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高歌猛進,在智能化、電動化與國際化協同推進下,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中的主動權正顯著提升。然而,越是臨近轉型拐點,越容易受到灰色輿論鏈條的干擾。一段時間以來,網絡空間中“黑嘴”橫行、“黑公關”頻現,一些車企屢遭無端詆毀,技術路線、商業策略頻被惡意曲解,干擾市場秩序,沖擊行業信心。
為應對這一頑疾,中央網信辦于今年5月啟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聚焦惡意抹黑、敲詐勒索、炒作輿情、信息泄露四類問題,要求各大平臺強化審核管理與責任落實。新浪微博積極響應,依法對17個涉事賬號實施階段性禁言,并清理數千條不實內容,向行業釋放鮮明治理信號。
利刃出鞘——“清朗行動”重塑網絡競爭秩序
與此同時,產業端也在以實際成績回應輿論考驗。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公安部雙重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696.8萬輛,銷量為693.7萬輛,同比增幅分別為41.4%和40.3%;新能源車輛新注冊登記量達562萬輛,占全部新車注冊量的44.97%,創歷史新高。
滲透率穩步上行,技術創新活躍,表明中國新能源車正擺脫“制造跟從”,邁向“價值引領”的新階段。在產銷持續增長的背后,網絡聲譽與市場表現正高度耦合,營造清朗的網絡生態,已成為支撐新能源行業內生動能的必要前提。
網絡“黑嘴”現象的蔓延,其根源在于流量套利和低成本獲利模式。一些機構利用剪輯拼接、虛構數據、惡意引導評論等手法,在短時間內制造大規模“負面聲量”,進而通過賬號變現、流量變現、負面有償刪除等手段套取商業利益。這些行為不僅誤導公眾認知,更讓本應基于產品力的行業競爭失焦。
“清朗行動”直擊要害,扭轉局面。監管層首次系統性提出涉企網絡輿情整治重點,明確平臺應履行內容審核、信息溯源與即時處置的主體責任。專項行動發布后,微博平臺第一時間響應,迅速封禁涉事賬號,相關內容同步清理,在輿論場內形成強烈震懾。一批“以黑養號”“以訛傳訛”的流量中介被迫退出,網絡生態出現積極變化。
技術賦能持續深化,平臺治理與智能識別系統加速融合。大數據篩查、AI語義識別、異常賬號行為圖譜等新技術,已嵌入內容風控系統,助力平臺精準識別組織化惡意操作。鏈上存證技術則為企業維權提供證據支撐,有效降低了取證門檻。這些舉措讓“黑嘴”難以再利用信息差操縱輿論,也讓企業能夠及時止損、正面維權。
本次整治行動的核心價值在于建立清晰預期和公平規則。過去,車企面對惡意攻擊多處于信息劣勢,如今在政策和技術共同推動下,企業維權路徑清晰,違法成本上升,正當競爭者的聲音開始被更多聽見。重新劃定營商環境的邊界,灰色鏈條逐漸被切斷,一個公平、透明、以技術為核心的市場秩序正在重建。
大道歸真——技術與法治共筑產業價值高地
“當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面對愈發嚴厲的治理態勢,那些依靠輿論炒作、制造聲量生存的邊緣企業注定將逐步退出舞臺,而真正具備技術積淀與系統性能力的車企,則借此機會集中精力于產品創新與核心能力建設。
在消費者端,隨著良好的輿論環境不斷反哺產業創新,用戶將得以獲取更加真實、清晰的產品信息,讓消費選擇回歸體驗本身。在企業端,品牌無需依賴情緒營銷、謠言制造來博取眼球,反而在研發、服務和交付環節加大投入,用實績贏得信任。
行業治理也在加速制度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牽頭制定的網絡自律倡議書,推動企業構建內容審核、輿情監測和快速辟謠機制,強化信息披露規范,營造“自律共治”的傳播環境。一些企業還將網絡治理指標納入年度ESG報告披露體系,回應投資者對品牌合規性的關注,推動行業聲譽與資本價值同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治理成果正從國內延伸至全球市場。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達106萬輛,同比增長75.2%,遠超去年同期,在全部汽車出口總量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4.3%。在品牌“出海”的過程中,輿論聲譽愈發成為企業出境的軟實力之一。而國內輿論場的凈化,不僅為出海打通路徑,更在海外市場中樹立起“中國制造可信賴”的整體形象。
當政策清障、技術落地,新能源汽車行業不再受制于流量幻象。企業用產品贏得用戶,用研發贏得市場,用公信力贏得資本。清朗治理催生的這場“價值歸真”,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真正走向全球價值鏈上游的決定性推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