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書法遇上法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2020年7月11日,由法制日報社主辦、法報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千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書·法”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書·法”活動旨在為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多開一點腦洞、多花一點心思、多出一點力量、多做一點貢獻,引領和推動更多的人拿起筆來學法、寫法,在不斷“書·法”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養,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和搖籃,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為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繼書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法律法規之后,法制日報社聯合沿黃九省(區)司法廳、書法家協會,將筆端對準《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
黃河保護法第九十六條 國家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統籌利用文化遺產地以及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教育基地、水工程等資源,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系統展示黃河文化。
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組織開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羅殿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高級顧問,中國行為法學會法治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院顧問,中原書畫院藝術顧問,廣西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大學校友文化研究院院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原黨組書記、院長,二級大法官。(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