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5.3%有點出乎西方的意料,于是各種猜測與懷疑開始登場了。
德國《經濟周刊》發表文章稱,中國經濟數據看起來很漂亮,但并不能說明它已經恢復了活力,而是得益于中國提前出貨以及依賴政府消費補貼硬生生拉起來的數據。如今,隨著補貼和關稅影響,中國出口與內部消費拉動還能不能保持這種狀態?
無論這家媒體究竟是出于怎樣的目的,我都認為它確實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真金不怕火煉,那么中國gdp保持高速增長的真實性究竟成色如何呢?是寅吃卯糧還是中國已經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超級周期呢?
☆ 事實上,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
首先,西方對中國設置市場壁壘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情了,但中國制造業垮了嗎?美國與中國貿易逐年下降,如今已不足中國gdp的7%。但中國出口依舊保持快速增長的背后是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地區貿易的高速增長。
事實可能會與德國媒體預測的相反,被美國的美元周期人為壓制的世界需求很可能會低位反彈,而中國制造業疊加這些年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競爭力讓西方企業逐漸失去了對壘的能力。那么,我認為,一旦需求恢復正常水平,中國制造業依舊大有作為。
☆ 中國正在科技創新帶動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周期。
這個發展周期與傳統的發展周期截然不同,它既保留了傳統產業的超強競爭力,又將因為高利潤高附加值產業的興起帶來更多的經濟活力。一旦這個周期形成,那么將激發中國社會巨大的潛能。
所以,與德國媒體預測相反的是,由新產業即新智生產力帶動的工業活動與消費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經濟周期。
未來已來,一切都可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