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屆亞洲杯和亞運會決賽對陣日本隊,中國女籃都是2分險勝。最近2次熱身賽結果稍微有點不同,第一場贏9分,第二場贏二十多分,日本隊主教練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主力隊員沒有到齊,輸了也沒有遺憾的,已經找到對付張子宇的辦法。他在說這個話的時候,宮魯鳴顯然沒有放在心上。
日本女籃在本次亞洲杯的比賽打得很艱難,贏黎巴嫩都是幾分,擊敗菲律賓也沒有展現出足夠的統治力。一度讓大家覺得日本隊實力下滑嚴重,卻不想可能是日本隊放出的煙幕彈。日本隊在半決賽輸給澳大利亞隊12分,不知道宮魯鳴有沒有看完這場比賽。別人是怎么贏下澳大利亞的,我們如法炮制即可。可惜,他沒有上心。
首發陣容還是固定的套路,沒有任何變化。都因為日本隊陣容老化,結果19歲的田中心站了出來,一個人把一個隊打爆了。開場離三分線還有2到3米的距離投中了打板三分球。很多人覺得似乎這個是運氣球。李緣和田中心的對位被打爆了,田中心單節砍下21分,命中率100%。這個時候連小編都在打上一個疑問?她能全場都那么準嗎?
這一幕讓人想到了2024年亞運會,中國男籃對陣菲律賓,克拉克森單節爆砍24分,全場33分,一個人打爆了中國隊。沒有人可以限制他的發揮,同樣的,田中心也是如此。首節比賽中國女籃和日本隊打成27平,很多人都覺得田中心的發揮超神,命中率不可能一直那么準的。2010年男籃世錦賽,中國男籃對希臘隊,我們的三分球命中率很高,比分一直領先,但是希臘隊不相信我們的命中率那么高,一直守聯防。果然,第四節因為體能下降,我們的比分被反超了,最后遺憾的以以 81-89 負于對手。
田中心后三節僅僅得到了6分,但是其他球員站了出來,所有人三分球都很準,全場36投16中,接近50%的命中率。日本隊用她們最擅長的方式打敗了我們。而我們的雙塔陣容僅僅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打出6:0的得分高潮后,就被對手破掉了。張子宇在場上防守的弱側是底線,連續被對方投中3分球,雙塔戰術宣告失敗。
其實有一陣子雙塔戰術非常成功,是因為張子宇很堅決到內線要位,拿球的外線球員也很堅決給張子宇傳球。但是有一段時間卻看不到這種執行力了,楊力維一個強行突破上籃沒有進,那個球其實可以往空中一拋傳給張子宇的,她偏不。
我們之前在熱身賽和正賽上都演練過五小的陣容,對付日本隊和韓國隊的小個陣容都很有效果。第三節比分落后,卻還堅持把韓旭留在場上。我們的內線優勢發揮不出來,球打不到內線,韓旭都是在外面飄著投籃。你要是有李月汝三分球8中4的命中率,隨便投,可是她全場出手19次僅僅投中7球,這個像極了奧運會打西班牙的比賽。
李緣沒有進攻能力,防守也防不住,助攻也沒有,為什么可以打首發?王思雨失誤一次就被換下來了?黃思靜6中1的命中率打了那么長時間。翟若云三分鐘2中1打的時間非常少。
這場球要說輸在哪里呢?日本隊的三分球實在是太準了,將近50%的命中率,而我們只有26%的命中率。我們很多空位三分球都不中,田中心的三分球都是利用擺脫防守人后投中的,難度非常大, 簡直就是庫里版的三分球得分模式。
要說怪宮魯鳴吧,確實,他是主教練,輸球是要承擔主要責任的。他也確實有點托大了,想起2015年的亞錦賽,男籃三節領先20分,第四節宮魯鳴大手一揮,五上五下,結果是被日本隊逆襲翻盤了,賽后接受采訪的時候他表示,自己要承擔主要責任,大意了。這次輸給日本隊也是,相信在后面的訓練和比賽中,宮魯鳴一定會知恥后勇,把問題點找到后狠狠的去苦練。
但是歸根到底還是女籃隊員的基本功太差了,三分球投不中,韓旭沒有低位單打能力。張茹光有防守,罰球4中1,之前說的萬次投籃就是個笑話。這種定點投籃只是能夠把投籃的手型更好的固定住,但是對于比賽的投籃命中率要求差太遠。比賽中往往都是在跑動中,拿到球完成投籃。庫里就是按照這種比賽的要求去訓練的,他每場比賽跑動的距離超過4.4公里,22歲的火箭隊球員阿門防守37歲的庫里,最后跑到抽筋了。所以體能是保證命中率的核心指標,其次就是要在跑動中接球完成投籃,不是練習定點投籃就可以把命中率拉起來的。
我們的三分球不如日本就算了,也比不上韓國隊,說到底就是訓練的模式太落后了,控球和投籃這種節奏的結合能力太差了,看看田中心運球和三分球投籃結合得非常好,這好比古代武俠小說里描寫的人劍合一,她是真正做到了人球合一。
希望這次的輸球,能夠讓宮魯鳴好好地總結,針對性進行訓練,奧運會重返巔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