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越南社交平臺上一則帖子如野火般席卷網絡,一名河內大學生寫道,他對中國有諸多不滿,但若中國被美國壓制,亞洲人恐怕連在星巴克點單都要小心翼翼。這句話在48小時內收獲280萬點贊,評論區被越南年輕人的激烈爭論擠爆。
越南與中國的關系交織著文化交融與政治對立。早在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吞并,越南北部在此后數世紀處于中國皇朝的直接統治之下。漢字、儒家思想和科舉制度傳入越南,河內的文廟至今保留著刻有漢字的石碑。
10世紀,越南建立獨立的封建王朝,但仍需向中國皇帝進貢以換取冊封,象征性的金銀貢品和絲綢承載了這種復雜的關系。19世紀,法國殖民者接管越南,將其變為印度支那的一部分,歐洲的咖啡、面包和紅酒涌入西貢市場,擠壓了傳統亞洲貿易。
1945年越南宣布獨立,廢除漢字,試圖擺脫中國文化影響,但隨后的越南戰爭中,中國提供的武器和糧食援助又成為北越抗擊美國的重要支持。然而,1979年的邊境沖突打破了短暫的盟友關系,雙方在諒山和老街的交火造成數萬人傷亡,越南民間對中國的戒心進一步加深。
到現在,越南經濟與中國的聯系密不可分。2024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達到2600億美元,越南每出口100美元的商品,就有28美元流向中國。邊境城市如諒山的友誼關,每天有數百輛卡車滿載火龍果、荔枝和米粉,駛向廣西憑祥。河內地鐵自2021年運行以來,日均載客10萬人次,其鋼軌、信號系統和列車全部由中國制造。
然而,越南媒體頻頻報道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修建的水電站,如景洪水壩和糯扎渡水壩,控水行為導致湄公河三角洲水位下降,威脅到占越南農業產量一半的稻米生產。2024年,越南南部有超過200萬農民因灌溉水量不足減產,引發了芹苴和隆安的抗議活動。
此外,中國在越南中部高地的鋁土礦開采項目也引發爭議,昆嵩省的居民指責中國企業造成土壤侵蝕和河流污染,2024年有5000人簽署請愿書,要求暫停一處中資鋁礦項目。
帖子引發的熱議暴露了越南對中國的矛盾情緒,既依賴其經濟和技術,又對其影響力保持警惕。論壇上,網友們圍繞中國對越南經濟、文化和全球地位的影響展開激烈爭論。經濟方面,中國的市場力量直接改變了越南的商業格局。星巴克在越南的門店裝飾融入了竹子和蓮花元素,菜單上的火龍果冰沙和椰奶咖啡反映了中國市場對全球品牌的影響。
文化領域的矛盾同樣尖銳。2024年,中越合拍的歷史劇《李公蘊》因服裝設計引發爭議。越南觀眾認為劇中的長袍過于接近中國漢服,掩蓋了越南的傳統服飾特色,如奧黛。Zalo和TikTok上,網友們分享劇照,指責制作方“文化入侵”,最終導致該劇下架。
社交媒體上,數千條帖子批評劇組忽視越南的歷史獨特性。與此同時,中國的文化產品在越南無處不在。胡志明市的夜市攤位播放中國短平臺的內容,年輕人模仿中國網紅的舞蹈動作。
TikTok在2025年擁有15億全球用戶,越南的時尚博主通過其算法在全球積累了數百萬粉絲,例如一名峴港博主憑借奧黛獲得1000萬播放量。這種文化輸出讓越南既感到機會,也擔心自身身份被稀釋。
經濟依賴的另一面是基礎設施合作。河內地鐵的建設依賴中國提供的8億美元貸款,鋼軌和信號系統全部由中國企業供應。2024年,地鐵每月運送300萬乘客,成為河內現代化的象征。然而,越南媒體常將這一項目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掛鉤,質疑其背后是否有地緣政治動機。
同樣,越南的荔枝和芒果出口依賴中國的冷鏈物流,2024年每月有1萬噸荔枝通過冷鏈卡車運往廣西。邊境市場的商販每天檢查中國買家的訂單,確保水果在12小時內到達鄭州。這些便利提升了越南的出口效率,但也讓部分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抱怨,越南的經濟命脈似乎被中國牢牢握住。
全球影響力的討論同樣引發關注。中國的技術進步,如華為在柬埔寨和印尼的5G網絡建設,降低了越南的互聯網成本。2024年,越南的網速翻倍,部分得益于金邊的數據中心。TikTok的算法讓越南的內容創作者擺脫了對西方平臺的依賴,2025年,一名河內的街頭美食博主通過分享越南春卷制作,吸引了500萬國際觀眾。
論壇上,網友們指出,中國的技術輸出讓亞洲人在全球媒體中有了更多曝光機會,改變了過去在好萊塢電影中常被刻畫為邊緣角色的局面。然而,部分網友反駁,中國的技術霸權可能讓越南在區域競爭中處于劣勢。
Zalo帖子呼吁的“亞洲團結”在東南亞引發了不同反應。日本網友在論壇上保持沉默,反映了日本自19世紀“脫亞入歐”政策以來的復雜心態。1883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訪歐后感嘆西方視亞洲人為“猿猴”,這種歷史記憶讓日本對亞洲團結的倡議持保留態度。
菲律賓的漁民則更為直接,2024年,200艘菲律賓漁船在南沙群島附近與中國海警船對峙,引發馬尼拉的抗議活動。Zalo上,菲律賓網友上傳了海警船的照片,質疑所謂團結的現實性。
新加坡的網友則強調自身華裔身份,分享農歷新年的慶祝活動,試圖拉近與中國的文化聯系。緬甸的網友關注更實際的問題,2023年中國投資20億美元的輸油管道穿過撣邦,每年為當地帶來1000萬美元的過境費,Zalo上有人提問這是否會增加緬甸的就業機會。
美國在越南的角色加劇了討論的復雜性。2024年,特朗普政府對越南的紡織品和電子產品加征關稅,導致平陽省的工廠訂單下降15%。工人們不得不在倉庫中重新貼上中性產地標簽,以規避關稅壁壘。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自2022年啟動以來,承諾20億美元投資,但截至2025年僅落實6億美元,遠低于中國在東南亞的8000億美元基建投入。
越南的海產品出口商和電子制造商抱怨美國的承諾空洞,2024年,芽莊的蝦類加工廠因美國訂單減少裁員500人。相比之下,中國的投資更為務實,2023年建成的雅萬高鐵將雅加達至萬隆的旅行時間縮短至40分鐘,越南的學生通過中國提供的獎學金前往成都學習高鐵技術,2025年有200名越南學生參與相關課程。
中國的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塑造了討論。中國天宮空間站自2024年起向東南亞開放實驗艙,越南的12個氣候研究項目獲得資助,成果在2025年河內東盟峰會上展示。相比之下,美國的NASA長期限制亞洲國家的合作機會。
中國的技術輸出還包括TikTok的全球影響力,2025年,泰國一名博主通過直播銷售乳膠枕,吸引了1000萬觀眾,部分歸功于中國開發的算法。越南的芒果和荔枝通過中越農貿快線,每月1.5萬噸水果在12小時內運抵中國內地,支撐了安江和同塔省的農業經濟。這些實際利益讓越南的網友在Zalo上承認,中國的崛起為東南亞提供了經濟和技術紅利。
論壇的討論最終指向一個核心結論:全球秩序的規則由實力決定,而非種族認同。星巴克在越南的價格下調,火龍果冰沙比2024年便宜10%,得益于中國市場的拉動。中國的7758家星巴克門店迫使全球品牌調整策略,越南消費者從中受益。TikTok的15億用戶讓越南的街頭藝人和手工藝人走向世界。
中國的基建項目,如老撾的鐵路和柬埔寨的5G網絡,間接提升了越南的出口效率和網絡速度。Zalo上最熱門的評論寫道,中國的崛起并非為了主導亞洲,而是打破了西方設定的高門檻。
越南的年輕人,從城市學生到農村商販,逐漸意識到,尊嚴不是靠祈求,而是通過經濟和技術力量重塑規則。中國的影響力讓越南在全球舞臺上站得更穩,但也伴隨著對主權和文化的警惕。這場討論揭示了一個真相:越南既需要中國的力量,也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