的資產管理業務,而服務能力強的公司可繼續開展資產服務信托,做托管、風險隔離、風險處置、財富管理業務。
此外,信托機構還需加強組織架構、投研體系、系統建設及人才團隊組建,不斷優化完善市場化的薪酬和競爭機制。
一位信托行業資深從業者表示,信托公司從降低盈利波動角度做好布局,一是應該緊密圍繞做好“五大文章”進行業務布局,大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綠色發展,逐步提高“五大文章”在業務投向中的占比;二是應該圍繞資產服務信托提升受托能力,逐步提高資產管理信托的盈利貢獻,降低公司盈利波動。資產服務信托是發揮信托優勢的特色業務,結合社會需求變遷所衍生的信托服務,聯結百業,關乎民生,不可替代,未來持續處于上升通道,應該成為信托公司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進行重點布局的賽道。
關于如何做好信托轉型布局,該人士建議,一是建議加快出臺資產服務信托各類型業務細則,目前行業缺乏規范指引;二是信托公司應從戰略重構入手,盡快調整內部制度、部門架構、人才儲備、考核安排、風險管理等各方面安排。
(作者 蔡越坤)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蔡越坤
資本市場部資深記者 主要關注債券、信托、銀行等領域的市場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