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湖南長沙電纜廠男子怒砸攝像機的視頻曝光后,迅速引發輿論嘩然了,多家官媒轉載下,男子被貼上“囂張跋扈”標簽,網友紛紛要求嚴懲。
砸攝像機畫面
然而,中國新聞網發布4分鐘完整視頻后,輿論出現反轉,這場看似清晰的沖突,背后是否另有隱情?
男子砸攝像機事件
事件是從一段短視頻開始的,這段視頻在網絡上快速傳播,內容是一名中年男子推搡他人后,把一臺攝像機摔在地上,攝像機被摔得碎片四散,這段視頻發出后,很快引發了公眾的憤怒。
圖片來源網絡
有網友說:“光天化日之下,怎么能做出這種無視法紀的事?”有網友表示:“記者進行采訪是正常工作,不能這樣被對待。”
還有網友提出:“要好好查查這個人的背景,按規定處理。”在大家的討論和指責中,一些網友自己找了相關信息,沒多久就查到了這名男子所在工廠的地址和他的個人信息。
圖片來源網絡
之后,這家工廠的舉報電話一直響個不停,很多譴責他的文章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在這段視頻曝光后的一天里,輿論帶來的壓力很大。
這名摔攝像機的男子被貼上了“挑戰法律”“不尊重新聞工作”的標簽,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像是犯了錯,就等著后續處理了。
出現反轉
但輿論的反轉,需要一個更長的視頻,《中國新聞網》7月16日發布了四分多鐘的完整視頻,讓許多因為之前那段短視頻而情緒激動的人慢慢冷靜下來。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那些已經在網上敲下憤怒留言的人,有的開始猶豫要不要發送,有的刪掉了已經發出的內容,還有的轉變了之前的看法。
從這段完整視頻里能清楚看到,這場沖突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有前因后果的,當天,有幾名記者帶著攝像機、話筒等拍攝設備,在沒有提前和工廠預約的情況下,直接進入了這家正在正常生產的電纜廠。
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
他們說要找工廠的老板,因為有市民向他們舉報,稱這家工廠生產的電纜產品質量有問題。
他們沒有在工廠門口等待工作人員通報,也沒有聯系前臺說明身份和來意,而是直接穿過廠區,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當時,老板正在辦公桌前處理文件和工作。
圖片來源中新網
面對突然伸到眼前的攝像機鏡頭,他沒有表現出慌亂,臉上甚至還帶著幾分客氣。
他從座位上站起身,禮貌地向記者解釋,廠里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有合格證明,相關的檢測報告也都齊全,如果有疑問,隨時歡迎權威部門來廠里抽檢。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說著,他還讓工作人員給這幾位突然到訪的記者倒了水,明顯是想好好溝通這件事,那臺后來被砸碎的攝像機,當時一直開著,完整記錄下了這些場景。
只是在最初那段被廣泛傳播的短視頻里,這些畫面都沒有被放出來。
事情經過
記者們顯然不是來喝水聊天的了,其中一名記者,從隨身的包里拿出一份所謂的 “檢測報告”,把報告舉到離老板面部很近的地方,攝像機鏡頭也跟著湊近。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名記者問:“你看看這份報告!還能說你們的產品都合格嗎?”老板接過報告仔細看了看。
平靜地說,這份報告上沒有產品的生產批次信息,也沒有工廠的標識,沒法證明報告里說的有問題的產品是他們廠生產的。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他又對記者強調:“如果對我們的產品有疑問,我們可以走法律途徑,讓質監局來鑒定,最后是什么結果,我們就認什么結果。”
這是很合理的回復,但記者們不接受,有記者說:“怎么不能證明?舉報人說是你們廠的,就是你們廠的!”還有記者說:“別找借口了,是不是心里有鬼,才不敢承認?”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攝像機鏡頭離老板越來越近,老板想往后退,卻被圍成半圈的記者擋住了,這時,老板的耐心漸漸沒了,說話的語氣也變了:“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們這樣圍著我,到底要干什么?”
而記者們的言行比之前更過分了,“不管怎樣,你總得給個明確的說法。”老板最后決定不再溝通,轉身準備下樓。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但那些攝像機和話筒一直跟著他,他走到哪里,記者們就跟到哪里,嘴里還不停地說著相關的話,“我該說的都已經說了,請你們離開。” 老板向記者請求。
“你們出去,我不認識你們!” 老板開始下逐客令,當老板發出最后的警告:“你們再不走,我就把攝像機砸了!”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視頻里傳來一個清晰響亮的聲音“你砸啊!”這時,老板沖上前,從攝影師手里奪過那臺既記錄了全過程、又激化了矛盾的攝像機,用盡全力摔到了地上。
“哐當” 一聲過后,周圍暫時安靜了下來,砸東西肯定是不對的,不管有多大的委屈,毀壞了別人的財物,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一點,他無法推卸。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但這場失控的沖突,真的是他一個人的錯嗎?當正常的采訪變成了類似審訊的場面,當攝像機鏡頭變成了施壓的工具,新聞工作的邊界又該在哪里?
我們敬佩那些能深入危險環境的調查記者,他們憑借智慧和勇氣,揭開過地溝油、電信詐騙等事件的真相。他們把攝像機鏡頭當成手術刀,準確地指出并推動解決社會上的問題。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但有些記者,卻把鏡頭當成了攻擊他人的工具,他們不需要確鑿的證據,也不需要合理的邏輯,只需要先設定一個 “壞人”,然后用言語和動作,一步步把對方逼成他們預想的樣子。
這到底是在履行監督職責,還是為了獲得流量而故意設計的“碰瓷”行為?
結語
掐頭去尾的剪輯能輕易引發大量的輿論討論,也能輕易毀掉一個人。
這件事最終會有處理結果,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介入,產品到底有沒有問題,權威機構的檢測會給出答案,警方也已經介入調解,那臺被砸攝像機的賠償問題,也會有公正的處理。
中國新聞網視頻
所有事情最終都會有個了結,攝像機碎了,可以再買一臺新的,但有些東西,一旦被破壞了,就很難再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了。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