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啟動“部隊重返太平洋”,300架戰機、3.5萬大軍壓境,堪稱冷戰后“規模之最”!近日,美軍聯合19國,集結多達300架戰機和3.5萬兵力在西太平洋軍演,五角大樓的5億美元軍演撥款猶如投入火藥桶的火星,點燃了代號“部隊重返太平洋”的冷戰后最大規模演習。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公開宣稱:“演習核心目標就是應對大規模中美沖突。” 這赤裸裸的宣言,徹底撕下了華盛頓所謂“維護地區穩定”的遮羞布,揭開了美國妄圖以武力重塑亞太秩序的戰略野心。
這場被外媒稱為“冷戰2.0”的演習,僅從規模看便刷新多項紀錄:3.5萬人、300架戰機、25個分散據點,覆蓋關島、琉球、菲律賓等敏感區域。據悉,美軍此次參演兵力達3.5萬,其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兵種部隊,其兵力投送距離與范圍遠超以往,覆蓋廣袤的西太平洋區域。美國空軍派出近300架戰機,涵蓋了戰斗機、轟炸機、加油機、預警機等多種機型,包括F-22、F-35隱形戰機與B-1B戰略轟炸機,堪稱“豪華戰機天團” 。可實際上,這19國聯軍“水分”不少。除了美國的幾個鐵桿盟友,像澳大利亞、日本等能出些像樣兵力裝備,不少國家就是來“打醬油”的。有的國家只派了寥寥百余人,裝備也落后,對整體戰力提升有限,更多是壯壯聲勢。
美軍近300架戰機以“敏捷作戰部署”為名,被迫放棄傳統集結點,分散至西太平洋25個據點,將戰機藏身偏遠島嶼甚至公路起降點。這種“化整為零”實為導彈威懾下的求生術,表面驗證跨戰區協作,實則演練如何在解放軍火箭軍打擊下保存戰力。美國這種“化整為零”的布局,暴露了深層恐懼:解放軍火箭軍已具備48小時內癱瘓第一島鏈的能力。這種看似分散的部署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巧妙的戰術安排,旨在通過分散力量來降低被集中火力打擊的風險。如今解放軍火箭軍實力大增,東風系列導彈威懾力十足,美軍傳統軍事基地在東風導彈射程內,生存面臨巨大威脅。像關島安德森基地這樣的關鍵樞紐,一旦開戰,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東風-26導彈覆蓋。
如果說到讓美軍忌憚的中國武器,東風-26導彈絕對是“大殺器”。東風-26導彈是我國研制的遠程彈道導彈,具有射程遠、精度高、突防能力強等特點。東風-26被軍迷喊作“關島快遞”,據公開信息猜測,其射程可達5000公里以上,核常兼備,既能搭載核彈頭實施戰略威懾,也能換裝常規彈頭進行精確打擊。東風-26導彈的機動性超強,能在山區、沙漠、平原、高原等各種復雜地形下快速實施發射,讓敵人難以捉摸發射位置。東風-26導彈具備末端制導系統,末端機動變軌+再入機動,能在美軍反應時間內完成“發現即摧毀”,讓“薩德”“標準-3”這些反導系統抓瞎。
美軍為何如此執著將中國視為頭號“臆想敵”?其根源在于美國長期以來的霸權焦慮。中國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軍事科技領域的突破,正動搖著美國賴以維持全球霸權的軍事基礎。在海軍方面,我國的航母、驅逐艦等先進艦艇不斷下水服役,航母編隊戰斗力逐步形成。空軍新型戰機層出不窮,作戰半徑不斷擴大。火箭軍更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擁有多種先進導彈,讓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優勢不再明顯。美國無法接受一個不受其掌控、并能在西太挑戰其軍事優勢的強國崛起。此次演習,正是美國以武力為后盾,向地區國家展示肌肉、施加壓力、妄圖維持其主導地位的“炮艦外交”現代版。
如果未來中美一旦發生沖突,我國的勝算有多大?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軍事力量實現質的飛躍,構建起完整且先進的作戰體系。空軍、海軍、火箭軍等各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不斷提升,在近海防御、區域拒止等方面有足夠實力與對手抗衡。從軍事角度來看,西太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之間,是解放軍火箭軍、空軍、海軍陸戰隊火力最密集的區域。東風-26、東風-17、長劍-100、鷹擊-21,構成了從1000公里到4000公里的多層“拒止圈”。可以說,未來中美一旦發生沖突,我國的勝算雖然不能說是百分之百,但至少有相當大的把握。對于美軍啟動“部隊重返太平洋”,你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