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京劇《八大錘》劇照。 文化和旅游部供圖
7月的武漢,暑氣漸濃,長江水波裹著熱浪拍打著堤岸,而戲曲的熱度更熱。第四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近日,會演在湖北省戲曲藝術中心(首義劇場)連續兩天帶來精品折子戲專場,多個劇種經典輪番亮相,為武漢這座戲曲大碼頭再添華彩。
兩天的演出中,來自多個劇種的優秀青年演員們亮出了“絕活兒”。貴州省黔劇院帶來的《搬窯》,由黔劇新秀、00后演員魏英如主演,表演充分發揮了黔劇音樂唱腔典雅抒情的特點,引人入勝;浙江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的90后演員翁翔在《雙金印?水牢》中,用一連串高難度滑步和融入現代舞技巧及武術套路的戲曲程式,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暗潮洶涌的生死博弈;第三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主角獎得主、上海京劇院90后演員趙宏運演繹《八大錘》中的陸文龍,少年英武、功夫了得。
最關注的目光,落在浙江臺州亂彈劇團的女演員鮑陳熱身上。5月21日,她剛斬獲第三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也是全國首位獲此殊榮的民營劇團演員。在《活捉三郎》中,鮑陳熱飾演閻惜嬌,當唱至高潮時,她騰空而起,身姿如斷線紙鳶,倏然墜落又輕若飛絮——這便是業內盛贊的“天下第一跳”。臺下全場觀眾屏息凝神,直至她穩穩落下的剎那,掌聲頃刻間如暴雨傾盆。半天才有人回過神來:“這么精彩的一跳,怎么沒顧得上拍下來!”
兩場精彩的折子戲吸引了20余萬網友在線觀看。演員們還先后走進軍營、學校,在戰士和孩子們心中播下戲曲的種子。在空軍預警學院,川劇《跪門》、京劇《三岔口》等折子戲接連上演,讓年輕戰士們近距離觸摸到戲曲的脈搏,隨著劇情為之擔憂、歡笑。在武昌區白鷺街小學,湖北省荊州花鼓戲劇院帶來的《梳妝摘花》,以歡快熱烈的節奏瞬間吸引了全場師生的目光。當演員做出高難度的“撲蝶摘花”動作時,臺下傳來此起彼伏的驚嘆聲;看到演員“空手摘花”的神奇表演,孩子們紛紛坐直身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細節。
武漢素有“戲曲大碼頭”之稱,自明清以來,便是南北戲曲交匯的重鎮:漢江帆檣林立,商賈云集,戲班隨漕運南下北上,漢劇、楚劇在此生根,京劇、越劇、豫劇、評劇等諸多劇種亦在此爭鳴。當年,民眾樂園的雕花戲臺上,梅蘭芳的水袖拂過江城夜色;長樂戲院的木椅間,周信芳的麒派唱腔激蕩人心。老漢口的茶樓里,碼頭工人啜著釅茶,也能拍板哼一段“二黃”;巷弄深處,票友結社“打圍鼓”,弦歌徹夜不歇。這座城市的戲曲基因,早已經深植于市井煙火和奔騰的江水之中。
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連續4屆落戶武漢,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戲碼頭”戲曲藝術展演等戲曲會節接連在武漢舉辦。年輕演員在這方舞臺上成長,新一代觀眾在這片熱土上啟蒙,傳統與青春共譜新章,武漢這座“戲曲大碼頭”的金字招牌愈發明亮。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8日 20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