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男籃今年休賽期可以說是CBA的話題擔當,轉會傳聞、引援消息輪番上陣,熱鬧勁兒一點不輸頂流娛樂圈,不過真正落地的動作卻少得可憐,球迷等著“官宣都快等成了鍵盤俠,每天在社交媒體上對噴、點贊、回懟,最扎心的一條新聞,莫過于陳國豪離隊這件事,北控本來手里就沒幾張能打的牌,如今把自己當年選秀狀元眼睜睜送走,這操作讓人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問題來了,陳國豪到底值不值得北控這么糾結?先不說北控的鋒線本來就捉襟見肘,陳國豪作為兩年前的CBA狀元,剛來時多少還帶著點“天之驕子的濾鏡,首賽季場均7.4分4.6籃板1.1助攻,說不上驚艷但也絕對不是擺爛,尤其季后賽對深圳那場,單場30分9籃板直接把球迷看嗨了,大家都覺得北控終于砸中寶了,結果呢,第二個賽季上場時間直線跳水,場均數據跌到6.6分2.7籃板,到了季后賽連上場機會都撈不著,場均只有6.8分鐘、2.8分進賬,這種對比下來的落差,誰看了不心涼?
其實,北控這兩年在年輕球員培養上的騷操作,大家早就有意見,球迷一邊罵管理層不會用人,一邊又盼著自家小將能熬出頭,結果陳國豪的成長曲線直接變成U型,表面上說是“重點培養,實際到了第二年就被摁在板凳上,坊間有說法是北控內部對他定位模糊,教練組想要即戰力但又不敢徹底放權,最后成了兩頭不討好,既沒撈到成績,也耽誤了新人,講真,這種養成思路放在CBA太常見了,誰家沒幾個“曾經的天才最后變成了“落選秀表現?
再說廣州男籃這邊,動作倒是一氣呵成,早早就盯上陳國豪,聽說內部群里都放話了,勢在必得,廣東男籃也曾插過一腳,但籌碼差距太大,連談判桌都沒坐熱,廣州直接出手報價,聽說給了個北控根本匹配不了的大合同,這年頭,錢到位、人心就亂,北控也只能認栽,畢竟留不住人還不如痛快換籌碼,哪怕只是換個未來的可能性,也好過白白看著狀元流失。
有意思的是,這次轉會背后,大家都在猜會不會跟崔永熙有關,北控最近正全力追崔永熙,首輪談判已經開過,但沒啥實質進展,這時候陳國豪被交易到廣州,是不是暗示兩邊正醞釀一波大操作?球迷都知道,CBA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易戲碼屢見不鮮,誰也說不好最終會不會把崔永熙也弄到北控,反正現在這攤事,就是典型的雙向博弈,誰都不敢輕易下結論。
從球員個人角度看,陳國豪去廣州絕對是回家,廣東人的身份加上家鄉球隊的光環,無論是曝光度還是商業價值,都是肉眼可見地提升,廣州男籃本來就缺少本土明星,這下好了,既補充了鋒線短板,也順帶拉高了球隊熱度,甚至有球迷喊出“羊城新王的口號,雖然有點夸張,但從宣傳效果看,絕對不虧。
講真,陳國豪的離隊,最難受的還是北控球迷,畢竟兩年前選中狀元那一刻,多少人幻想過“北控新王朝,結果兩年不到,核心球員就被送走,整個休賽期被各種八卦和反轉支配,官微評論區都快成了情感樹洞,大家一邊罵管理層不作為,一邊又不舍陳國豪這么快離開,甚至有人說這波操作就是“自廢武功,你說巧不巧,這種劇情在CBA歷史上其實也不稀奇,像當年周琦、丁彥雨航的流轉,哪一次不是球迷心碎一地?
再回頭看北控的操作邏輯,其實有點被動,本來想續約,按規定也在7月10日前遞了合同,結果廣州這邊直接亮大招,北控只能被動應戰,你說這是“人情冷暖也好,還是“市場無情也罷,反正結果就是陳國豪走了,北控手里多了點不確定的未來,說不好還能拿來跟崔永熙做文章,這種局面,放在今年整個CBA市場來看,其實很有代表性——資源有限、人才流動、培養模式不清,誰都想要即戰力,誰都怕養成失敗,最后只剩球員自己左右為難,球隊跟球迷一起干著急。
最后說一句,陳國豪能不能在廣州打出來,沒人能拍胸脯保證,畢竟CBA的環境和資源分配擺在那兒,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次轉會不只是一次簡單的球員流動,更是一次青年球員培養模式的試金石,也是對北控管理層和廣州男籃操作能力的一次考驗,接下來怎么走,球迷都在看著,別再讓“天才少年變成“流浪狀元,CBA真的傷不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