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 泉州站
盛夏七月,文脈湯湯。7月18日,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主視覺設計翩然亮相,為這場將于2025年8月在北京與福建啟幕的國際中文賽事,先鋪展一卷山海相擁、古今交響的長卷。本屆賽事繼續秉承“天下一家”的主題,以“人文中國 逐夢海絲”為活動主線,邀四海青年共品中文之韻,同探華夏之美,在文明的星河下共繪多元共融的未來圖景。
01
一軸山海畫,千年文脈藏
主視覺設計以賽事主線為骨,以八閩文化為魂,將山海交輝的盛景與“橋連古今”的哲思熔鑄一爐,恰是“漢語橋”作為文明互鑒之舟的生動隱喻。
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多項非遺技藝的重要發源地。本次主視覺設計取法千年非遺大漆工藝,以流光溢彩的紋飾勾勒山海萬象——流動的線條既是刺桐港奔涌的潮汐,亦是武夷山脈蜿蜒的脊梁,于方寸之間盡顯“山海相依,文脈綿長”的閩地風骨。
主視覺畫面右下角,泉州洛陽橋如臥龍凌波,與山海相接。自北宋肇建,這座中國首座跨海梁式石橋便歷經千年浪濤沖刷而風骨依然。它不僅凝結著古人“向海而生”的營造智慧——那“種蠣固基”的創舉,至今仍是人與自然共生的典范;更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商船往來、帆檣如云的盛景。
當這座石橋躍入主視覺,便不再是靜止的古跡:它是“逐夢海絲”的時空錨點,更是語言之橋的精神圖騰——正如洛陽橋連接陸地與海洋,“漢語橋”正跨越國界與文明,讓五湖四海的青年在中文的韻律里相遇,讓“天下一家”的愿景在對話中生長。
02
雙色繪華章,萬語匯同心
主視覺的色彩密碼,藏著文明對話的深意。
延續賽事標志性的藍黃交融:湛藍如千年絲路的深邃海洋,承載著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胸襟,這片海始終在接納中生長。明黃似文明對話的熹微晨光,寓意全球青年因中文相遇,在“你好”與“再見”的流轉中,在“明月幾時有”的共賞里,凝聚起語言互通、理解互信、文明互鑒的力量。
03
一橋通世界,四海共潮生
自2002年啟航,“漢語橋”已架起跨越160余國的文化長虹。170多萬青少年在此以文會友,用“你好”開啟緣分,以“謝謝”延續情誼;7000余名外國青少年踏浪而來,在長城上誦詩,在故宮里流連,讓中文從課本里的符號,變成眼眸里的風景、心靈上的觸動。每年上億觀眾透過熒屏共赴這場中文盛宴,看各國學子演繹《蘭亭集序》的飄逸,唱《茉莉花》的悠揚,讓“全球中文奧林匹克”的美譽實至名歸。
如今,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再啟新程。它是一扇窗,讓世界看見水墨江南的婉約、黃土高原的雄渾;是一座門,讓中國聽見塞納河畔的詩朗誦、尼羅河畔的《論語》解讀;更是一條路,通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明天。
當北京的朱墻與福建的古橋在八月相遇,當各國青年的笑聲與中文的韻律交織,這座“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正以更悠長的回響,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下屬于青春與語言的注腳。
畢竟,最美的橋,從來不止連接兩岸,更連接人心。
編輯 | 何佳怡
主編| 鄭燕
監制|莊序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