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宋秋梅
在電信網絡詐騙手段持續升級的今天,任何一次僥幸心理都可能讓你被詐騙分子侵害。網絡刷單、虛假理財、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不是簡單的“打電話騙錢”,而是一套精準攻擊人性弱點的犯罪體系。它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非接觸方式,利用社會工程學手段(如偽裝身份、制造緊急事件、情感操控等),誘導受害者主動交出錢財或敏感信息。
根據公安部發布的消息,當前,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檢法、冒充領導熟人以及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等10種類型電信網絡詐騙高發,占發案的近80%。詐騙高發,為何詐騙分子還能屢屢得逞?
為了探其究竟,記者走訪來到菏澤移動,“個人信息泄露是詐騙的根源,網絡黑客會把非法獲取的金融、旅游、求職平臺的個人信息進行整合,形成專門的數據庫并不斷更新,詐騙人員得到這些信息后,通過數據對詐騙對象進行人物畫像,實施精準詐騙。營業廳作為反詐宣傳前沿窗口,我們通過循環播放反詐短片、設置反詐海報等形式,向用戶揭露詐騙套路,并聯合公安機關制作“拒做電詐工具人”單頁1.5萬份,對新入網用戶做好反詐識詐提醒。”菏澤移動營業廳主任儀麗娜告訴記者。
數字技術被濫用反成“幫兇”,如今,借助數字技術竊取、販賣、篡改個人信息的案例,已屢見不鮮。詐騙分子利用數字手段開發的平臺、生成的鏈接,有時看上去很正規,實際確暗藏“風險”。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平臺和模式,對金融交易、信息保護、風險防控的制度規則不盡相同,也讓各類詐騙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據了解,菏澤移動也在不斷更新技術手段,提升對涉詐通話、短信、互聯網訪問等行為的智能分析能力,加強對“GOIP”等詐騙設備的監測、定位和溯源能力。
詐騙陷阱層出不窮,但真正的防火墻,是每一個人對安全意識的堅守。防范電信詐騙需要廣大市民提高安全意識和警惕性,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夠有效地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