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脈下目—夜蛾總科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鱗翅目
有喙亞目
異脈下目〈韁翅下目〉
夜蛾總科
夜蛾總科(學名:Noctuoidea)是昆蟲綱鱗翅目之下的一個總科。本總科在傳統分類屬于蛾下目,今屬異脈下目的新鱗翅類真鱗翅類支序。本總科之下包括有超過7萬個不同的物種,是鱗翅目之下物種最豐富的一個總科。
從20世紀末期開始,由于有分子支序親緣學(英語:Molecular phylogenetic)數據的支持,這個有巨大成功的演化輻射的物種群導致多個相互競爭的分類學建議,以表達主要承傳間的關系。簡單來說:過往由于燈蛾科和毒蛾科間的差異難以在形態學上分辨,本來希望分子支序親緣學能夠協助,但結果卻發現原來這兩個科原來本來是一家。
1.分類
包括下列七個科:
墨西哥舟蛾科 Doidae (?)
裳蛾科 Erebidae(英語:Erebidae)
夜蛾科 Noctuidae strict sense
瘤蛾科 Nolidae
舟蛾科 Notodontidae
澳舟蛾科 Oenosandridae
Thaumetopoeidae
以下各科舊屬本總科:
燈蛾科 Arctiidae:其物種今屬裳蛾科
毒蛾科 Lymantriidae:其物種今屬裳蛾科
透翅舟蛾亞科 Dioptinae
隆蛾科 Pantheidae
2.下屬科
墨西哥舟蛾科(Doidae)
裳蛾科(Erebidae)
夜蛾科(Noctuidae)
毛夜蛾亞科(Pantheinae)
劍紋夜蛾亞科(Acronictinae)
虎蛾亞科(Agaristinae)
苔蘚夜蛾亞科(Bryophilinae)
實夜蛾亞科(Heliothinae)
夜蛾亞科(Noctuinae)
盜夜蛾亞科〈行軍蟲亞科〉(Hadeninae)
冬夜蛾亞科(Cuculliinae)
雜夜蛾亞科(Amphipyrinae)
麗夜蛾亞科(Chloephorinae)
綺夜蛾亞科(Acontiinae)
尾夜蛾亞科(Eustrotiinae)
蕊翅夜蛾亞科(Stictopterinae)
皮夜蛾亞科(Sarrothripinae)
裳夜蛾亞科(Catocalinae)
強喙夜蛾亞科(Ophiderinae)
髯須夜蛾亞科(Hypeninae)
長須夜蛾亞科(Herminiinae)
瘤蛾科(Nolidae)
舟蛾科(Notodontidae)
蕊舟蛾亞科(Dudusinae)
廣舟蛾亞科(Platychasminae)
角莖舟蛾亞科(Biretinae)
蟻舟蛾亞科(Stauropinae)
舟蛾亞科(Notodontinae)
羽齒舟蛾亞科(Ptilodoninae)
掌舟蛾亞科(Phalerinae)
扇舟蛾亞科(Pygaerinae)
異舟蛾亞科(Thaumetopoeinae)
澳舟蛾科(Oenosandridae)
燈蛾科(Arctiidae)
苔蛾亞科(Lithosiinae)
燈蛾亞科(Arctiinae)
麗燈蛾族(Callimorphini)
燈蛾族(Arctiini)
擬燈蛾亞科(Aganainae)
鹿子蛾亞科(Syntominae)
毒蛾科(Lymantriidae)
毒蛾亞科(Lymantriinae)
古毒蛾亞科(Orgyinae)
3.裳蛾科
裳蛾科(學名:Erebidae)也稱目夜蛾科、裳夜蛾科,是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總科的一個科。
(1)胡裳蛾
胡裳蛾(學名:Calesia dasypterus,鱗翅目裳蛾科的一個物種。
中小型,斑型非常特殊,頭部及口吻紅色,翅面灰褐色,前翅中央至外緣顏色較亮,中室後端無毛,外側的毛叢呈渦旋狀彎曲,後翅暗灰褐色,中央有一條不明顯的暗褐色橫帶。
分布低中海拔山區,全臺可見但數量不多。
(2)緣白盲裳蛾
緣白盲裳蛾(學名:Lygniodes hypoleuca),鱗翅目裳蛾科盲裳夜蛾屬的一個物種。
①體態特征
中小型,翅面褐色,前翅內、中線黑褐色,兩條橫帶間有2枚上下相對的白色小斑點,外線不明顯,后翅外線下緣有白色的線紋,亞端線由許多白色細斑點排列。
②生態習性
本屬僅一種,分布于低中海拔山區,局部地區普遍。
4.瘤蛾科
瘤蛾科(學名:Nolidae),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總科的一個科。有些學者將此科劃入夜蛾科或燈蛾科,為瘤蛾亞科,但大部分學者將其獨立一個科!現在已成獨立的一個科,包括3個亞科,皮蛾亞科、白襯蛾亞科、擬燈蛾亞科,總數約44屬90多種。
(1)形態
小型,顏色暗。無單眼。前翅中室基部及端部有豎鱗,翅韁鉤棒狀。
幼蟲4對足。繭呈船形。
(2)褐白洛瘤蛾
褐白洛瘤蛾(學名:Meganola albula),屬于瘤蛾科。
①特征
翅展20-24mm。白色,腹部有褐帶;前翅中室近基部、中部和中室上角各有一大簇豎鱗,中室上角豎鱗的上方為l淡紅褐色點位于前緣上,前緣基部有淡紅紋,內線彎曲,不甚清晰,中帶很寬,淡紅褐色,亞端線波狀紋,端線淡紅褐色,除翅頂及臀角外,緣毛灰白色;后翅白色,翅頂染褐色。
②分布
黑龍江,江西,四川。
(3)梨偽毒蛾
梨偽毒蛾(學名:Selepa discigera),瘤蛾科。
①特征
翅20-27mm,雌蛾較大,前翅灰褐色密布黑色的細點,前胸背板隆突,翅面中央有一枚暗褐色近似橢圓形的大斑,斑型占滿翅面,內具一枚黑色的橫斑。
②生活習性
本屬臺灣生物網記錄2種,另一種為Selepa discigera (Walker, 1862) 斑型近似不容易區分,本種又稱細皮瘤蛾,幼蟲擬態毒蛾科,體表黃色,終齡幼蟲體側各節具黑斑,具細長的白毛,體背前後各有一枚較大的黑斑,取食茄冬、山黃麻、赤楠、野桐等,終齡幼蟲有造糞做繭的習性,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全臺可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