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河科技學院商學部黨委緊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作為黨團協同育人的重要載體,以“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為主線,先后部署11支實踐隊伍、200余名黨團干部師生深入河南多地鄉村一線,在田野間書寫青春志愿、服務社會的生動答卷。
一、構建“三維育人”體系
學部黨委始終將“三下鄉”社會實踐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試金石”,從頂層設計上明確“黨委統籌、支部落實、黨團聯動”的三維育人體系。
(一)黨委主導定航向
學部黨委以高站位謀劃 “三下鄉” 社會實踐工作,將其作為檢驗立德樹人成效的核心載體,通過專題會議精準部署實踐任務。黨委明確要求打破黨團活動壁壘,推動 “三下鄉”實踐與“三會一課”的政治學習、“主題團日”的思想引領深度融合,形成“理論學習—實踐踐行—價值升華”的閉環育人鏈條。并且要求立足學部工商管理等商科專業特色,錨定“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主軸,讓青年學子在田間地頭感悟初心使命,在服務群眾中強化責任擔當,以黨委的精準領航確保實踐活動始終沿著育人初心與時代需求同向發力。
(二)支部聯動建機制
各黨支部牽頭建立“實踐前-中-后”全周期培養閉環:實踐前,通過主題黨日開展政策學習,邀請支部書記或者委員進行培訓;實踐中,黨員教師與團員結對,帶領學生記錄實踐日志、梳理問題清單;實踐后,召開組織生活會總結反思。2025年“法潤心田”宣講團聯合滎陽任河村黨支部,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黨員骨干帶頭解讀《鄉村振興促進法》,累計服務村民300余人次,推動法治理念扎根基層。計劃活動結束后在校園內進行“鄉村歸來話收獲”分享會,形成了閉環培養體系。
(三)黨團協同育初心
學部團委以“行走的思政課”為載體,在黨委指導下組織團員青年走訪安陽林州紅旗渠、信陽大別山等紅色教育基地。黨員教師帶隊講解黨史、新中國史等,團員學生通過“紅色故事分享會”“初心日記”等形式深化感悟。2023年紅光致遠尋訪團在安陽林州青年洞,由黨員教師領誓重溫入團誓詞,團員代表分享“紅旗渠精神與青年擔當”感悟,推動“專業實踐+紅色教育”深度融合。
二、打造“三化協同”實踐模式
在黨委統籌下,團委整合黨團資源與商科優勢,構建“紅色傳承+產業幫扶+民生服務”多元矩陣,黨員師生帶頭組建特色隊伍開展“三化協同”的實踐模式。
(一)多元化實踐拓展服務邊界
“三下鄉”活動形式多樣,涵蓋了參觀學習、調研訪談、小課堂、線上線下銷售體驗、政府座談、普法宣傳、紅色研學等多個方面。在2025年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商學部黨員師生帶頭更是組織了7支隊伍,分別赴不同地區開展非遺傳承、特色農產品推廣、普法宣傳、留守兒童幫扶及鄉村振興重點村調研等活動,實現了實踐形式的多元化和內容的豐富性。
(二)項目化運作筑牢實踐根基
學部黨委培育“紅光致遠尋訪團”“法潤心田”兩大黨團共建品牌項目,推動實踐規范化開展。其中紅光致遠尋訪團從2022年至2025年連續四年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后來到了信陽大別山、安陽林州、禹州神垕以及安陽滑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及鄉村振興活動。法潤心田社會實踐團也先后到鶴壁石林村、滎陽任河村開展法律進企業、鄉村、學校等活動。依托兩大實踐項目,團隊成員分別參加了非遺文化大賽、“挑戰杯”、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活動。2025年,學部積極申報“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挑戰杯”專項,青苗筑夢隊在開封市仙人莊鄉調研“認養一分田”農場、蟠桃園、鴨棚項目,學習運營模式、品種特點等,為產業分析和直播帶貨積累數據;同時開展問卷調查與訪談,收集村民關于農業生產、鄉村建設的心聲,“挑戰杯”項目化運作使得實踐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精準化對接深化校地協同
學部黨委牽頭搭建校地合作平臺,推動黨支部與地方政府、企業黨組織結對,實現資源精準對接,共同推動“三下鄉”活動深入開展。例如,在鈞瓷文化推廣活動中,商學部與神垕鎮政府、大宋官窯等企業緊密合作,通過座談會、銷售體驗等形式,共同探討鈞瓷文化傳承與發展路徑;在2025年的活動中,商學部與滑縣團委、畫寶剛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實踐村莊等建立聯系,這種校地合作模式不僅為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
三、實現“三個轉變”發展目標
(一)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擔當
通過近幾年的三下鄉實踐,在黨員帶動下,85%的團員從“要我參與”變為“我要參與”,部分同學將項目帶到賽場并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項。2024年紅光致遠尋訪團將實踐成果帶回學校,開設鈞瓷文化課堂,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2025年語暖童心志愿隊通過外語角、文化分享會等營造學習氛圍,建立定期回訪機制;太行星火筑夢團在百泉村開展“樹蔭下的薪火講堂”,采訪老黨員、老干部,用通俗語言向鄉親們講述紅色故事。這些實踐使學生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擔當者。
(二)從短期幫扶變為持續賦能
黨支部推動實踐從“一次性服務”轉向“常態化合作”。2025年青苗筑夢隊為開封市仙人莊鄉何樓村定制特色農產品發展方案,從品牌、電商、文旅等維度助力鄉村振興;紅光致遠尋訪團與滑縣非遺傳承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推動傳統文化持續活化;語暖童心志愿隊赴開封百塔村,通過入戶調研掌握留守兒童外語學習痛點,制定“外語+全科”分層方案,建立定期回訪機制,計劃推廣幫扶模式,持續以專業力量照亮留守兒童求知路。這些實踐實現了從一次性幫扶到長期賦能的轉變。
(三)從單點突破變為品牌示范
在黨委總結推廣下,培育“紅光致遠尋訪團”“法潤心田”等品牌項目,相關事跡被校級及以上媒體多次報道,相關視頻瀏覽量超50萬次,相關團隊連續為省級重點團隊。2025年紅光致遠尋訪團--滑邑探興、法潤心田、青苗逐夢實踐隊、太行星火筑夢團等的實踐活動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形成品牌示范效應,展現了育人成效。
黨旗所指,團旗所向。黃河科技學院商學部黨委通過做深做實“三下鄉”實踐,生動詮釋了“黨委掌舵、支部劃槳、黨團員同頻”的協同育人邏輯——既讓黨員在服務中錘煉初心,又讓團員在實踐中堅定信念,更以商科智慧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未來,學部黨委將持續深化黨團協同機制,引領廣大青年把紅色基因在實踐中傳承,把專業價值在服務中彰顯,全面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