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朗普對俄羅斯進發出最后通牒,并且與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國家都會因此收到牽連,中國自然也包括其中,但50天的最后期限還沒來,呂特的“命令”就來了。
這位北約秘書長喊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要求中方去勸說普京,不要和美國抗衡了,顯然,這是要拉中方下水,但很快中方僅用一句話就給出了反擊。
傳聲筒呂特
2025年7月15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在華盛頓公開點名中國、印度和巴西三國,要求它們“立即致電普京,敦促其認真對待烏克蘭和談”,否則將面臨美國主導的“二級制裁”。
呂特的轉變堪稱國際政治版“變形記”,作為荷蘭前首相,他曾對美國的對華半導體限制持保留態度,甚至公開質疑“過度制裁會損害歐洲經濟”,但坐上北約秘書長位置后,他的立場迅速180度大轉彎。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宮拋出“50天停火通牒”,若俄烏未能在期限內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100%關稅,但特朗普聲明中刻意避免直接點名中國,顯然忌憚正面沖突。
反倒是呂特緊跟著發話了,直接點名中印巴三國,要求它們“勸普京低頭”,否則將面臨“巨大打擊”,這種甘愿當“傳話筒”的行徑暴露了美西方的戰略困境,直接制裁俄羅斯已無新招,只能轉向施壓其貿易伙伴。
中國的反擊
面對呂特的威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7月16日的記者會上重申“中方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但更強烈的信號來自基輔,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發布公告,要求在烏公民“暫勿前往烏克蘭,已在當地者做好撤離準備”。
這一動作絕非偶然,烏克蘭議會剛于7月15日第16次延長戰時狀態至11月5日,意味著沖突可能進一步升級,中方判斷,特朗普的“50天通牒”反而可能刺激俄烏雙方在期限內發動更大規模軍事行動。
雖然中方這番話是撤僑預警,但潛臺詞很明確,中國不會按北約劇本行事,呂特此番喊話無非是希望中國施壓普京,但中方的回應是“不干涉、不站隊、不背鍋”。
更關鍵的是,中國早已為“二級制裁”做好準備,中俄貿易本幣結算率已達75%,俄羅斯石油公司向亞洲客戶提供人民幣計價長期合同,印度用盧比、土耳其用里拉購買俄油,多極貨幣體系正在瓦解美元制裁的威力。
制裁大棒不靈了
不單是中國,呂特的威脅在“全球南方”遭遇集體冷遇,巴西總統盧拉直接回擊“能源政策只服務本國經濟,不接受外部干涉”,印度那邊雖未明確表態,但莫迪政府繼續以盧比結算俄油進口,2024年俄油已占印度進口總量的38%,行動比言語更有意義。
所謂的美國“次級制裁”戰略本身就存在致命漏洞,中國手握稀土、光伏、鋰電池等關鍵產業,反制手段遠多于2018年貿易戰時期、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強行制裁可能逼莫迪倒向金磚陣營、巴西作為今年金磚輪值主席國,正與中國推動“全球南方和平倡議”,根本不吃北約那套。
相比之下更諷刺的是北約內部的分裂,德國總理公開質疑“對華政策應有別于俄羅斯”,法國企業因對俄制裁損失慘重,私下抱怨“北約不應淪為美國經濟戰的工具”,匈牙利更直接反對將中俄捆綁為“戰略威脅”,稱呂特“失去了歐洲的尊嚴”。
所以呂特喊話戲碼與其說是威脅倒像是沒招了,但是誰點的火,誰自己滅,當初的關稅大棒揮舞的倒是起勁,如今遭到反噬了,想起來讓中方來收拾爛攤子,只能說算盤打錯了。
參考資料
北約秘書長宣稱: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若繼續與俄羅斯做生意,可能會受到“二級制裁” 觀察者網 2025-7-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