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美、中、英、法四國均能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唯獨俄羅斯,這個軍力公認全球第二的核大國,卻成了五常中唯一無法造出航母的國家。
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國雖坐擁11艘核動力航母,面對這個“無航母”對手時卻始終保持著戰略克制。
俄羅斯海軍唯一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蘇聯解體時留下的“遺產”。這艘飽經風霜的老艦常年處于維修狀態:2016年遠赴敘利亞作戰時,其動力系統噴涌的滾滾黑煙被衛星拍下,淪為國際笑柄;2018年維修期間更遭遇船塢沉沒事故,甲板被砸出大洞,至今未能重返大洋。
經濟瓶頸扼住了俄羅斯建造新航母的咽喉。建造一艘現代化航母需耗資超100億美元(如美國“福特”級),加上艦載機與后續維護,總成本高達數百億。而俄羅斯年度軍費僅約600億美元,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在西方制裁與能源經濟波動下,這筆開支無異于天文數字。
工業鏈斷裂進一步加劇困境。蘇聯時期承擔航母建造的尼古拉耶夫船廠位于烏克蘭,解體后俄羅斯喪失核心造船基地。同時,頂尖工程師流失、技術工人斷層,使航母所需的超級干塢、電磁彈射器等關鍵技術成為難以逾越的高山。
盡管航母缺席,俄羅斯的軍事威懾力卻令北約如芒在背,其秘訣在于將有限資源集中于“殺手锏”武器。
俄羅斯手握超5000枚核彈頭,數量居全球之首。陸基“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射程超1萬公里,可攜帶10個分導核彈頭;?;氨憋L之神”核潛艇攜“布拉瓦”導彈深海蟄伏;空天軍圖-160轟炸機構成“三位一體”核打擊網,確?!跋嗷ゴ_保摧毀”的恐怖平衡。
而俄裝備的 “匕首”空射導彈以10倍音速突襲2000公里外目標,專為獵殺航母設計;“鋯石”反艦導彈速度達9馬赫,可輕松穿透美軍宙斯盾系統。這些武器造價遠低于航母,卻形成非對稱優勢。
此外, “亞森”級核潛艇靜音性能卓越,能攜巡航導彈抵近攻擊。更令西方警惕的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可搭載百萬噸級核彈頭潛航,掀起500米高海嘯,瞬間摧毀整支艦隊。
俄羅斯的軍力絕非紙面擺設。2015年介入敘利亞內戰,俄軍從里海發射“口徑”巡航導彈精準打擊1500公里外目標,震驚西方;在克里米亞行動中,特種部隊“靜默占領”戰略要地,兵不血刃完成吞并。
面對2022年烏克蘭危機,俄軍以導彈雨覆蓋、電子戰癱瘓烏軍指揮鏈,盡管遭遇損失,卻展現出大規模常規作戰的韌性。這些行動證明:沒有航母的俄羅斯,仍是歐亞棋局上令人生畏的棋手。
當美國航母戰斗群巡弋四海之際,俄羅斯選擇了一條更經濟、更致命的道路:以核武為盾,以導彈為矛,用核潛艇扼守深海咽喉。其“以升級求降級”戰術(即以小規模核打擊迫使對手退縮)更成為懸在北約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大國博弈從不僅限于航母甲板的較量。真正的威懾力,在于讓敵人相信,挑釁的代價遠超任何可能的收益。當克里姆林宮的核按鈕始終處于待命狀態,即便沒有鋼鐵巨艦劈波斬浪,北極熊的利爪依然鋒利如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