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報道,杜邦的標志性高性能品牌——Nomex和Kevlar,現已掛牌出售。 作為企業重大重組的一部分,杜邦正準備在2025年中期前剝離Nomex和Kevlar耐熱纖維品牌。私募股權公司Advent International和Platinum Equity正準備提交報價,該交易預計價值約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4億元)。 據了解,此次剝離并非因為業績不佳。相反,2024年Nomex和Kevlar所在的“水處理與防護”事業部營收約54.2億美元,其中近一半由兩大品牌貢獻,盈利穩健。此次剝離目的是為了聚焦于高增長領域(半導體、醫療、水處理)。
來源: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芳綸是一種全球化的商品,產能主要集中在國外,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名義產能約17-18萬噸,主要生產企業包括美國杜邦、日本帝人、中國泰和新材、韓國科隆和曉星等,需求約14-15萬噸。 目前,芳綸行業終端需求增長不足,行業產能增加,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在芳綸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我們曾在產能過剩!芳綸市場格局或將重塑?一文中分析芳綸未來的發展趨勢,未來企業將轉向差異化和高附加值產品(如鋰電池涂覆芳綸、航天級蜂窩芯材),來提升利潤率。 Nomex是一種耐熱且阻燃的間位芳綸纖維,它不會熔化、滴落或助燃,可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和汽車行業的防護織物、服裝和絕緣材料,被廣泛用于消防救援人員、高溫作業崗位,例如采用Nomex制成的個人防護裝備服裝具有卓越的防熱、防火和防電弧性能。 間位芳綸主要生產企業有杜邦(3萬噸/年)、泰和新材(1.6萬噸/年)、日本帝人(5000噸/年)、超美斯(5000噸/年)等。 Kevlar是一種耐熱合成輕質的對位芳綸纖維,該品牌用于生產各種產品,從防護性采礦設備和防彈衣到涂料和電纜,尤其是在防彈背心和防彈衣中的應用。 對位芳綸主要生產企業有杜邦(3.5萬噸/年)、日本帝人(3.2萬噸/年)、泰和新材(1.6萬噸/年)、韓國可隆(7000噸/年)、中化國際(8000噸/年)等。 上述兩個品牌均屬于杜邦的個人防護裝備業務,由杜邦公司于20世紀60年代研發。至今,它們仍然是杜邦公司在防護材料領域最知名的產品之一。 據了解,因2025年杜邦業務重組,其芳綸業務被劃為獨立報告單元。經減值測試,確認7.68億美元商譽減值。
杜邦的轉型計劃
今年1月杜邦宣布加快其電子業務的分拆獨立上市進程,計劃在2025年11月前完成分拆,并取消于去年5月宣布擬分離其水處理業務獨立上市的計劃。 分拆后的電子業務將作為一家新公司——Qnity Electronics Inc.,專注于電子材料,Qnity將成為半導體和電子行業規模最大、服務范圍最廣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助力實現先進的計算、智能技術和互聯互通。擁有超過10000名員工,為80多個國家的先進電子客戶提供服務。 20世紀后期,杜邦公司就開始逐步轉型,在2017年,陶氏與杜邦公司以1300億美元合并,隨后2019年陶氏杜邦公司又分拆為三家獨立上市公司。 進入21世紀以來,杜邦公司持續優化其業務組合,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性的收購與剝離活動,成功收購了萊爾德高性能材料公司和Spectrum塑料集團等優質資產,同時,也剝離了交通與材料、營養和生物科學等非核心業務。 杜邦目前的產品線主要包括粘合劑、先進打印解決方案、建筑材料、消費品、電子與工業、織物、纖維與非織造布、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工業薄膜、包裝材料與解決方案、個人防護裝備、太陽能/光伏解決方案、水處理解決方案等。 業績方面,2024年杜邦凈銷售額為124億美元,同比增長3%,經營性EBITDA為31.4億美元,同比增長7%。電子與工業是杜邦凈銷售額占比最大的版塊,其次是水處理與防護。2025年第一季度凈銷售額為31億美元,同比增長5%;經營EBITDA為7.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 然而與其他美國工業制造商一樣,杜邦也面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持續壓力,尤其是在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對華出口減少的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因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