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中國對洛克希德·馬丁的制裁這事兒,從2010年就開始有苗頭了。那時候洛馬參與賣給臺灣66架F-16戰斗機,中國外交部就直截了當地表示強烈不滿,不過當時還沒動真格。真正開始下手是2020年7月,因為洛馬卷入價值6.2億美元的臺灣“愛國者”導彈升級合同,直接被扔進不可靠實體清單,進出口活動全禁了。
接著10月,又因為另一筆對臺軍售,加碼凍結洛馬在華資產,還不讓高管入境。2022年2月,洛馬給臺灣提供F-35相關設備,再次挨制裁,這次商務部直接上最高級別,全面封殺在華商業。
2024年6月21日,制裁升級到新高度,針對18億美元的“海馬斯”火箭系統交易,不僅洛馬本體,連導彈系統集成實驗室、先進技術實驗室和風險投資子公司全中招,高管包括董事長詹姆斯·泰克利特在內,資產凍結,入境拉黑。中國外交部直接發第8號令,列出名單,理由就是洛馬老是碰臺灣問題這根紅線。
進入2025年,這事兒沒停。1月2日,商務部公告,把洛馬導彈與火控公司、航空公司等10家美國企業塞進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進出口、新增投資,高管入境也別想了,還要求繳罰款,是對臺軍售金額的兩倍。
2月16日,又把洛馬和雷神導彈防御公司列進去,進出口活動全停。3月,中國繼續擴大范圍,28家美國實體上出口管制名單,包括洛馬的6家子公司,從導彈到航空再到風投,全產業鏈覆蓋。4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18號公告,對七種稀土元素和磁鐵實施出口管制,直接回應美國關稅。這波操作把稀土當武器用上,中國掌握全球70%產量和90%加工,洛馬的軍工產品離不開這些東西。
你知道吧,洛馬是美國頭號國防承包商,2024年全年收入710億美元,70%多來自政府訂單。表面看,中國市場對它影響小,因為核心業務在歐美。但制裁的殺傷力不在直接斷生意,而在卡供應鏈脖子,尤其是稀土。F-35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做引擎合金、雷達、導彈引導。
2023年,中國就把稀土列戰略資源,對美出口砍40%。到2025年4月,出口限制升級,針對中重稀土如鏑、釤,直接停了釤出口。中國是全球唯一釤供應商,洛馬F-35每架用50磅釤磁鐵做導彈和噴氣機熱耐磁體。
結果呢,洛馬供應鏈亂套,帕姆代爾工廠停產好幾次。2023年第二季度,本計劃交45架F-35,只弄出33架。成本直線上升,單機價從8000萬美元蹦到近1億美元,航空部門利潤率從10.2%掉到8.5%。
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洛馬收入180億美元,凈利17億美元,看起來還行,但里面藏著供應鏈風險,列為頭號威脅。稀土短缺逼洛馬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買貨,那里產量只占全球1%,價格高30%以上。鎢、鎂這些材料也受限,鎢價2024年漲25%,洛馬多花幾億美元調整采購。
二級供應商遭殃,一家供應商沒法及時交釹磁鐵,整條線停兩周。盟友那邊也不滿,日本買的“神盾艦”SPY-7雷達調試拖延,韓國客戶抱怨性能達不到。歐洲國家本來猶豫F-35和法國“陣風”,最后因為洛馬交貨不確定,轉投別人。美國國防部公開批評洛馬表現差,2024年F-35采購從56架砍到48架,到2025年進一步減半。
內部也亂,2023年秋帕姆代爾工廠罷工,數百工人要求解決物資缺和加班壓力,持續三周,生產線癱了。2025年5月1日,佛羅里達和科羅拉多900名工人又罷,投票否決合同,鬧到6月2日才收場。訂單積壓,管理層焦頭爛額。洛馬試著應對,從2023年起砸數億美元研稀土替代合成材料,
但周期長,短期量產不了。跟澳大利亞、加拿大簽供應協議,分散風險,可加工能力弱,供貨不穩。美政府幫忙,2024年在得克薩斯建稀土分離廠,國防部投5.4億美元,支持MP Materials到2027年建磁鐵生產線。7月10日,國防部買MP Materials 4億美元股份,當大股東,建“礦到磁鐵”鏈。但進展慢,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還把供應鏈當首要風險。
市場端,洛馬股價從2024年442美元掉到400美元左右,到2025年7月16日回升到471.47美元,但波動大。投資者信心晃蕩,有人說洛馬像得了慢性病,治不好也死不了。
2025年第一季度,洛馬交72架F-35到5月,但軟件和雷達問題多,全年計劃170-190架不確定。俄羅斯蘇-57和中國殲-20訂單漲,客戶對洛馬不放心。全球軍工行業警醒,美國2023年投4.4億美元建本土稀土,歐洲開發北極礦,澳大利亞擴產能。但這些要時間,洛馬最缺時間。
其實,這制裁不光打洛馬,還重塑格局。中國用經濟手段回擊,警告美方別老在臺灣問題上攪局。洛馬還沒倒,但疲態盡顯,成本高、市場縮、內部亂,像慢性死亡一樣,一點點耗光競爭力。
2025年6月9日,紐約時報報道,中國停釤出口,暴露美軍供應鏈漏洞,洛馬沒法重建庫存。6月27日,美中稀土貿易休戰,暫停出口限90天,但風險還在。制裁有用嗎?從洛馬今天處境看,肯定有用。它沒立刻崩,但每步都在削弱這巨頭。
再看長遠,中國制裁節奏穩,每回配外交聲明,不是空談。洛馬作為對臺軍售核心供應商,多次踩線,中國就用稀土等戰略資源反制。全球供應鏈脆弱暴露無遺,洛馬這樣大頭都扛不住,中小企業更難。未來,資源控制和供應鏈自主成各國重點。這場博弈剛開頭,洛馬的慢性死亡,或許還有續集。
總的說,中國制裁不是一時沖動,有跡可循,從警告到封鎖,步步推進。洛馬表面光鮮,收入高,但供應鏈卡死,交付慢,利潤薄,盟友疑慮增多。這就是慢性死亡的真面目,不是轟轟烈烈倒下,而是慢慢失血,競爭力一點點流失。
你想想,洛馬2024年收入710億,2025年第一季度18億,但稀土一卡,成本就爆,市場就丟。制裁的效果,就藏在這些數字和事實里,不是吹牛,是實打實的壓力。誰說沒用?看看洛馬財報和供應鏈亂象,就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