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
一筆承載著無限忠誠與深情的
特殊黨費
由中船集團七一九所
黨群部門同志
鄭重轉交至該所財務資產部
這筆共計人民幣2356元的黨費
是已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黃旭華院士
生前親手準備的
據介紹
黃旭華院士于2025年2月6日
在武漢與世長辭后
家屬秉承院士遺愿
將這筆飽含他最后心意的黨費
上交給黨組織
以完成一名老共產黨員的
最終責任與堅守
財務資產部的同志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
接收了這筆意義非凡的黨費
并嚴格按照財務規定
為這筆特殊黨費開具了正式收據
在場的同志們聽聞此事
紛紛停下手頭工作、起身肅立
共同見證這樸素而莊嚴的時刻
這不僅是一筆款項
更是黃旭華院士對黨無限忠誠
一生奉獻的生動體現
黃旭華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期間
加入學校進步社團“山茶社”
在地下黨組織的影響下
1949年4月
黃旭華成為中共預備黨員
1950年4月
黃旭華入黨轉正
匯報思想時
他用這樣的一段話表明心志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
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
把血流光
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隱“功”埋名三十載
終生報國不言悔
“從一開始參與研制核潛艇
我就知道這將是一輩子的事業”
黃旭華曾說
1926年
黃旭華出生在廣東汕尾
上小學時,正值抗戰時期
家鄉飽受日本飛機的轟炸
海邊少年就此立下報國之愿
“想轟炸就轟炸
因為我們國家太弱了!
我要學航空、學造船
我要科學救國!”
高中畢業后
黃旭華同時收到航空系
和造船系錄取通知
在海邊長大的黃旭華選擇了造船
青年時期的黃旭華
新中國成立初期
掌握核壟斷地位的超級大國
不斷施加核威懾
20世紀50年代后期
中央決定組織力量
自主研制核潛艇
黃旭華成為
這一研制團隊人員之一
支部書記同他談話時說了三點
一是
“你被選中
說明黨和國家信任你”
二是
“這項工作保密性強
這個工作領域進去了就出不來
犯了錯誤也出不來
出來了就泄密了”
三是
“一輩子出不了名
當無名英雄”
領導對他說
你能接受這種工作嗎?
黃旭華毫不猶豫回答
“能適應,而且是自然適應”
此后30年時間
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父親直到去世
也未能再見他一面
1986年底
核潛艇工程解密后
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回到廣東老家
見到93歲的母親
他眼含淚花說
“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
我說對國家的忠
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茫茫海疆有了
中國的“鋼鐵蛟龍”
上世紀60年代
核潛艇研制之難
難在這項工作幾乎是從零起步
黃旭華面對的不僅是技術難題
更是從何下手
從哪打開工作局面的方法問題
“當時,我們只搞過
幾年蘇式仿制潛艇
核潛艇和潛艇有著根本區別
核潛艇什么模樣
大家都沒見過
對內部結構更是一無所知”
黃旭華回憶說
用最“土”的辦法
來解決最尖端的技術問題
是黃旭華和他的團隊
克難攻堅的法寶
工作中的黃旭華(左一)
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模型
就一邊設計、一邊施工
白天黑夜加班加點
沒有計算機
就用算盤和計算尺
日日夜夜、月月年年
算出了首艘核潛艇幾萬個數據
為了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性
邊角余料都要一一過秤
幾年的建造過程
天天如此
使核潛艇下水后的數值和
設計值幾乎吻合……
面對國外嚴密的技術封鎖
黃旭華帶領團隊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一路攻克種種技術難關
突破了核潛艇最關鍵
最重大的七項技術
讓茫茫海疆有了中國的“鋼鐵蛟龍”
黃旭華與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一起
2020年,獲得“共和國勛章”
他謙虛地說
“誓干驚天動地事
甘做隱姓埋名人
我和我的同事們此生屬于祖國
此生無怨無悔”
2021年
他捐出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
作為科技創新獎勵基金
激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2025年2月6日20時30分
黃旭華因病醫治無效
在湖北武漢逝世
享年99歲
誓言無聲
他的人生
正如深海中的潛艇
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致敬黃老!
本文來源 | 共青團中央綜合湖北日報、新華社、央視軍事
本文轉自 |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